2009年6月19日星期五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地方的淪陷

Fri, 19 Jun 2009 01:53:00 +0800

作者:梁文道 | 评论(21) | 标签:时事观点

中国很大,大到甚么地步呢?让我来举一个例子。画家陈丹青近年以文字创作驰名海内,经过前几年辞教清华一事之后,更加成了人尽皆知的新闻人物。好吧,就算不是人尽皆知,起码文化圈内没有人会不晓得谁是陈丹青吧?

前一阵子,我听到一个应该准确的故事。话说某北方地区新华书店的老总向人问起:「听说有个叫做陈丹青的作家最近很红,他好像有本书叫做《退步集》。我们是不是该请他过来对我们的读者讲讲话呢?」。

中国有多大? 一本大家以为早就火翻天的书要用几近三年的时间才从北京传到更北的地区;中国就是这么大。这个故事教训我们千万不能把城市人的常识当作全中国的常识,更不 能以为大城市媒体上很常见的名字就该人人熟悉人人认识。你看,新华书店的老总也算是广义文化圈的人了吧,只不过因为地处偏远,他竟然也要过了三年才听说有 陈丹青这号人物。明白这个道理,近年许多耐人寻味的事件也就不难理解了。

过去一年多,中国互联网出了许多新名词,其中一系列来自地方执法部门造成的几桩疑案。这几起案子的共通点是有人横死于公安局看守所内,而当局却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解答。比方说「躲猫猫」:云南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因涉嫌盗伐被拘,09年1月30日进入看守所,一周后受伤住院,继而死在院中,死因是『重度颅脑损伤』。警方事后对外宣称那是因为李乔明在所内与狱友玩「躲猫猫」,不慎滑倒,把头撞在墙上致死。

又如「做梦梦」:江西汉阳男子李文彦因涉嫌偷电被捕刑拘,09年3月27日晚死在看守所里头。据当局的消息,当晚他不停做噩梦,口中直喊:「又来了,又来了!」,所中人员屡唤不醒,他才终于死在睡梦之中。

一个是 ��游戏玩死的,另一个则是做梦梦死的;这等案情实在太过离奇,令人难以信服。于是「躲猫猫」和「做梦梦」成了网上的热门关键词,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人批评地方政 府部门谎瞒真相欺人太甚,有人指责现有的刑事拘留制度存在很大漏洞,还有更多人怒斥警方暴力迫供嫌犯。诚然,这都是很重要的议题,很值得大家正视。

可是在我看来,首要的问题应该是那些地方部门怎么会说得出这等令人失笑的借口?难道他们自己不觉得「躲猫猫」和「做梦梦」是很荒谬的笑话吗?为什么大部分网民都觉得这些故事很可笑,偏偏有关部门认为没问题呢?

一个地方政府 部门堂而皇之地道出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的说法,并不一定表示他们自己真心相信那些故事,而是因为他们以为它们有效。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心目中,媒体很单 纯,你说甚么就相信甚么,绝对不会反诘追问;而且民众百姓也很听话,不至于动辄挑战官府的权威,即便有心亦无力为之。

如果这个假设 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继续追问他们这等自信的来源了。根据他们日常处理政务的经验,也许媒体真的很乖,百姓也真的很顺从;假如你告诉他们有人在看守所里做 噩梦梦死了,他就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无奇不有,大家一定得小心做梦安全为上。全国网民都感到难以置信的奇闻,怎么只有当地人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莫非这些地 方的民风特别淳朴,人心格外天真?实情恐怕是这些地方官府的权力太大了,要干的事情没一件干不成,所以当地的传媒和群众早已习惯了逆来顺受,上头说一下头 绝不敢说二。

就像湖北巴东的「中华烈女」邓玉娇事件传出之后,各地媒体和民间志愿人士纷纷赶赴当地查考声援,却发现轮船竟然临时停駚巴东站,旅馆也早给政府订个爆满,个别记者甚至被自称政府人员的壮汉殴打。他们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可以公然威吓外地媒体,可以不惜万金订下全县酒店,而且还可以下令长江上的轮船不得靠近他们的地盘。他们雄踞在自己的地盘之上,力量大得足以封锁出一个小部落。

在这个部落里头,他们说犯人会玩躲猫猫玩死,而不惧嘲讽讥刺。他们已经发展出一套在自己的地盘上通行无阻的常识;按照这个常识,他们怎么说都是对的,久而久之,他们甚至以为这是全中国的常识。所以外间记者一旦走进这个部落,全国网民一旦发现这里的奇风异俗, 某种几近文明差异的笑话就很自然地闹出来了。好比一个部落有猎人头的习惯,于是觉得全世界都能理解猎头的道理。很多论者都曾指出从这些案件的细节可以看到 部分地方部门的霸道滥权;但在我看来,最可怕的其实是那些听起来很搞笑的事后说词,因为它们反映了一种来自长期滥权的判断失误,一套自以为是的价值观。

它们愈是荒谬,就愈能说明这些地方的陷落之深。

梁文道的最新更新:
  • 解殖之後的殖民幽靈 / 2009-06-02 00:53 / 评论数(17)
  • 起碼人有哀悼的自由 / 2009-05-25 19:30 / 评论数(23)
  • 九十年 / 2009-05-10 17:36 / 评论数(36)
  • 另一種準備 / 2009-05-10 00:18 / 评论数(14)
  • 打人是城管的義務? / 2009-05-02 01:25 / 评论数(22)
  • 返回顶部

    采访胡总

    Fri, 19 Jun 2009 00:37:00 +0800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27) | 标签:俄罗斯, 中国, 胡锦涛, 金融危机

    2003年5月,也是在莫斯科的总统饭店,香港记者有机会采访以国家主席的身份首次外访的胡总。对于胡总香港媒体并不陌生,因为早在2001年,他担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香港媒体已经开始采访他的外访活动,当然,颇有一番下赌注的意味。对我来说,第一次采访收获就算不错,在伦敦得到了一次独家采访的机会,因为大家在酒店门外等到深夜,其他同行终于放弃,只有我们还站在那里。最后,结束了一天活动的胡总在酒店门口下了车,径直走过来接受访问。

    03年的那次采访是专门为香港媒体安排的,除了问答,胡总还和大家聊天,场面很是热闹。不过之后这样的安排越来越少,大家只能依靠围追堵截的方式,各显神通,结果自己又拿了几次独家。但是很快这� �被要求废了,于是这两年开始,跟随外访的香港媒体越来越少,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媒体来说,官式活动不算新闻,不值得花上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成本。现在加上金融危机,各媒体资金紧张,裁员频频,结果上一次外访,香港媒体只剩下凤凰一家。独家自然有独家的好处,在坦桑尼亚,有了和当地电视台联合采访胡总的机会。

    这次胡总在俄罗斯的行程紧凑,好几项活动被临时取消,但是中俄媒体联合采访得到了保证。和以往不同,这次是正正式式的专访形式,胡总坐在那里,记者们也不用吃力的举话筒,大家都可以从从容容,电视画面也显得专业很多。

    记忆当中,胡总坐着接受采访,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北京奥运前,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二十五家外国媒体的集体采访,当时看得我们这些香港媒体人咬牙切齿,甚至产生担� :97回归之后,香港媒体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被允许采访领导人外访,而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近距离接触领导人,而通过提问,一方面展现领导人在官方媒体上不一样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透过提问的机会,就一些热点问题,得到来自决策层最直接的回应。但是现在,中国领导人如果要建立正面形象,向世界传递信息,可以直接和外国媒体打交道,曾经香港媒体产生过的作用,是不是会慢慢消失?特别是当香港媒体,只对领导人谈香港感兴趣的话。

    参加联合采访,外交部新闻司的准备工作相当国际化,需要提供记者的个人简历以及媒体介绍。写完交完之后觉得奇怪,到底是给谁看,采访结束终于明白,原来是给胡总的背景材料。而他也真的有看,因为和胡总聊天,他说,当了采访总监,担子更重了吧。至于意外 ��获,四名记者和胡总合影后,胡总提议,既然人不多,不如一个个单独来一张合影,很乐意的充当大家的布景板。

    以下是采访的全文:

    胡总: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早上好,这次我应梅德韦杰夫总统的邀请,前来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的峰会,金砖四国领导人的会晤,并且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就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继续持续稳定发展,深入交换了意见。

    会议的一个成果就是有关各方都赞同,要同舟共济,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第二完善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体系,第三,拓宽了上海合作组织务实合作的空间。这次峰会应该说还是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同巴西的卢拉总统,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印度的辛格总理,举行了金砖四国领导� �的会晤,这次会晤是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仍然蔓延深化的情况下,四国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增进了政治互信,扩大了战略共识,为四国的对话合作发展确定了方向。

    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我同梅德维杰夫总统,进行了坦陈友好内容丰富的会见,我们昨天晚上还共同出现了中俄建交六十周年的庆祝大会。我们双方都认为,无论是在政治互信方面,还是在务实合作方面,还是在战略协作方面,两国的关系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我们双方全面回顾了中俄关系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就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强经贸,能源,科技,人文,地方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及一些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我们相信,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以 ��国建交六十周年为契机,把中俄战略协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请哪位先提问?

    记者:我是塔斯社的记者,今年是中俄建交六十周年,如何评价当前中俄关系水平和发展前景

    胡总:今年是中俄建交六十周年,特别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建立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涉及到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利益的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双方始终保持了坚定的支持。

    两国的务实合作也不断深化,特别是在经贸,能源,科技,人文,地方等方面的合作成果丰硕。继两国成功地举办了国家年之后,今年国家语言年的活动也全面开展。

    双方在一些重大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国际� �融危机仍在拓展和蔓延,在这样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俄战略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昨天我和梅德维捷夫等俄罗斯领导人,就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和战略协作,达成了重要共识,我相信在我们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战略伙伴协作关系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记者:胡主席,刚才你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这也是这次上和峰会以及金砖四国会议讨论的重点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社会也很关注,能不能讲一下具体的措施和共识

    胡总:你说的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确实仍在蔓延深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带来严重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无论是上海合作组织也好,还是金砖四国也好,都认为同舟共济,联合自强,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正确途径。

    在会议上经过深入交换意见,从上海合作制得的角 ��来讲,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合作:

    一个方面通过加大包括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重大项目的建设,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有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要加强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特别是要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为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而努力。

    第三个问题,就是成员国之间,要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要反对保护主义,要推动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是我们不仅要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也要为今后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这是上海合作组织讨论了三个问题。从金砖四国来讲,

    金砖四国的领导人,一方面都表示,要进一步刺激本国经济的增长,争取率先实现经济 ��长,早日走出克服经济衰退,要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这是一点。

    第二点也是强调要加强合作,推动和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第三就是要推动国际社会关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全球性的问题。

    并且要继续关注,发生了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不能忽视发展问题,仍然要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就是你刚才问的,两个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四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记者: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影响在不断提高,你如何看待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

    胡总:你这个问题提的有长远意义。我们也在思考,为何上海合作组织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成员国始终遵循上海精神。< P>

    上海精神就是说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而且强调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为出发点,我觉得上海合作组织在今后仍然要牢牢坚持这样的一个大方向。

    因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上海合作组织在巩固地区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方面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

    今后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上应该以落实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主线,坚持不懈的巩固成员国的团结互信,安全上应该以关注战略安全,执法安全,信息安全为手段,为成员国创造一个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在经济上应该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为目标,推动成员国共同发展。人文上应该促进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促进人民世代友好。在对外交往方面,应该以平等互信,合作共赢为原则。

    就好像以前我们多次强� 的,希望上海合作组织能够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外交坚持的优先方向,今后我们还会和各方一道共同努力,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全面发展。谢谢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莫斯科随想 / 2009-06-18 02:07 / 评论数(11)
  • 伊朗选举 / 2009-06-15 19:05 / 评论数(32)
  • 继续和绿坝过不去 / 2009-06-13 18:03 / 评论数(33)
  • 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疑问 / 2009-06-11 12:18 / 评论数(50)
  • 高考的公平性 / 2009-06-09 15:18 / 评论数(31)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