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星期四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纵横周刊] 美国共和党:何去何从

Thu, 14 May 2009 11:42:00 +0800

评论(2) | 标签:美国政治, 共和党

何京锴 撰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用来形容美国共和党近年来处境的。4年前的共和党不仅掌控着白宫,还以很大的优势控制了国会两院,逼得民主党左支右绌。转眼过去,今天的共和党不仅在大选中输给了奥巴马,还在国会被民主党杀得丢盔弃甲。先是4月底揭晓的纽约州联邦众议员补选中,共和党在曾经的优势选区落败,紧接着党内温和派的元老,宾夕法尼亚州参议员斯佩克特又宣布倒戈民主党。到了5月7日,连去年底大选中,以小老百姓身份支持共和党,被两党候选人在辩论中屡屡提及并名声大噪的"水管工乔"也宣布,正式退出共和党。此时,连共和党人自己都不禁要问,共和党怎么了?

  共和党的处境日益恶化,最基本的原因当然还是过去八年执政结下的苦果。伊拉克战争高昂的费用和不断上升的死亡数字让选民在2006年的中期 ��举中狠狠地教训了共和党,使国会两院控制权易手。随后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接踵而来,选民又理所当然地把荷包变瘪的怒气发泄到共和党头上。但两连败的共和党即使在野,仍旧遭遇这一连串的打击,问题就不仅仅在于执政不利了。

  共和党元老斯佩克特的退党最能够说明问题所在,这位明年面临连任的议员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要退出共和党时,直白地表示"我没有办法赢得明年的党内初选"。民意调查显示,斯佩克特虽然在共和党人中支持率落后对手(30)多个百分点,但在全宾州范围内能以53%的支持率超出其初选对手。共和党人宁愿选择立场保守却赢不了选举的候选人,也不愿意支持立场温和的资深议员。于是不少温和派共和党人,要么宣布改换门庭,要么就在初选中被同党对手击败,获胜的对手往往又输掉正式选举,让 ��主党渔翁得利。

  正如斯佩克特自己所抱怨的,"今天的共和党已经不再是那个里根时代,让我引以为豪的共和党了。"共和党的政治立场在过去的八年间不断右转,利用选民对共和党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信赖,所向披靡,同时将自己反堕胎、反枪支管制、反同性恋婚姻的社会观念充分发扬。但美国选民的价值取向并不永远停留在保守一隅,因此,共和党越是向保守的极端方向前进,民主党就越在这些议题上有着广阔的回旋空间。以堕胎议题为例,民主党中既有主张完全合法化堕胎的声音,也有主张限制晚期堕胎或允许地方政府各自处理堕胎议题的温和声音,共和党则日益极端化,倾向主张禁止一切形式的堕胎。共和党的极端化路线不仅吓走了一批温和派的共和党选民,也缩小了自己的政治版图,导致全党不断遭受挫折。

< >  在斯佩克特退党之后,无论是共和党内的保守派还是温和派,都开始进行反思。被评为参议院最保守议员的德明特就呼吁,所有共和党人都应该团结在"自由"这个共和党核心价值观的周围,获得了不少温和共和党人的响应。30年前的共和党,正是高举着"自由"的大旗,抨击民主党政府过分干涉公民的生活,主张缩小政府权限、减少税收,由此获得了选民们的信任。反观今天的共和党,被极端保守的宗教势力把持,变成了一个以维护传统社会道德为己任的政党。而共和党走保守路线的失败,投射出的正是美国民众意识形态从保守回归温和的迁移。

  共和党参议院领袖麦康奈尔在接受采访时坦承,以目前的局面,共和党在未来的国会中期选举中,很可能还会丢失更多的席位,奥巴马施政的势如破竹,正日益增大共和党调整路线� 压力。不过说归说,做归做,月前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里公开批评著名的保守派电台主持人林博,认为他鼓吹的极端保守理念太具煽动性。两人交恶的结果是身为党主席的斯蒂里不得不低头向林博道歉,保守派在共和党内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正在开始形塑新的美国政治社会版图,各政党相应调整自己的政策路线势在必行,有着多次从危机中复兴经历的共和党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但要由认识转化为行动,共和党可能还得多栽几个跟头方能下定决心。

纵横周刊的最新更新:
  • 肤色妨害了正义?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1)
  • 中亚水事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0)
  • "你们不是选择俄罗斯,就是选择欧盟!"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1)
  • 撒切尔主义并未过时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1)
  • Kindle DX:重新命名出版业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0)
  • 返回顶部

    [纵横周刊] "四分卫"坎普

    Thu, 14 May 2009 11:42:00 +0800

    评论(0) | 标签:约翰·弗朗士·坎普, 逝者, John, French, Kemp

    这位伟大的抛传手又能将球传给谁呢?那个人、或那些人将决定着"共和党队"未来的胜负命运。——刁大明 撰稿   

      2009年5月2日,96年总统选举共和党副手人选杰克·坎普(Jack Kemp)在与癌症对抗四个月之后,病故于马里兰的家中。这位传奇式的前橄榄球明星最终没能拿下人生中最后一场比赛,而他的党也正在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生死挑战。

      约翰·弗朗士·坎普(John French Kemp),1935年7月13日出生在加州洛杉矶。父亲经营着一个卡车运输公司,母亲做过社区工作者和西班牙语老师。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曾寄望并努力培养第三个儿子的音乐天赋,但小坎普却热衷于学校里练习传球。而谁又能想到,这个传球或者"抛传"(forward pass)作为美式橄榄球的基本动作之一,几乎"传递"了坎普的一生。

      1953年,18岁的抛传手中学毕业。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家门口的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与24年后进入西方学院就读的奥巴马不同,身高1.78、体重160斤的坎普看中的是这里的体育氛围,他期待在这座创办于1887年的文理学院中被训练成为专业的"四分卫"(quarterback)。事实证明了坎普选择的正确:1957年顺利毕业并获得体育学学位的坎普,被"底特律狮子"队选中,加盟全美橄榄球联赛(NFL),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当然,年轻的坎普还有意外收获:毕业当年,他就与低一届的学妹乔安妮(Joanne)完婚,而坎普岳丈正是中学学区的橄榄球教练。

      从1957年到1969年的12年间,杰克·坎普的名声通过一场场激烈的肉搏与对垒而鹊起。他先后效力于"匹兹堡铁人"队、"圣地亚哥冲锋者"队以及"布法罗公牛"队。在纽约州布法罗的7年中,坎普的体育职业生涯达到顶峰。1964年、1965年,公牛队蝉联联赛冠军,而"四分卫 ��坎普功不可没,1965年荣获最有价值球员奖,并多次入选全明星阵容。

      在绿茵驰骋之间,杰克·坎普开始着手开启另一面人生的两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涉足政治竞选:为1964年共和党人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的总统竞选和1966年里根的州长竞选造势。同那个时代很多年轻人一样,戈德华特的《一个保守主义者的良心》(The Conscience of a Conservative)也在坎普心中描画出了最基本的政治取向(或许民主党执政的当下美国,应当在坊间大力推广阅读那本《一个自由派的良心》)。具有西海岸成长背景、又同时具有东北部和中西部超级的人气号召力的"体坛明星",很快在政治选战赛场上打开局面。1969年时,年仅34岁的坎普被任命为时任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的特别助理。

      1970年,这位自称为"心流着血的保守主义者"迎来了从政的良机:布法罗城郊地区的国会第39选区因在任议员谋求国会参议员竞选而空缺出来。经过并不激烈的争夺,次年1月3日,共和党国会议员杰克·坎普到华府走马上任。在国会山上的坎普,穿着得体、形象俊朗,且政治上精干、狡谐。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他俨然就是为家庭观念、爱国主义、体育和防务而竞选的"翻版肯尼迪"。《时代》周� �也在当年62位新议员中,特别拔擢了6位议员加以评论,坎普正是其中之一,并被寄予厚望。

      当然,府会内外的反对声、批评声也不绝于耳,其中不乏源自华府老手酸葡萄的心理失衡,内容则相当多地集中在质疑坎普的从政能力上。诚然,坎普在西方学院时用在户外的时间估计比在教室里多,但他却是个相当上进的阅读者和学习者。学习正是他早在足坛生涯之余就开始做的另一件大事:他先后到加州长滩州立大学和加州西部大学学习了经济学。1976年时,当《华尔街日报》助理主编、政治经济学者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专访他时,坎普反而对对方提及的"供应学派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兴趣盎然。整个访谈几乎调换了角色。就像坐在黑板前的小学生,连任3届的国会议员坎普先生如饥似渴向万尼斯基讨教、发问。

      整个交谈持续从国会山办公室的白天持续到坎普马里兰家中的深夜。能在球场上抛出完美曲线的坎普,似乎对南加州大学"供应学派"拉弗尔教授的曲线(Laffer Curve)同样痴迷。在1960、70年代凯恩斯强调"需求"的理论日显失灵的大背景下,坎普开始笃信"供应创造自身的需求",只要减税,就能刺激经济、创造就业;而这些创造出来的经济增量,反而保证了在低税收的基础上国家财政总量的增加。1978年,坎普和特拉华州的国会参议员罗斯(William Roth)一道着手立法实践"供应学派",他们分别在两院提出了著名的"坎普-罗斯减税法案"(Kemp-Roth Tax Cut)。这一提案在当时民主党治下的国会中阻力重重,但却为里根问鼎白宫攻略提供了重要政策立足点,坎普本人也直接参与了里根经济计划的制定过程。1981年8月31日,"坎普-罗斯减税法案"或被称为"经济复兴减税案"(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of 1981)被新当选总统里根签署批准,其内容包括在未来三年内个人所得税率平均削减27%。这一法案是所谓"里根经济学"的主要支柱之一,也是坎普政治生涯最为重要而具有影响力的立法创建。而之所以被成为"里根经济学",或许只是因为里根是总统,而集先行者和实践者为一身的坎普却只是国会众议员。

      1988年,里根两任届满退休,坎普面临着改写"里根经济学"这一名词的机会。相比于循规蹈矩的职业官僚老布什,坎普在理念和形象上都更像是里根衣钵的继承人。但世事总难料,坎普阵营很快发现,这位退役近20年的明星在全国范围内早已光芒不在,其认知度远远低于8年的副总统老布什。更令人遗憾的是,坎普的竞选几乎接受不了策划或者管理,他经常忽视讲演的时间限制、拒绝电话募款甚至拒绝辩论的预备训练。正如曾为里 ��1984年连任做总策划的罗林斯(Ed Rollins)无奈地将坎普形容成"怪癖的候选人"。在当年的"超级星期二"遭遇惨败后,坎普饮恨退选。

      坎普的政治生涯虽与戈德华特、里根等人如影随形,但他本人却并非是彻头彻尾的保守主义者,甚至在众多社会议题上,更像是一个温和的民主党人。坎普幼年生活的西洛杉矶地区,是犹太裔的聚居区。他的整个中学时代几乎都是在犹太裔占多数的班级里度过的。而在大学的橄榄球队中,坎普则有更多机会接触黑人队友,建立起患难与共的友谊,还曾以罢赛为手段保护过黑人队友的权益。这些都使坎普日后成为为少数裔和中下层人群主张利益的政治人物。在1960、70年代,坎普成为"肯定性行动"和给予非法移民宽松待遇政策的极力支持者,而在其他社会议题上,作为共和党人,他部分支持了同性恋婚姻,但对堕胎仍旧保留了反对� �度。

      财政保守、社会议题温和,这也成为老布什拒绝提名坎普担任副手候选人的重要原因。当年,老布什为讨好党内保守势力,选择了来自印第安纳的年轻国会参议员奎尔(Dan Quayle)。而当老布什成功延续共和党王朝之后,坎普被提名为住房与城市发展事务部部长。对于一位对少数裔和下层人群有着"流着血的心"的资深政客而言,这个位置似乎更为适合。坎普在部长任上的4年,大力推行扶贫计划,在城市中建立低税收的特许区域。坎普虽然较为成功地推行着自己期待的住房与城市发展政策,却并不能总是得到白宫的认同。在老布什那里,坎普只是政府政策立场并非极端保守的标志与说辞而已。反而,克林顿成为赏识坎普经济主张的又一位总统候选人,进而也在1992年成为又一位总统。

      "是经济,笨蛋!"惊醒了共和党人保守主义的美梦。1992年之后的坎普再次获得党内的尊重,被誉为是共和党的"内政沙皇"。从部长职位上退休之后,"沙皇"的演讲费可达每场3.5万美元。但这些数字曝光之后,评论� 认为坎普绝不会就此沉寂。1994年的"与美国缔约"虽与坎普无关,但在共和党重掌国会之后,坎普被再次召回华府舞台,领导一个税收改革的委员会,发挥辅助国会决策的角色。

      1996年,倡导预算平衡的堪萨斯国会参议员多尔(Bob Dole)获得共和党提名。这位73岁的国会领袖,选择了小自己12岁的杰克·坎普出任副总统人选。选择这样一位"里根经济学"的衣钵传人,或许是希望自己除年龄之外,政策立场上也能更像里根。同时,无论从地缘上还是党内光谱上看,多尔对于坎普的选择,都是相当理想的。那个大选季里,坎普确实走访了城市里众多少见共和党人的贫民聚居区,但这些选战策略并没有撼动克林顿在任者优势。与1992年老布什竞选在黑人中10%的得票率相比,少数裔同情者坎普的存在仅仅提升了这个数字2%。

      在政坛上又跨进了近30年长度的码线后,坎普并没有停下来。在过去10多年来,他仍旧活跃在商业金融、教育科研等各界,并时常组建非政府组织游说、影响政府决策。而对坎普而言,一生最魂牵梦绕的仍旧是橄榄球运动。他和乔安妮育有两儿两女, ��个儿子全部成了职业橄榄球手,而在坎普的17个第三代儿孙们中,也有10人正活跃在绿茵场上或绿茵场边。

      刚刚跳党的宾州参议员斯派克特(Arlen Specter)对于坎普因癌症去世的评论似乎无关痛痒:他借此谴责联邦财政对癌症治疗投入的力度过小,导致众多癌症患者的离去。的确,疾病带走了坎普,谁也没有太多办法阻止。而1980当选的斯派克特面对日益两极化的政党政治,不也正无奈地"更名改姓",不计代价地阻止自己在政治上的离去吗?

      杰克·坎普毕生喜欢站在"四分卫"上──这是一个在混乱中接住球,并及时巧妙地将球抛传给进攻位的关键中枢站位,关乎全队的输赢。而今,当伟大的抛传手坎普,最后一次抢到球、转过身,他又能将球传给谁呢?那个人、或那些人将决定着"共和党队"未来的胜负命运。

    纵横周刊的最新更新:
  • 肤色妨害了正义?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1)
  • 中亚水事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0)
  • "你们不是选择俄罗斯,就是选择欧盟!"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1)
  • 撒切尔主义并未过时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1)
  • Kindle DX:重新命名出版业 / 2009-05-14 11:42 / 评论数(0)
  • 返回顶部

    中英对话,再看上港[财经专列:第3次]

    Thu, 14 May 2009 02:58:00 +0800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4) | 标签:上海, 人民币国际化, 明星, 金融中心, 香港

    [1] 汇控年底上海挂牌 香港市场反映强烈

    11号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二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我国与英国在金融经贸领域达成多项共识,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双方同意相互推动企业到对方的交易所上市。消息传来,香港交易所(港交所)的股价应声下跌6%,一天蒸发73亿元。这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告。看下文,

    《明报》专栏文章说,中国企业会陆续在英国上市,香港再难有独家优势了。目前国外基金投资中国,必来香港选国企股票。而根据彭博通讯社的报道,英国希望明年在伦敦上市的国企数量达到100支。到时候欧美资金就不必再绕个大弯途径香港投资中国了,家门口岂不是更方便。

    文章引用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说,汇控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到上海上市,然后是渣打。

    汇控的全称叫"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是汇丰集团(HSBC Group)的控股公司,总部在英国伦敦,汇丰银行就是它的全资附属公司。汇丰银行是香港最大的注册银行,以及香港三大发行纸币的银行之一。

    文章说,作为香港第一大龙头企业的汇丰,公开的想方设法到上海上市,一旦成事,香港更多的蓝筹企业会竞相效仿。到那时候,港交所更会腹背受敌。

    中央方面对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是一致的,推进大型国企在海外上市,也会方便收购国际企业。现在只能期盼,当香港蓝筹公司到上海上市时,中央在审批力度上小心一点,避免对香港造成太大冲击。

    – ‐‐——– ‐‐——– ‐‐——– ‐‐——– ‐‐——– ‐‐——

    [2] 张五常:北京不必再等

    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周二在《信报》的专栏说,建金融中心,不是搞奥运,按着既定的时间表是不行的,对于我国来说,把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打出名堂,千百年来,唯有当下。他提出了两个观点:解除汇管+稳定货币购买力。

    张五常说,搞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放开外汇管制——即是说,外国人要多少人民币都可以按市价购买,其进、出口政府一律不管。央行可以去做其他重要的事情。对于汇管可以组织资金外流的说法,张五常说,汇管真正阻碍的是生意的正常运作,真正要把资金搞到国外的人总是有办法的。

    放开汇管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放出人民币后,发展中国家就多了项选择,作为外汇储备也好,跟着人民币走也好,而不必总是跟着美元走。

    这就带来另� �个问题,就是如何稳定人民币购买力。张五常的建议是,"把人民币与一篮子任何人可以在市场直接成交的物品指数为货币之锚,也即是与这篮子物品的价格指数挂钩",他说这比上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建议的以三十中物品为货币之锚的方法更简单。

    这种金融上的大动作,不知道适不适合北京谨慎行事的风格。

    – ‐‐——– ‐‐——– ‐‐——– ‐‐——– ‐‐——– ‐‐——

    [3] 从女明星看金融中心竞争力

    本小结纯属消遣。

    香港一位金融界高管在《信报》发表文章,从国产的女明星的角度分析上海的竞争力。他说,大陆女星从刘晓庆到陈冲,在从章子怡到汤唯,且不论声色艺,但看他们力争上游的毅力就令人惊叹!

    刘晓庆从演艺圈杀入商界,霸气逼人;陈冲从不懂英文,到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地;汤唯更是有豁出去的勇气,把香港影帝梁朝伟都比了下去。

    文章认为,上海、香港大可不必一定要一争高下,中国是那么大一个市场,一个金融中心也不够用。在美国,除了纽约,还有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波士顿的资产管理企业、硅谷的创业基金,却从没听说这些城市有身份危机。

    作者说,相比祖国女星的"勤"和"韧",香港艺人的精粹在于"灵"和"巧"。

    � �这个冰山一角来解读,是不是也挺有趣的?作者还说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总是会国际化的,这是一块大肥肉,厚待曾经的殖民地还是厚待内地最具活力的上海,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数。

    – ‐‐——– ‐‐——– ‐‐——– ‐‐——– ‐‐——– ‐‐——

    □ 每天一班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5/china-britain-conversation-shangkong/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机舱内最安全[港媒直通车:第24次] / 2009-05-14 23:59 / 评论数(0)
  • 失去的感觉是什么? / 2009-05-13 12:20 / 评论数(5)
  • 以纪念之名[特别专列:第1次] / 2009-05-13 05:09 / 评论数(4)
  • 碎了的心无法重建[港媒直通车:第23次] / 2009-05-12 00:19 / 评论数(2)
  • "民主发展观"也要提倡[港媒直通车:第22次] / 2009-05-10 04:35 / 评论数(7)
  • 返回顶部

    不可思议

    Wed, 13 May 2009 22:17:00 +0800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9) | 标签:风水, 遗产, 小甜甜, 柏拉图

    一位专栏作家说,香港人喜欢扒粪文化,所以就连主流媒体,都对千亿遗产争夺案进行详细的报道,因为有怎样的读者,就有怎样的媒体。不过,会不会是因为有怎样的媒体,才有怎样的读者呢?

    扒粪这个词来自于美国近代史上的扒粪运动,也就是揭黑,针对的是那些控制了美国经济命脉,无视美国公众利益的业界巨头,由新闻界透过揭黑报道兴起。放在香港人身上,实在是过于抬举,千亿遗产案看不出来和公众利益有怎样的关系,只不过是一个风水师和死者家族之间的争产,所谓的黑幕,也不过就是风水师自爆的和女富豪之间的亲密关系,说来说去,是关起门来的自家私事。但是不得不承认,具备吸引眼球的最佳元素:金钱,还有情色。

    除了扒粪被滥用� �还有一个词就是"柏拉图式恋爱"。因为风水师曝料,和女富豪从肉体关系,罪演变成"柏拉图式"的感情,一下子,这个字爆红起来,连电视台的娱乐八卦,都煞有其事的解释:这个词来自一个哲学家,表示没有肉体关系的精神恋爱。看着主持人吃力的读着提字器,相信她和很多人一样,只听说过饭岛爱那本"柏拉图式性爱"。一想到风水师半夜开着货车,去搬运七亿港元的现金,柏拉图式的爱情,弥漫着一股铜臭气。

    遗产案让大家多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话题。最失落的恐怕是那些专门服侍富豪的私人银行家们。看到一个风水师,做三场法事,就可以赚到二十亿,实在要感叹,当初何必在商学院里面争破脑袋,不如去学学风水好了。

    生前节俭出名的女富豪,请员工吃月饼据说一个饼要切成十六份,做起风水法事,却远远不� �一掷千金。拥有财富,接下来就希望平安。要摆平官司,远离官非,在香港这样一个法治社会,虽然花钱可以请到最好的律师,提高打赢官司的几率,但毕竟用钱摆不平一切,风水或许是最好选择。

    不过在香港,笃信风水是一个普遍现象,也因为这样,让一些心存不轨的人总是能够找到机会。每次看到那些被揭发的骗色骗钱的神棍,很是奇怪,受害者一个个看上去精明能干,为何会如此轻易的上当受骗?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谁给他电击的权力? / 2009-05-14 16:01 / 评论数(12)
  • 地震采访和杭州飚车 / 2009-05-11 22:15 / 评论数(26)
  • 从红色短信说起 / 2009-05-09 23:49 / 评论数(36)
  • 面对投诉和抱怨 / 2009-05-07 15:09 / 评论数(16)
  • 强制隔离的标准 / 2009-05-05 16:29 / 评论数(16)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