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猪流感:SARS为鉴(译文)

Thu, 30 Apr 2009 10:31:00 +0800

作者:傅之一笑 | 评论(1) | 标签:猪流感, SARS, 墨西哥

导语:尽管SARS的爆发显示出产业是多么地不堪一击,但对贸易受到大范围破坏的担忧可能有夸大之嫌

2009年4月29日,纽约圣弗朗西斯预备学校因报告有学生感染猪流感而贴出告示,宣布暂时关闭。

Narayanan Viswanathan非常清楚不能低估流行性疾病(比如最近爆发于墨西哥、并已经扩散的猪流感)对经济的冲击;他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2003年春,一种致命且未知的被称为SARS的病毒爆发,东亚地区感的染者带遭到重创。其时,Viswanathan正在台湾,任职中华汽车工业公司的一个软件开发工程的经理。

仅仅不到三周,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应声而倒。航空公司取消了40%的进出台北、香港、曼谷、新加坡和上海的航班。重要会议也临时叫停。豪华酒店和购物中心都空无一人。而有着多年历史的中国广交会则整个都完蛋了。已经定好结婚日期的Viswanathan和在一起工作的印度籍技术专家乘坐中华航空公司的班机飞回印度。

但对现在已经在波士顿咨询公司Aberdeen Group担任全球采购链实战小组带头人的Viswanathan来说,SARS危机同样也给他上了一堂颇有价值的课,那就是对健康恐慌的担忧是如何被夸大的。由于世界上大部分产品的制造是在深受SARS影响的中国完成的,尤其是电子和服装业。许多分析人士担心全球贸易会随着工厂和港口的关闭而被迫中止。那一年,许多经济学家都把对亚洲200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下调了几个百分点。

差旅和零售业将遭殃

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工厂却一直马不停蹄,生产得轰轰烈烈,出口也依然源源不断。在有迹象显示SARS得到控制之后,亚洲的经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

除非现在爆发的猪流感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已经至少夺走墨西哥7条人命*,另有100多报告感染,——Viswanathan倒是觉得有一套近似的模式可以搬出来。差旅和零� 业之所以会遭殃是因为人们对拥挤的地方会躲得远远的。还可能出现航空公司、某些零售企业,以及肉制品加工企业的股票遭到抛售的现象。但对墨西哥大量的出口制造业来说,猪流感的冲击可能不是很大。"SARS期间,人们还不知道像这样的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Viswanathan说。"这次我们就不该像上次那样恐慌了。只要生产企业遵守正确的卫生防范措施,就不会有冲击。"

周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欧盟建议取消前往墨西哥和美国部分城市的不必要差旅。4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证实猪流感能够在人际之间传播并足以引起"社区层面的大规模爆发"。这之后,该组织调高了对猪流感的预警级别。

对世界贸易还没有形成威胁

企业生产者当然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这一场新的对流感紧张的情� 以惊人的速度在传播,而且人们对病毒本身、及其传播方式的都知之甚少。EI Paso区域经济开发公司主席Bob Cook说由于猪流感的爆发,一家准备在墨西哥华雷斯考察并打算开设工厂的知名的跨国公司取消了对这个边境小城的访问。Cook所在的这家机构旨在协助跨国公司在边境两边进行投资。不仅如此,另外两家公司也要求驻EI Paso的员工不要穿过边境到华雷斯去,直到卫生形势明朗之后。"现在情况变化很快。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向我扑面而来,"Cook说。

但另有一些全球制造业模式方面的专家则对到目前位置猪流感还没有严重到对世界贸易产生威胁的程度这一说法表示赞同。"对墨西哥经济的短期冲击,你会看到的就是旅游业会下降,"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Harold L. Sirkin说。"但除非他们开始关闭边境,不然,长期来看,冲击可能为零。"

尽管有人认为对猪流感的恐慌可能会对华雷斯产生毁灭性的打击,但目前尚无有力证据表明恐慌已经在大范围扩散。由于全球经济衰退,该市的出口型经济已经在裁员中不断萎缩。不仅如此,该市也成为墨西哥毒品的集中地,在过去18个月中,与毒品相关的凶杀案就超过200起。

不要实行全球差旅管制

不过,面对这样的威胁,华雷斯还是也很好地诠释了其贸易的反弹力度是如何强劲。在350个左右的来料加工装配厂里,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Cook也忙着和40家仍然积极研究大的制造业投资的跨国公司进行着接触。

人们能够保持冷静和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还看不到实行国际差旅管制的理由。由于猪流感已经在多� �国家出现,"关闭国境线,或者限制旅行,对阻止病毒蔓延的作用将非常有限,"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Keiji Fukada说。"但却能引起大的混乱。"

而且,到目前为止,美国报告的40个猪流感病例没有一例是致命的。

不太可能关闭边境线

切断边境交通也将是个极端措施。即便是在SARS的高危期间,亚洲地区的卫生官员也没有采取如此措施,不过是乘飞机的旅客在登机和落地前进行体温检测登记罢了。"只要运输和人员流动没有被彻底冻结,对贸易来说就不是个大问题,"制造业顾问公司AMR研究部的首席战略官Kevin O'Marah说。"全球供应链的活跃程度要远比谣言所蛊惑的高得多。"

*注:根据新浪网最新统计消息,到目前为止,墨西哥已有49例感染者确认死亡,总人数可能达149人。——译者

原文链接:http://www.businessweek.com/bwdaily/dnflash/content/apr2009/db20090427_311178.htm?chan=top+news_top+news+index+-+temp_top+story

傅之一笑的最新更新:
  • 奥巴马是个大忽悠(译文) / 2009-03-19 21:51 / 评论数(4)
  • 中国2009:活在异见中(译文) / 2009-01-22 12:39 / 评论数(3)
  • 贝塔斯曼的罗秀路,你到底有多长? / 2008-07-08 00:05 / 评论数(2)
  • 中日台:利益高于爱国(译文) / 2008-06-26 22:40 / 评论数(1)
  • 温爷爷为什么一定要关心民间疾苦(译文) / 2008-06-19 23:12 / 评论数(2)
  • 返回顶部

    食物與愛情背後的城市書寫

    Thu, 30 Apr 2009 10:01:00 +0800

    作者:杜婷 | 评论(1) | 标签:读书看电影

    《后殖民食物与爱情》,初看书名时以为是一本文化研究的专著,翻开来才发现是小说。食物与爱情当属不同范畴,这两者有什么关联吗?难道是说爱情像食物一样有保鲜期,过期就会腐坏变质?亦或是说食物像爱情一样,个中滋味只有局中人才明了清晰?这样的想法当然浅薄当然牵强当然毫无新意,但却是看到书名时的第一反应,于是带着傲慢与偏见,我读了也斯的这本书。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由十二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里有食物,当然也有爱情。在大学教英文的罗杰是个在香港生活的美国人,他和在酒店做公关的女友阿素去京都度假。罗杰带着阿素千辛万苦寻找正宗的怀石料理,但阿素却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美容用品店更感兴趣。在《寻路 ��京都》里,陌生的城市不是罗杰和阿素之间的粘合剂,和在香港一样,他们之间的距离根深蒂固。回程那天的早晨,阿素去火车站的商场买手信,让罗杰在咖啡厅等她。被音乐声吸引,罗杰离开咖啡厅,发现有乐队在现场演奏。兴奋的罗杰想告诉阿素他的新发现,却怎么都无法找到她。那一刻罗杰担心又茫然:"在这样偌大混杂又带点危险的空间里,一个人一不小心是会失掉自己的所爱的"。最终当阿素跑到他面前,用带着呜咽的焦急声音责备他"叫你不要乱跑,看你跑到哪里去了"时,两人相拥。在赶中午的火车回去工作前,罗杰和阿素"暂时度过了一个只属于他们的早晨"。

    《濠江杀手咸虾酱》是篇画面感很强的小说。阿璋的职业是杀手,他的工作是干掉老大女人的情人。一次跟踪后,烈酒和激情让他变成了他应该 ��掉的人。于是,他计划和她移居到一个名叫里斯本或什么的城市,在那儿终老。她请他给她一些时间来处理和老大之间的事。他理解,他觉得她本是纯洁的,只是生活让她蒙尘,而他就是那个拭去灰尘的人。他们一次次约会,却每次都是吃到头盘就停下来,他们共享的最好酒食总是餐前酒和头盘,总也去不到主菜。他想她给他时间去爱她,每次却是匆匆。夏天就要过去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他思考她最终会不会和他一起移居到一个名叫里斯本或什么的城市。时而相信,时而怀疑。

    在《后殖民食神的爱情故事》里,主角老薛是个食评家,在报上写些食评的专栏,还曾一度担任报社的老总,他熟悉每种食物的特性,知道每样食物的故事。对于女人,老薛也像欣赏食物一样欣赏她们的好处,先后交过几个女朋友, ��曾有过快乐的日子,却不过都是平淡生活里的热闹插曲。和蓝玫瑰的交往太过戏剧性,这位刚从英国回来的香港女人,在心理上却试图远离香港,和走上钻石山吃一碗担担面的老薛自然生活在两个世界。黄菊在银行工作,土瓜湾草根出身的她对一切精打细算,她无法明白老薛为什么总要看书,还对从旧书店"物非所值"买回的旧书爱不释手。百合算是老薛的同行,对食物颇有些见地,也乐得和老薛讨论。虽也曾煲汤送给上夜班的老薛,但对老薛的态度一直不愠不火、若即若离,到报社人事变动老薛不再负责食评专栏后,百合的电邮少了,语气也变得敷衍。就这样,几年下来老薛还是一个人。

    也斯的故事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千回百转和荡气回肠,有时候觉得会发生什么的,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发生。但一篇篇读下来,渐渐发现借着 ��物和爱情,也斯其实在写香港,写这座他生活的城市。

    " 后殖民"是不可忽略的关键词,在每个故事里多少都有些"后殖民"的影子。罗杰所在的学校成立了神州文艺推广中心,以政治人物为顾问,高薪请北京学者编教材。老薛总是从食物角度对亚洲经济危机、电讯业裁员等九七之后的大事件进行分析和品评。而在台风的名字从温黛变为龙珠时,老薛担心它们有一天会变为向东、炼钢,于是发起把台风改名菠萝包的运动。

    九七之后香港有些变化,作为香港人的也斯感受到了这变化,有新奇,更有惶恐和不安。他试图用小说来和这个城市沟通。

    也斯是爱香港的,就像老薛。在《后殖民食神的爱情故事》中有一段话说老薛,"老薛对香港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总是觉得这里有一些难得的素质。我们却没有那样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种单恋式的感情。"虽然和小说中的人物一样 ��也斯的爱中有焦虑,有怀疑,但或许有一天他真的可以从"单恋"坠入爱情,和香港谈一场恋爱,毕竟生活在继续,故事未完成。

    杜婷的最新更新:
  • 艾晓明:公布调查结果 公祭遇难学生 / 2009-04-27 00:24 / 评论数(10)
  • 当更加艰难的岁月寂寞着来临 / 2009-04-23 10:56 / 评论数(0)
  • 尋人 / 2009-04-19 10:53 / 评论数(0)
  • 对话马家辉:活在这里也很好 / 2009-03-16 10:16 / 评论数(0)
  • 一个人的对话——给陈虻 / 2008-12-31 07:50 / 评论数(2)
  • 返回顶部

    昆德拉与哈维尔皆是知行合一者

    Thu, 30 Apr 2009 10:01:00 +0800

    作者:李对龙 | 评论(2) | 标签:昆德拉, 哈维尔, 天鹅绒革命, 知行合一

    近作《内在反思的生活——昆德拉著作的价值》,无疑是对自己在旧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主义者?》中对昆德拉所作批评的否定。这样的自我否定的确让人感觉矛盾与痛苦,而且难免有前后不一之嫌,但旋即想到这亦体现着自己观念的一种进步,也就释然,也觉得有必要再对自己的相关观点作补正与重申的说明。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主义者?》所阐发的观点是受到了余杰《昆德拉与哈维尔——我们选择什么?我们承担什么?》一文的影响。那篇文章中余杰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旧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一个细节谈起:

    "昆德拉的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有这么一个细节:主人公托马斯被要求在一份声明上签字,抗 ��苏联占领期间的捷克傀儡政府虐待政治犯。托马斯当然是一个反对专制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但他不愿意在声明上签名。

    要托马斯签名的编辑对他说:'重要的,是要指出,在这个国家仍有一帮人没有被吓住。大家都表明立场,把麦子与麦壳,分辨清楚。'托马斯则认为,思想并不能拯救生命。当初自己所发表的文章也许救了人,也许没有。但是作为一个医生,自己确确实实是救过好几条人命。

    在'签名'这一行为上,另一位捷克的作家哈维尔则作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哈维尔认为,必须签名,不管签名能不能收到什么实际的效果。他清醒地知道,政府并不会把要求改善政治犯待遇的签名看作一回事,签名很难真正改善政治犯的实际待遇,但是他认为,签名有两个意义:第一,签名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严酷的现实中自我� �担的勇气,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在每一个步骤和任何地方都全力投入抗拒那种匿名的、非个人的、非人性力量的非理性发展趋势';其次,签名能够让那些在牢狱里受难的人们感受到精神上的支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不是孤独的。所以,哈维尔在许多份文件上签名,并且自己也出入于牢狱之间。他是《七七宪章》的重要组织者,他把签名以及与签名相关的一系列言行看作是'一种有本质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重要经验'。"

    我在初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也正是托马斯拒绝签名的这一细节,让我很不以为然地对这本书及他的作者顿生厌恶,于是在看到余杰的文章时便完全接受了他的观点。余杰认为,昆德拉属于缺乏心灵素养的、只会耍弄智慧的"智者":"昆德拉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他采取的是冷眼看人间的方式。昆德拉� �透了历史的风烟,历史已然如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不参与才是真正的参与。"而哈维尔则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圣人"(后改称"行者"):"对外,他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理论,进行着'警戒地、深思地、专注地抗拒';对内,他深入到心灵深处,发掘出灵魂里崇高的因子,摒弃那些卑劣的因子。"继而余杰对钱钟书、余秋雨、林语堂、梁实秋等"中国昆德拉"们予以批评,这自然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而在当时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论争。

    我又对昆德拉的看法有所改变,仍是通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一个细节,这在我此前的一篇小文《救赎》中已有过表述: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后一章(第七章)是《卡列宁的微笑》。卡列宁是女主人公特蕾莎养的一条宠物狗,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背弃她的伴侣。男主人公托马斯在与别的女人幽会的同时,弄来了这么条狗,让它陪伴自己的妻子特蕾莎。一晃十年,当托马斯夫妇在共产主义暴政面前选择放弃反抗,避居乡村过起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的时候,卡列宁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卡列宁的微笑》一章所讲述的,便是托马斯夫妇如何陪伴卡列宁走完它最后的时光。

    面对卡列宁最后的'微笑',昆德拉说,'人类真正的善心,只对那些不具备任何力量的人才能自由而纯粹地体现出来。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是最为彻底的测试,但它处于极深的层次,往往不为我们注意),是看他与那些受其支配的东西如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人类根本的失败,就是这方面造成的,其为根本,是因为其他的一切失误均由此而产生。'

    每次读这段话,我内心都会受到莫名的触动,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虽然我无法苟同昆德拉在小说中所肯定的放弃世俗化的社会责任的生存理念,但起码这一小段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昆德拉是在刻意寻求一种最'根本'的救赎途径。这犹如康德的哲学尤其是他的先验论,虽被诟病过于抽象缥缈,但却是在从心灵深处寻求人类本真的真理。《卡列宁的微笑》一章里,昆德 ��一直在刻意营造一种回归原始、和谐求真的生存图景,我似乎明白了他的用意。昆德拉说,当尼采抱住正遭抽打的马痛哭时,他找回了自我,便也疯掉了。当然,即使昆德拉具备这种境界,也是咱们那些惯于玩弄文字游戏的'中国昆德拉'们所无法企及的。"

    对"卡列宁的微笑"所作的触及心灵的温情叙写,让我突然意识到了"也许昆德拉是在刻意寻求一种最'根本'的救赎途径"——一切失误皆由此而产生的"根本"。我由此而带着矛盾的心态(这在上面的引文中已体现得很明显)重读昆德拉,同时对哈维尔也已有了更深的了解。由此再度思考昆德拉与哈维尔各自的价值,发觉余杰那篇早期的也许是受李慎之、徐友渔等人影响的文章,其论述确有些不妥之处。

    托马斯并非明确地认为思想不能拯救生命,而是内心充满矛盾的。他因在做医生时发表过一篇关于俄狄浦斯神话的评论,而在后来遭当局逼迫并失业。文章中他由俄狄浦斯在知道真相、明白自己已酿就深重罪孽后选择自刺双目和自我放逐,而得出结论:一切罪恶都没有脱罪的借口!当记者(余杰原文按旧版译作"编辑", ��版译为了"记者")希望已尝受迫害之苦的托马斯签名时,他拒绝的直接原因是担心已近乎崩溃的特蕾莎再无法承受这负重:"如果他在请愿书上签了名,他几乎能肯定,警察骚扰她的次数会更多,她的手会抖得更厉害。"而让他做出这一决定的深层原因,则是在签名公布并引起波澜后,通过对他那极度矛盾的心理波动的描述而表达了出来:

    "无能为力地朝院子里张望,怎么也无法做出决定……他又开始思考:当时到底应该怎么做?……当有人逼迫你沉默时,提高嗓门对不对?对。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为何各种报纸运用如此多的篇幅来报道这次请愿?新闻界(完全由国家操纵)本可以对整个事件不置一词,没有人会知道。它们说了,因为那是由国家的统治者一手安排的!在他们看来,这是天赐良机,为发动一个新的迫害高潮提供了 ��口。那么,他该怎么做?签还是不签?……问题是否只有一个答案?"

    昆德拉回述历史,1618年,波西米亚贵族为捍卫宗教自由而鼓起勇气将皇帝的代表杀死,由此引发几乎使整个捷克民族毁灭的三十年战争。"较之勇气,捷克人是否需要更多的谨慎?答案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1938年,当整个世界决定将捷克人的家园牺牲给希特勒后,面对数量是自己八倍的敌人,捷克人放弃了抵抗。他们的投降标志着二战的开始,结果是彻底丧失了作为一个民族的自由。"较之谨慎,他们是否更需要勇气?到底该怎么做?"

    问题是否只有一个答案?到底该怎么做?我想任何一个处在极权压迫下的自由主义者都会经受这样苦痛的思考,一种内在的反思。正是在面对这些残酷的问题时,昆德拉与哈维尔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后者以入世者的� 态和勇气直面现实,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为之承担,为之奋争。前者则以出世者的态度追根溯源,寻求问题之问题的解决途径——也即,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混账问题,并必须做出抉择?是否存在一种最根本的救赎之径?

    最终,哈维尔取得了"天鹅绒革命"的成功,昆德拉则寻到了"卡列宁的微笑"。他们从未放弃反思,从未停止行动。这也说明昆德拉并非如余杰所言,是个缺乏心灵素养、只会耍弄智慧的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第五章《轻与重》是关于托马斯拒绝签名的叙述,第七章是《卡列宁的微笑》,连接两者的第六章《伟大的进军》则是关于"媚俗"的阐述。昆德拉冷峻而不无极端地认为,无论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犹太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拥共的、反共的,左的、右的 ��等,皆是媚俗。因为它们都容易形成一种可怕的狂热,从而由一面走向另一面。也即我在《内在反思的生活——昆德拉著作的价值》中所言的"为政治而政治"或"为反政治而反政治":它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封建意识,是英雄到枭雄的退化过程,是请君入瓮的骗局,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从入世到媚俗,仅一步之遥。理解了这一点,你也就容易领会,哈维尔为何一再强调良知与良心,甚至强调一种道德政治了。

    作为一位出世者,昆德拉类似于"永远的异议者"。的确,他智慧得可怕,若没有第七章《卡列宁的微笑》,我们完全可以以第六章的内容而将他理解为一个头脑发热的愤世嫉俗者,并将小说定位为一部宣扬虚无主义的作品。还好,昆德拉是一位真正的出世者,他明白最本真的东西才是最本真的 ��赎。第六章是否定,第七章是回归,否定之后的回归——回归"尘世间的上帝之国"。

    从出世到媚雅,也仅一步之遥。第一次看到"媚雅"一词是在王小波的一篇杂文里,他将其解释为,受到某些蛊惑或误导而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昆德拉在《玩笑》中所讽刺的世人对诗歌的盲崇,就完全符合这一定义。余秋雨、林语堂、梁实秋等皆属媚雅者行列,我们对他们的追捧也是媚雅(媚俗不让了,就只能媚雅了,总之永远都上不了格调)。由此可见,余杰所认为的"中国昆德拉"们其实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他们做不到否定,也就谈不上回归了。他们拥有的不是智慧,而是聪明,混世的小聪明。余杰将他们与昆德拉并论,实在是对前者的抬举和对后者的侮辱。

    昆德拉与哈维尔是相通的,他们皆是知行合一者,能同时拥有他们,捷� �人是有福的。而我们,并不乏反思者,也不缺行动者,缺乏的是反思与行动的始终如一者——"内在反思的生活"是反思与行动的统一。

    2007年11月

    李对龙的最新更新:
  • 凌迟 / 2009-04-28 22:08 / 评论数(2)
  • 当今文化艺术领域的怀旧情结与批判无力 / 2009-04-21 13:06 / 评论数(5)
  • 2010年的中国——解读王小波《2010》 / 2009-04-16 23:08 / 评论数(1)
  • 中国,路在何方? / 2009-04-14 23:30 / 评论数(4)
  • 水泥盒子 / 2009-04-11 23:32 / 评论数(0)
  • 返回顶部

    奥巴马百日维新 真正的挑战刚开始

    Thu, 30 Apr 2009 07:14:00 +0800

    作者:一娴 | 评论(8) | 标签:奥巴马, 百日, 民调, 未来挑战

    4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施政满一百日,美国媒体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9%的接受调查者支持奥巴马的执政路线,创下20年来美国总统执政百日支持率的新纪录。美国《时代周刊》最新一期也以奥巴马为封面,评说奥巴马的百日施政。

    将总统施政百日作为一个里程碑始于罗斯福总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总统通过"百日新政",领导美国人民走出了大萧条的深渊。《时代周刊》将奥巴马与罗斯福总统相比较,认为奥巴马可能胜过罗斯福总统。

    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从某种角度说,奥巴马遇到的困难显然比当年罗斯福更加复杂更加巨大,当年的银行没有金融衍生工具,当年的罗斯福只需要专注于国内经济,当年也没有现在的全球化引� 的各种问题。内忧外患,令奥巴马的百日维新更引人瞩目。

    奥巴马在金融危机中以"改变"为口号赢得美国民众的支持而成为美国总统,上任一百天内在华府文化、金融、经济、外交上频频出手,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奥巴马表现是以崭新的思维,全新的态度挥别过去,在各种事务上带来清新之风,令人耳目一新。奥巴马的大刀阔斧的"改变"全面重塑了美国的形象。

    政治方面,上任伊始便着手整治政风。他签署的第一批行政命令包括冻结白宫高官薪金;要求政府运作公开透明;关闭"游说集团与政府间的旋转门"。立法方面,奥巴马先是签署了《公平工资法》、《儿童保健法》,接着宣布解除对干细胞研究的政府资助限制;恢复对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拨款;大力推动发展可再生与清洁能源;积极参与国际控制气候变化议程。 /P>

    经济方面,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到解决房市信贷危机与银行坏帐的方案的通过,效率不可谓不高,实施的结果可以说是初见成效,目前看来,有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的效应。3.55万亿美元的2010财年预算提出也是一个亮点。民众信心开始走向恢复,股市显示复苏的迹象,按奥巴马的话说,就是"出现了曙光"。

    外交方面,推行"温和"外交,奥巴马通过欧亚之行和克林顿国务卿的亚洲之行,强化了同欧亚盟友的关系;发展了和中国的关系;从对伊朗、古巴、阿富汗、伊拉克,委内瑞拉的外交手段,都可感觉到奥巴马的新锐之意。一句话,完全不同于前任总统的作为。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老牌外交国会记者米契尔(Andrea Mitchell)指出:如果有"奥巴马主义"的话,那就是奥巴马的身段柔软,谦虚的态度,"他倾听,而不说教",奥巴马总统与他的外交团队目的不在促进世界民主。

    奥巴马的百日维新可以说成绩显著,但是未来面对的挑战也依然巨大。经济的复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失业率依然高企不下。有更多的改革方案需要推出和推行,例如医疗健保计划,强大的阻力是可以预见的,走两党路线的失败是奥巴马百日维新所受到的重要挫折之一,奥巴马必须继续面对国会共和党议员的反对。又例如银行对接受政府的援助基金顾虑重重,主因是担心政府过多干涉,如果银行不肯继续接受政府的援助,经济会复原缓慢,衰退期也可能更长。

    外交上面临的困难也很多,例如中东问题。中东问题历来是国际政治的焦点所在,也是美国历届政府的政策 ��心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主宰历届美国总统外交的成败的重要因素。奥巴马的伊斯兰接触政策对中东能有多大的改变,如何解决巴以问题、伊朗问题、伊拉克问题,是奥巴马必须面临的重大考验。

    还有刚刚爆发正在蔓延未来趋势尚不可知的的猪流感。

    百日的民调不一定就能保证奥巴马日后一定表现得很好。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历届总统的民调支持率看,最低的是克林顿,就任第一年的百日施政满意度只有55%,但是克林顿百日后的表现显示他是一个受欢迎的总统并且得以连任。百日维新只能表明奥巴马开了一个好头,百日以后,对奥巴马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美国东部时间29日晚上召开的关于施政百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奥巴马说,他对自己领导的政府上任一百天以来的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感到高兴,但并没有感� 满意。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一娴的最新更新:
  • 猪流感,北美流感抑或墨西哥流感? / 2009-04-30 14:47 / 评论数(3)
  • 恐慌蔓延,关于猪的话题增多 / 2009-04-30 00:13 / 评论数(9)
  • 从萨斯、禽流感和猪流感看人类与病毒的较量 / 2009-04-28 08:23 / 评论数(11)
  • 从奥巴马和查韦斯握手看中美在拉美博弈 / 2009-04-19 09:43 / 评论数(3)
  • 医院枪杀案 美国怎么了? / 2009-04-18 09:59 / 评论数(20)
  • 返回顶部

    2009 年特纳奖提名公布

    Thu, 30 Apr 2009 06:50:00 +0800

    作者:newlight | 评论(0) | 标签:英国, 特纳奖

    2009 年特纳奖(Turner Prize)公布了4位获得提名的艺术家,其中有3位英国艺术家和一位意大利艺术家。特纳奖是英国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奖,奖励的是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在提名和颁奖之间,获得提名的艺术家将有机会举办一场提名作品展,将从10月份起,在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Tate Modern)展出。

    获得提名的4名艺术家中,Enrico David 出生在意大利,在伦敦的圣马丁学院学习艺术,他的作品许多是变形的人体绘画。女艺术家 Lucy Skaer 的作品是一组被称为"黑色字母"的26尊雕塑。Richard Wright 被《卫报》艺评人 Jonathan Jones 称为"现代壁画画家",他的作品经常是画在画廊的墙上,有时会随着画廊的整修而消失。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是Roger Hiorns 的作品 Seizure (2005)。他选择了伦敦的一套破落的公寓,用硫酸铜把公寓内部全部涂上一层蓝绿色的结晶物。

    今年的特纳奖评委中,有《卫报》艺评人 Jonathan Jones,艺术节目主持人(主持BBC Radio 4 的 Open Book 书评节目) Mariella Frostrup,荷兰埃因霍温的 Van Abbemuseum 展览馆主任 Charles Esche,福克斯通三年展 (Folkestone Triennial) 主任 Andrea Schlieker,评委主席是泰特艺术馆(Tate Britain)主任 Stephen Deuchar。

    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多提名艺术家的介绍,和他们的提名作品。

    http://www.guardian.co.uk/artanddesign/gallery/2009/apr/28/turner-prize-2009-meet-artists

    过去几年的特纳奖提名和获奖者: http://taohuawu.net/tag/%E7%89%B9%E7%BA%B3%E5%A5%96/

    原文链接: http://taohuawu.net/2009/04/29/2009-turner-prize-nominees/

    newlight的最新更新:
  • 猪流感疫情已到"转折点" / 2009-04-29 08:44 / 评论数(5)
  • 奥威尔奖与奥威尔日记 / 2009-04-26 07:46 / 评论数(1)
  • 什么是英格兰特质? / 2009-04-24 05:53 / 评论数(2)
  • 严肃新闻存在的意义 / 2009-04-22 07:59 / 评论数(1)
  • 《太阳帝国》作者J.G. Ballard 去世 / 2009-04-21 01:37 / 评论数(2)
  • 返回顶部

    香港无惧上海[港媒直通车:第17次]

    Thu, 30 Apr 2009 02:48:00 +0800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22) | 标签:法治, 猪流感, 签证, 言论自由

    每天一班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1] 敏感时期,拒老外于国门之外

    六十年风雨,从弱国走向大国,这应当是让全体国民为之自豪,并且与世界同贺的盛事。

    香港《南华早报》周三刊发编辑评论,呼唤北京"敞开心胸",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不要像去年奥运前夕那样没有预告地拒绝商务签证的申请。

    文章说,严格的签证政策会保证内地社会的安定,但是用拒发商务签证的方法是不明之举。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根据新华社早在2005年的报道,世界五百强里九成企业进驻中国,可见中国在世界商业中的地位。缩紧商务签证势必会造成"双输"的局面。

    如果一遇到大事,就限制老外来访,这会不会给其他国家一个坏印象呢?我个人则有一次不愉快的体验,年初班里同学集体去布拉格参加国际新闻培训班的时候,在法国� 黎转机,机场海关的个别警察看到我们手持中国护照,硬是拿鸡毛蒜皮的理由限制我们过关。我们很生气,对于法国,我们都是Foreigners。

    文章有句话这样说:

    A well-run and confident country needs to be forthright about its travel rules and visa policy.一个运行运行良好、并且自信的国家,对旅游条例和签证政策应当是坦率的。

    – ‐‐——– ‐‐——– ‐‐——– ‐‐——– ‐‐——– ‐‐——

    [2] 坚持自由法治,香港无惧上海

    香港前政府官员王永平在《信报》的专栏文章说,对比上海,香港在区位、人才、法规上,已经不占优势,但是香港拥有另一个上海比不上的优势,就是健全的法治和言论自由。

    文章说,法治(rule of law)比依法管制(rule by law)更完整。法治的其中一句名言是:

    Justice should not only be done, but should manifestly and undoubtedly be seen to be done.翻译:我们不愿只是实践公义,更要明显地及让人们在毫无怀疑的情况下实现公义。

    文章讨论了香港电讯盈科私有化失败一案,正是言论自由和健全法治,才让小股东提出更多事实和证据,最终打败权贵和富豪。可是这一原则是否适用于上海?

    如果政府可以掌握大多数市民的道德标准,从而改善监管制度,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大有希望。

    – ‐‐——– ‐‐——– ‐‐——– ‐‐——– ‐‐——– ‐‐——

    [3] 墨西哥也隐瞒疫情

    《信报》林行止专栏提到,防范猪流感,不禁政府要负责,市民也要尽义务。

    文章专门提到墨西哥的疫情。迄今为止,由于感染猪流感而致死的一百多病例均出资墨西哥。该国一份日报《La Jornada》在四月五号的报道说,其实猪流感在二月已经爆发,但由于医院管理不善以及官员腐败,不但让这种新流感被视为肺炎、气管炎,连受感染病人的数字都大幅缩水,据推测染病人数可能高达一万五千人。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4/bussiness-visa/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麻生试探"最最底线"[港媒直通车:第18次] / 2009-04-30 22:32 / 评论数(0)
  • "中央控制论"中的广东[港媒直通车:第16次] / 2009-04-29 01:03 / 评论数(6)
  • 只要5年,上海打平香港?[财经专列:第2次] / 2009-04-29 00:11 / 评论数(8)
  • 两岸关系"外弛内张"[港媒直通车:第15次] / 2009-04-28 02:30 / 评论数(5)
  • 裸奔男,让我拗弯你 / 2009-04-26 00:27 / 评论数(4)
  • 返回顶部

    [纵横周刊] 两岸只谈经济还能谈几年?

    Wed, 29 Apr 2009 22:15:00 +0800

    评论(3) | 标签:台湾, 两岸关系

    贾葭 撰稿

      第三次陈江会的三个议题为定期航班、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金融协作,并签署协议文本。5月的海峡论坛,被称为国民党新生代的朱立伦率员参加,国民党内给予极大期待。

      2009年是两岸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年份。两岸人员跑马灯一样穿梭往来,经济层面的沟通与会谈进展颇为顺利。马英九却在前日定调说,经济问题还要谈四年。很明显,马政府不想让两岸步履走得太快,有意控制两岸复谈的速度。因为照目前的速度,很可能到马在任的最后一年,经济议题就已经全部结束。

      马政府上任以来,在政治议题中,取得两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外交休兵,二是世卫观察员。如无意外,今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将允许台湾进入观察员行列。因为岛内经济状况实在太糟糕,这两项进展自然成为马政府着力宣传� �政绩。

      政治议题的敏感性,使得马政府畏首畏尾。也只能在这些"维护主权"的层面下手,一旦涉及两岸定位,则必然被在野党冠以"卖台"标签,动辄得咎。马英九早前曾经夸口的台湾软实力还不能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因为两岸经济谈成这个样子,台湾在经济层面已经离不开大陆,自然在政治议题上缺乏谈判筹码。

      自大陆而言,则完全掌控了两岸复谈的节奏。现在台湾取得的两项政治议题成果,不客气说,都是大陆网开一面的结果。许多政治议题,本来需要两岸协商,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就成为予取予夺的简单行为,比如世卫观察员的年审计划,比如外交休兵乃是因为大陆主动回绝。而北京意向中的政治议题绝非这么简单。

      表面看,两岸确实进入了实质协商的时代,但同时,北京要和平统一,台 ��要对等分治,在北京还能控制局面的情况下,当然希望政治协商来得越早越好。此次博鳌论坛中,温家宝与钱复的会谈从预定的二十分钟延长到五十分钟,许多原本没有打算交流的话题,温也主动提出,显示了北京在绝对控盘之后的急迫感。

      最近两次立委补选,投票率仅为四成,马英九三成的人气不知何时才会回升到上任前的五成七。也就说,2012年的选举还是未定之数,假如民进党上台,政治协商基本上无从谈起。虽然北京也积极邀请绿营人士来大陆参访交流,但实质响应的人不多。面对政权轮替的台湾,大陆的想法很简单,政治议题一定要在国民党执政期间完成。但现在看来,恐怕难以一蹴而就。

      马政府的政绩不彰,只能拿两岸的复谈成果来取悦选民,但问题是这陷入了一个怪圈:在北京的极力配合下,经济协 ��愈加顺利,政治协商就显得迫在眉睫,这恰恰又是马政府无法谈或者不好谈的地方。如果为了岛内的选票而制造施政业绩,那么马政府未来的牌就会越来越少。马英九虽然说三四年都谈不完经济问题,但现在剩下的项目,却也无多。

    纵横周刊的最新更新:
  • 两岸关系何时才能礼尚往来 / 2009-04-29 22:16 / 评论数(2)
  • 不成问题的问题 / 2009-04-29 22:16 / 评论数(1)
  • 梅德韦杰夫的媒体"新攻略" / 2009-04-29 22:16 / 评论数(0)
  • 谁来主导"亚洲经济倍增计划"? / 2009-04-29 22:16 / 评论数(1)
  • 曼德尔森的警告 / 2009-04-29 22:16 / 评论数(0)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