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公安"抽烟文件"其实遍地都是

Fri, 15 May 2009 15:32:00 +0800

作者:陈季冰 | 评论(4) | 标签:时事观点

《楚天都市报》5月初一则不起眼的报道曾令全国舆论哗然:湖北省公安县政府竟专门出台"红头文件",对县内政府机关、事业乃至企业单位的香烟消费作出"明文规定"。更让评论员们急红了眼的是,"红头文件"对县内各单位"明文规定"了定量的"抽烟指标",不完成或"违规"抽外地烟的,将受到扣罚处分!

说句老实话,看到这条新闻,我既没有义愤填膺,也不觉得它有多好笑。因为类似的"红头"的或"口头"的"文件"和"规定"在眼下的中国实际上遍地都是,只是公安县很不识相地把这篇文章做在了香烟这种敏感商品上,便为一种普遍现象平添了许多戏剧效果。

我并不认为公安县的领导是在鼓励公款消费,更不认为他们会愚蠢到鼓 ��公款消费香烟的地步。我猜想他们出台这个开玩笑似的"红头文件"的逻辑是这样的:本地烟民甚多,公务接待中香烟的消费支出亦不菲。既然横竖抽掉的是公款,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使这笔变成本地卷烟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岂不天经地义?这样既扶持了本地的烟企,又增加了本地政府的税收。况且从爱公安心切的他们的角度来看,本地烟的口感、质量哪点不如那些高价的外地香烟?凭什么把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拱手送于外乡?报道援引公安县卷烟市场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一位干部的话来说,公安县每年烟草税收流失很大,出台这个指导性意见,意在引导公务人员为地方经济做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件看似匪夷所思的事情背后最值得关注的,其实并非绝大多数时评家冷嘲热讽的那些政府官员的脑残举动,而是眼下无所不在的地方 ��护主义的政府思维。试想,连区区一包香烟钱都不舍得让外地企业赚,那些为了拉动内需而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政府投资怎么可能允许非本地企业前来分一杯羹?我相信,只要是公安当地能够生产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公安县的领导一定都想方设法地不让外省市企业染指,不信你去查查当地的其他"红头文件"和"明文规定"!

近年来中国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治理于反对各种类型的保护主义,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的不到一年时间内,中国的各级高官在每一次的全球性首脑会晤和财经论坛上所发表的言论中,首当其冲的更是反对保护主义。理性的人士都应该能够看到,无论是在短期和长期内,这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复苏都是有益和必须的。

而在另一方面,中国也正同时致力于扩大内需,� �央政府甚至大手笔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期带动国内市场。针对内需——尤其是民间消费和投资——长期不振的问题,一段时间来有识之士发表了许多见解。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重点及共识主要集中于"国富民穷"和后顾之忧两个方面,即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分配过分倾向于国家,致使民众的购买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民众对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许多未来需要花钱的不确定领域存在严重担忧,限制了他们当下的消费意愿。

这种看法当然是非常有见地的,但我同时还认为,国内市场上俯比皆拾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的中国内需市场始终受到抑制而不能充分释放的重要原因——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地方保护限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产业和企业,从而使商品和服� �的成本与价格不能有效降低,质量不能有效提升,最终的结果是降低了全社会的购买力。这些大道理,相信以公安县领导为代表的各地决策者们没有人不懂,但只要一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个体的理性就很难不压倒全体理想,进而将全体引向非理性。

但既然现在从中央高层到普通建言者都把内需看得那么重,我们就应该将在国内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就提升到比在国际上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更优先的位置。冷静地看,只要地球上没有建立起一个世界政府,国际经贸中一定程度的保护主义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归根结底,这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但国内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地方保护主义是完全有可能彻底铲除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强调"全国一盘棋"的中央集权国家。

我们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内基本上都不存在� 方保护主义,甚至如实行联邦制、地方政府权力很大的美国和本身就是松散联盟的欧洲,尽管它们对外经常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但内部市场却都惊人地开放和统一。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地区间市场相互开放的根本保证不是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而是完备的法治。对中国而言,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良方恐怕也不在于更高一级政府的管理、监督和干预,而恰恰是政府权力退出市场竞争。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制度,紧紧地管住政府时不时地想要伸向市场的那只有形之手。

倒霉的公安县委、县政府迫于媒体曝光的压力,日前已明令废止了那份滑稽的"红头文件",并由该县纪检监察部门紧急出台了另一个文件,要求厉行节约,严控公务接待用烟开支。据我从《楚天都市报》的跟踪报道中了解到的情况,公安县对� 件事情的总结反思还是比较全面和切中要点的。据该县政府新闻发言人介绍说,"抽烟文件"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不妥:香烟销售与消费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不宜下达指导性计划;用文件的形式将香烟列入政府采购项目并纳入单位考核,不符合行政机关公务开支厉行节约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不符合中央压缩公务开支的要求;香烟属个人特殊消费品,吸烟有害健康和环境,用行政文件"引导"抽烟,是错误的消费理念。

在我眼里,上述"三不妥"中的第一条是所有政府最应该时刻铭记在心的。只是公安县的检讨还是稍嫌轻描淡写了一点,正确地说,政府不是"不宜",而是"不得"介入市场行为,因为这是违法的行为。等到哪一天,这样的"抽烟文件"不再是由异地的媒体冒着巨大风险率先披露出来,而是越来越多地� �红塔烟草集团或公安县吸烟人士之类的"市场主体"向该县政府提起反垄断诉讼时被外界获知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就算是见到了希望的曙光。

写于2009年5月10日凌晨,发表于2009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

陈季冰的最新更新:
  • 只有"交易"的公正,没有"分配"的公正 / 2009-05-14 17:31 / 评论数(2)
  • 用三鹿商标书写一个"红字"故事 / 2009-05-14 14:53 / 评论数(5)
  • 在地震的废墟上寻找和重建社会 / 2009-05-12 21:57 / 评论数(0)
  • 麻生北京之旅静悄悄的背后 / 2009-05-12 21:56 / 评论数(0)
  • 返回顶部

    玉娇行(七言古诗)

    Fri, 15 May 2009 14:29:00 +0800

    作者:李野航 | 评论(12) | 标签:邓玉娇, 杀贼

    邓玉娇者,巴东修脚女也。有官三人,欲强淫之。女愤而手刃三官,天下称快焉,遂作长歌,以壮其事。

    古来何事称快哉?仗义杀贼轻其财。安能委曲求全终老死,身名浮世如轻埃。楚荆之右巴之东,民气从古称豪雄。三户犹能摧秦政,射虎何愁失雕弓?篝火狐鸣诚幽久,世纪今说两千后。孟轲言教何谆谆:视民草芥君仇寇。仇寇而今半是官,凌人盛气太炎炎。民脂枯处思刮地,民女狎遍要淫天。巴东有女字玉娇,花月其容玉身腰。手执贱役心非下,志节不让玉山高。红尘十丈寄谁边?梦幻城锁野三关。往来只有香车驻,栖迟非富便称官。有官两姓邓与黄,欲买温柔到此乡。朘作如火神闷闷,握钞四顾心茫茫。此时玉娇何所事?轻衣手浣缠枝饰。粉汗微闻兰茝香,花容借得朝 ��赤。砰然门破更何因?击碎秋池水月心。有客三人来不速,淫声亵色语相侵。古来非礼称勿视,礼崩乐坏何逾此?拥钱辄号南霸天,当官尽是登徒子。明珰翠羽凛冰霜,严词为尔申礼防:"官人善自珍格调,妾身非比卖笑娘"。哪知威福坐来久,目中从来人何有?奋钞批得花容移,挺牡要夺坚城守。此时将伯更谁呼?节烈不肯让绿珠。白刃手边明如雪,寒光闪处血模糊。血模糊,贼胆裂。扬眉吐气舒颜色。吴越古多雪耻乡,巴东自此称雄烈。吾意年来郁不伸,总为污浊满乾坤。正气幽囚重泉里,世间半是鬼非人!乍闻杀贼浮一白,恰似青天开云月。还如羯鼓响三通,世界还我清凉色!

    注解:

    1三户犹能摧秦政:"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见《史记》。

    2篝火狐鸣:原指 秦 末 陈涉 于竹笼中置火,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事。见《史记·陈涉世家》。

    3视民草芥君仇寇:孟子曰:"君之视民如草芥,则民之视君如仇寇"。

    4朘作:指性器勃起,见《老子》。

    5有客三人来不速:"有不速之客三人来"。见《周易》。

    6登徒子:指好色之徒。见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7此时将伯更谁呼:指无人帮忙。"将伯助予",见《诗经》。

    8绿珠:古之节烈女子。

    9乍闻杀贼浮一白:指饮酒。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李野航的最新更新:
  • 寻找"农民的真理",电影《金光大道》观感 / 2009-05-12 19:16 / 评论数(18)
  • 都江堰震后印象(纪念5·12大地震) / 2009-05-12 11:57 / 评论数(11)
  • 左派亦可以"爱国"乎? / 2009-05-07 17:30 / 评论数(18)
  • 对地狱的隔靴搔痒——电影《南京!南京!》 / 2009-04-25 19:24 / 评论数(39)
  • 另眼看风水系列之:大风水 / 2009-04-18 18:46 / 评论数(10)
  • 返回顶部

    大学无自主权招生谈何去本地化

    Fri, 15 May 2009 12:24:00 +0800

    作者:魏英杰 | 评论(0) | 标签:生源本地化

    重点大学生源本地化的问题,近年来一直倍受诟病。照理说,全国性的公办大学作为公共教育产品,应当面向全体国民,不可以在同等录取条件外,还按地域不同分出三六九等。可事实摆在那里,一些部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高达50%以上,因此不得不说,这个现象已经明显损害到教育公平,甚而加剧了招生腐败。

    不过,情况似乎正逐渐有所改观。据5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年许多部属高校都压缩了本地计划招生比例,比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本地生源均已下降到34%左右,而武汉大学等高校还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本地生源不高于30%"的要求。报道就此认为,长期以来饱受争议的生源本地化问题,在部分高校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P>

    部属高校本地生源的比例有所下降,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从中或可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已经认识到,生源本地化对高校的长期发展有所不利。但要说这已迈出实质性一步,却又不尽然。而这关键要看,能够对此发挥重要影响的各种因素是否发生根本变化。

    高校生源本地化现象的产生,一大原因在于当年为了加快高校建设,教育部门采取了和地方共建的发展方式。表面上,为本地培养更多人才可以看作部属高校对地方财政投入的一种直接回报;而事实上,地方政府借此拥有了对高校招生的话语权。在"省部合建"模式下,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一起成为左右招生计划的三驾马车。部属高校的招生要"去本地化",至少要看地方政府这个"变量"的情况。如果地方政府在财政、土地等方面仍然对高校发挥重要作用,本� 生源比例即便有所下调,总体上也不太可能发生实质性改变。

    从根本上看,生源本地化还是高校自主性程度不够的一种体现。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校自己能够说了算的地方并不多。具体在招生方面,纯粹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考虑,当然是不管学生从哪里来,只要成绩品行优秀、符合录取标准就好。实际上,这样的意愿并不容易实现。这只要看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就足以说明问题。所以在我看来,如果降低本地生源比例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更好的办法并非规定什么"不高于30%"的黄线,而是要让这些高校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这里要提到美国大学的历史经验。美国的大学在殖民地时代多为教会所办,一开始有的教会对大学会提出宗教上的要求和干预,比如希望学校能够为教会培养牧师人才。但后来大家都 ��道了,大学有权自己决定和管理自己的事情成为普遍共识。在美国大学的自治制度框架中,包括大学的董事会都不会轻易干涉学校的内部事务,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更不用说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大学不接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投入。

    从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一方面,地方政府对所在高校有财政上的支持,自然会有冲动寻求自身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自治经验,比如成立类似于大学董事会的架构,对外接受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资金,并借此缓冲外部对大学内部事务的干预。国内高校当然不可能全部复制美国大学的运作模式,但在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的自主权上,这是完全可以仿效的。

    这么说吧,如果部属高校没有办法离开地方财政的支持,不妨采取措施把地方政府和其他组织的� �预热情,约束在一个有限范围内。事实上,部属高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作出了不少贡献,用不着通过生源本地化这样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来迎合地方。

    2009年5月14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音集协哪来教育媒体的底气? / 2009-05-15 12:24 / 评论数(1)
  • 90后贱女孩:黑色想象中的惨淡"明星梦" / 2009-05-12 15:02 / 评论数(0)
  • 当删减电影镜头只剩下象征意义 / 2009-05-08 12:01 / 评论数(9)
  • "问题官员"犯不着悄悄地进村 / 2009-05-07 20:16 / 评论数(7)
  • "快乐女声"还能想唱就唱吗? / 2009-05-05 10:31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音集协哪来教育媒体的底气?

    Fri, 15 May 2009 12:24:00 +0800

    作者:魏英杰 | 评论(1) | 标签:音集协

    自2006年中国音像集体管理协会(简称音集协)等机构闹腾着收取KTV版权费以来,争议一直不断,官司也打了不少起。这一次批评的声音来自于央视:据称音集协两年多来收了8000多万元版权费,但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歌手至今仍没有拿到应得报酬。

    面对质疑,5月12日音集协反倒振振有辞地发表一份声明,对相关媒体进行了普法教育。大致意思,一是说协会成立后收取的版权费尚未分配,要等全体会员大会召开后,由会员大会制定分配规则;二是,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歌手不应直接从卡拉OK歌厅中收取著作权使用费,可以根据其和唱片公司的约定获取相应的报酬,媒体的提法误导了大众,犯了基本的法律错误。

    用比较平白的话再解释一下,音集协不外是说:钱 ��还没分,分也不会直接分到歌手头上。在我看来,媒体的说法其实错不到哪里去,至少音集协自己承认了钱还没分。就算不计较这些,音集协显得这么有底气,也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

    照理说,音集协是为了维护音像著作权利人的利益而设立的,那么它的(收费)权利只能是来源于会员授权。而实际上,音集协正式成立于去年6月,但在2006年协会筹备期间就开始参与筹划收费事宜。当时它和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一起制定和上报版权费标准。还没有获取"出生证明",也就意味着还没有召开会员大会,怎么合法地为权利人行使权利,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说不好听点,这多少有点"皇上不急太监急"。权利人没授权,协会总不能通过自我授权来行使权利吧。当然,鉴于协会组织的"国情"问题,这似乎对音集协来讲并不存� 障碍。由于收费主体资格受质疑,音集协后来委托中国音像协会代为行使职能。问题是,既然尚未完成社团登记,它难道就能够代表权利人去委托其他机构行使权利?

    还有,音集协说正式成立后收上来的钱尚未分配,这可能是事实。但是,之前它委托中国音像协会收取的版权费究竟用途和去向如何,即便对那些权利人来讲也并不公开透明。据称,有的唱片公司分配到过版权费,有的上万有的上千,但明细账大概只有音集协自己知道。且还不说,收上来的版权费,协会留用的管理费高达50%,这种事情大概满世界找不到"国际惯例"了吧。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质疑当然不无道理。

    更不靠谱的是,这家协会收费两年多,收费标准一清二楚,甚至按地区不同标准还有所细分,可居然一直没有制定具体分配方案。你说成立协会是为权 ��人服务,可权利人究竟能够获得多少利益却不清不楚,这又算哪门子事情?顺便提一句,这家协会去年成立时召开过会员大会,却不知当时为何没有讨论和制定版权费分配的具体办法。

    光从这些事实看,我实在纳闷:音集协如此振振有辞,到底谁给它的底气?老实说,按照这家协会目前的运作方式,断难摆脱来自舆论的不断质疑。甚至可以说,若非挟行政力量以自重,这类协会组织根本就没有什么生存空间。

    2009年5月13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大学无自主权招生谈何去本地化 / 2009-05-15 12:24 / 评论数(0)
  • 90后贱女孩:黑色想象中的惨淡"明星梦" / 2009-05-12 15:02 / 评论数(0)
  • 当删减电影镜头只剩下象征意义 / 2009-05-08 12:01 / 评论数(9)
  • "问题官员"犯不着悄悄地进村 / 2009-05-07 20:16 / 评论数(7)
  • "快乐女声"还能想唱就唱吗? / 2009-05-05 10:31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一个罗马尼亚人的二十年回忆

    Fri, 15 May 2009 10:52:00 +0800

    作者:柏蔚林 | 评论(9) | 标签:罗马尼亚, 东欧, 经济, 社会

    罗马尼亚事件应该是那一年东欧剧变中最惨烈的一幕。电视新闻里是一张衰老而苍白的面孔,面对公众发表着态度强硬的讲话,因为愤怒而不断挥动的手,国际新闻解说员简单的旁白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罗马尼亚首都发生了群众游行,但局势已趋于稳定。没有太长的时间,当消息通过短波收音机传来,我不相信,周围的人也都直摇头,"怎么可能"。直到那天晚上,仅仅给了几秒钟的时间,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以极其短促的语言播出了当天最后一条新闻。是真的,罗马尼亚国家的父亲以及人民的母亲—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反对派法庭判处死刑并执行了。齐氏夫妇的死亡为风云变幻的一九八九年写下了最后一笔血腥的注记。可能毕竟罗马尼亚距离中国太远,罗马尼亚的语言也不是国际语言,多� 人包括我自己对这个国家本来就没有多少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过的那些事也都被慢慢地淡忘了。

    穆顾尔是我在一家工程公司工作时的同事,罗马尼亚人,工程师。那个时候经常在一起小组作业,所以一来二去也就很熟了。后来虽然我们先后都离开了那间公司,但一直还都保持着联系,天气好的时候有时还一同出去搞点野外家庭聚餐。几个月前突然联系不到了,于是发了封邮件询问,几天后才从回信里知道穆顾尔回罗马尼亚去看望父母及其他家人去了。一个月后有一天接到穆顾尔从家里打来的电话,告知已经回来了。电话寒暄间突然产生了一点好奇,今天的罗马尼亚是个什么样子?普通的罗马尼亚人对那一年是如何看待的呢?革命已经整整二十年了,这个前社会主义国家是变的好了还是更不如以前了呢?于是电话里约好周末去� 边的湖边钓鱼、烧烤,到时候再好好聊。可惜水平太差,没钓着大鱼,干脆去买了几条外加一些鸡肉一起放在烤架上,然后就是下面的对话。

    -----------------

    我:现在普通罗马尼亚人生活水平怎么样?

    穆:我家里都很好,一个妹妹在爱尔兰做IT,另外一个在布加勒斯特和老公一起开公司,生意做的也不错,还想让我去帮忙。现在到处经济危机,罗马尼亚受打击很大,失业也很厉害。但总体而言,这些年经济还是进步了很多。现在进了欧盟,应该有好处,听说这次已经拿到些援助资金。

    我:罗马尼亚传统上是比较城市化的国家还是比较乡村的国家?

    穆:比较乡下,只有几个大城市,我家在布加勒斯特郊区,城市和乡村之间。东欧整个相对于欧洲其他地方比较落后,农村人口比例很高。

    我:记得你 ��过1989年你是在布加勒斯特读大学,对吧?还能记得那时候发生的事情吗?

    穆:当然记得,那时我在读大学,没多久首都就开始一片混乱了,很多学生、市民上街游行,学校没法上课。

    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参与游行呢?群众为什么会很不满意呢?

    穆: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直接的就是食品极度匮乏,商店里都是空的,食品供应需要排长队。本来经济还不错,但是政府计划出了问题,出口太多,还有就是还外债高峰期,结果造成国内物资紧缺,买基本生活用品都得通过私人关系,要行贿。然后是大家对秘密警察制度不满,那个时候临近其他几个国家已经发生革命了,信息传的很快,所以很多人就都上街了。

    我:罗马尼亚的农业自然条件很好,农村那个时候生活怎样呢?

    穆:土地都是国有的, ��有私人农场,叫做集体化,农民生产什么都要等政府计划通知,农产品供应都是国家控制的,生活水平不高,产量很低,所以食品供应始终就是个大问题。

    我:秘密警察是怎么回事呢?

    穆:到处都有,你的同学,老师,同事,邻居都有可能是为秘密警察工作的,所以说话得非常小心,绝对不能抱怨政府和领导人,一旦有人报告就会有麻烦。

    我:市民和反对派军队开始进攻政府单位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穆:很多人看见已经乱了,两边的军队已经上了街,开枪了,坦克满街跑,我们也不知道谁是谁的军队,干脆就离开首都了,主要是因为担心安全。我家离的不远,所以也就回家去了。

    我:你在哪里知道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抓了,还有后来被处死了?

    穆:在家里。我一直在看电视,那时候� 言满天飞,都很紧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知道,我家离首都不是很远。那个时候几个大国都在背后插手,都说外国会出兵干涉,你知道,罗马尼亚只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没有多少武力,很紧张。

    我:有人说处死他们是罗马尼亚人民的决定,是罗马尼亚人民的意愿,是这样吗?

    穆:应该不是,更可能是一些利害关系,要他死的都是他们党内部有权的人,整个事件更像是一次他们内部的政变。虽然共产党不喜欢宗教,但很多罗马尼亚人还是很虔诚的教徒,他们不会同意随意杀人,更何况你要知道,那一天是圣诞节,过后马上就是新年了。

    我:革命以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生活很快变好了吗?

    穆:没有。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我用过一种中国制的钢笔,要吸� 色墨水的,很好玩,我们学生连笔都供应不上。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一下子起不了作用,那一段时间普通人日子不好过。

    我:据说东欧的经济总体上还不是很稳定,如果给你一次机会,根据你对过去的印象,你是愿意回到那个时代呢?还是感觉现在好一些?你的看法会有多大的代表性?

    穆:这样看谁来回答了,那些以前制度的受益者肯定会愿意回到过去,但像我这样的就不会同意,食品都没法保证。现在可以很方便的出国工作,以前办私人连护照都很困难,即使在国内迁徙也会受到很多限制。现在我妹妹和她的老公一起经营自己的公司,生意做得很好,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你知道,在俄国俄共几此试图选举上台,但是都最终失败了,十几年的时间,大家的记忆还没那么快就会消失,还有秘密警察,谁会想要回到那个年月去 ��

    我:根据看到的一些数字,罗马尼亚的经济近些年来增长还是挺快的,你认为这和政权轮替有关系吗?在中国经常有人说东欧民主化、市场化以后一直一团糟,还不如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

    穆:相对以前来说,现在经济还是很繁荣的,自由化程度也高了。但很难说这是新政党制度的关系,以前经济也曾经发展得很好,那时执政党威信也很高,但是后来就陷入困难了,经济一乱,政治上也就不稳定了。方法和环境都不同了,不好评价。对于一般人而言,生活是第一位的,不会想那么多。

    我:为什么那时会陷入困境了呢?

    穆:应该和国家的管理制度有关吧,那时都是上级给下面指令,但上级并不完全了解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指令是单向向下的,没有向上的反馈机制,因而很多问题就积累起来了,他们也没有 ��中国的邓一样搞改革,最后不可收拾。这是经济上,政治上也有问题,就是迷信权力,军队警察权力很大。表面上看起来很强,但实际上在那一年正是军队在关键时刻转向了反对派才导致了政府倒台,军队和市民站在了一起。两年以后俄国其实也一样,当时俄军总政治部还下令军队支持那个八人委员会,但那时已经没有人服从了。

    ----------------

    记得邓公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在七十年代末开始了改革,让人民大大地改善了生活,很难说那一场风波是否过得了关。好像还有谁说过,给人民以应有的自由,他们会创造无数的奇迹。我相信这些话都是绝对的真知灼见,在任何时候,能够真正与时俱进、顺应民心才能对得起"伟大"两个字,所有的政见之争,党派之私都不应该被神圣化,国家善待自己的人民才是第一位的要务。

    柏蔚林的最新更新:
  • 四万亿的红唇 / 2009-05-09 10:36 / 评论数(4)
  • 2020: 上海 Vs. 香港 / 2009-05-02 10:59 / 评论数(8)
  • 央企还要做到多强、做到多大? / 2009-04-25 11:10 / 评论数(9)
  • 历史一页:欧洲早期"公众空间"的形成 / 2009-04-05 10:14 / 评论数(6)
  • 从城市视角看经济的结构性落后 / 2009-03-23 22:04 / 评论数(3)
  • 返回顶部

    萨科齐,夏日里的电风扇?

    Fri, 15 May 2009 08:36:00 +0800

    作者:章文 | 评论(6) | 标签:萨科齐, 电风扇

    几日前,和两位法国朋友聊天,谈及他们的总统萨科齐。自去年以来,萨科齐在诸多国人的眼里,是出尔反尔、卑鄙无耻的跳梁小丑,我想知道法国人是怎么看的。

    一位朋友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萨科齐就像夏日房间里的电风扇,不停地向人输送凉风,固然令人舒服,但同时也可能会将桌子上的东西吹得乱成一团。

    另一位朋友很赞同这个说法,称萨科齐是一个"永远的行动派",他精力过人,一刻也不愿停息,总是在制造新的议题。他说,萨科齐学会了美国政治的那一套,他的班子时常会一次性给媒体发几十封邮件,主动引导媒体,从不给媒体充足时间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你今天刚刚注意到某个议题,还没来得及细思量,新的议题又来了。

    � 位朋友继续评价说,"永远在行动"既是萨科齐的优点,也是缺点,因为干的事越多,犯的错也可能越多。但是,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不管他做得好或坏,大家都觉得他是在干实事,不像很多政治家爱玩虚的。

    两人都很佩服萨科齐的政治手腕,认为其连任下一届总统可能性极大。因为萨科齐通过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已将党内外的主要竞争对手收服,提前消除了连任的危险。放眼今日法国政坛,已无可与萨科齐争锋的人物了。

    萨科齐在正式接任总统职务前,就会见反对派的领导人,呼吁所有法国人团结一致,迎接挑战。他上台后,任命了数名左翼人士担任政府部长。其中,外交部长库什内在此前的总统选举中,力挺社会党候选人罗雅尔,大肆攻击过萨科齐。

    还有,法国人的特点是"爱好摇摆",萨科齐上台时� �支持率达到53%,几个月后,民意走低。其中一位朋友解释说,这在法国一点都不奇怪,政治人物的民意支持率都是忽高忽低的。也许再过一段时间,萨科齐又重新被人喜欢了。

    另外,我们也谈及了萨科齐和希拉克的关系。此前,不少网友说,萨科齐背叛恩师希拉克,品德败坏。其实,这是不了解事实的无妄之言。

    如果读过法国作家卡特琳娜.耐所著的《权力的欲望—萨科齐传记》一书,你会发现,萨科齐和希拉克从来只是相互利用罢了,他们都是政客,只讲利益,很难讲什么道德的。

    在1993年之前,固然萨科齐是希拉克的爱将,希拉克都从来不想看到萨科齐升迁的。1983年,他不愿意萨科奇当耐依市长,1988年时不想让他当众议员,1993年时不想让他当预算部长。1993年,当萨科齐权衡再三,抛弃巴黎市长希拉克,投入到 ��时民望较高的总理巴拉杜阵营时,他成了希拉克家族不受欢迎名单上的第一人,此后,希拉克更是不遗余力地打压他。1997年,希拉克不想让他当人民运动联盟的秘书长,2004年又专门针对萨科齐出台了"政府部长不得兼任党主席"的规定,逼迫萨科齐在财政部长和人民运动联盟主席之间作选择。

    但萨科齐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政治手腕,突破了巨人希拉克对他的封锁,一一实现了他的上述目标。直到2006年,希拉克看见萨科齐的势头不可遏制时,才选择了和他缓和关系。最后在他竞选总统时,希拉克对他表示了支持。

    了解法国政治上的这些东西,你会发现,发掘事实而不是道听途说,是多么的重要。对一个政治人物,应当了解他的思想经历和政策主张,而不是他的花边新闻。另外,也最好不要用道德标杆来评价政治人物,因为在� �肮脏"的政治阴沟里,很少有不沾污泥者的。这一点,全世界都差不多。

    章文的最新更新:
  • 川震1周年,建国60周年,都是胜利 / 2009-05-13 09:45 / 评论数(9)
  • 打击塔利班,美国难以倚靠巴基斯坦 / 2009-05-12 16:40 / 评论数(3)
  • 政权绝非言辞可以颠覆 / 2009-05-08 14:54 / 评论数(18)
  • 马英九、吴伯雄和江丙坤的三角戏 / 2009-05-06 22:03 / 评论数(7)
  • 昔日赖昌星 今日黄光裕 / 2009-04-29 13:56 / 评论数(12)
  • 返回顶部

    机舱内最安全[港媒直通车:第24次]

    Thu, 14 May 2009 23:59:00 +0800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3) | 标签:新型流感, 飞机, 防疫

    [1] 新流感影响已大不如前

    至今香港和内地各出现了两例新型流感确诊患者,分别是从美国和加拿大回来的人员。《信报》社评说,尽管不同国家仍然继续有新的确诊个案,但是疫情引起的恐慌效应已大不如前。

    因为近期连续有令人鼓舞的消息传来,医学界对新流感的认识已大大提高,并且其杀伤力很低,美国《科学》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上说,H1N1流感病毒的致命率不超过0.6%(有说法不超过1.1%),世卫组织的专家表示,大多数的新流感患者只要休息和喝水就能恢复健康。

    在此分析两个夸大新流感危害的说法。一是前几天有世卫官员莫名其妙突然传出的"世界末日论",说年内将有20亿人患新型流感;二有卫生当局"借古喻今",引述上世纪初西班牙流感的患病数字和死亡人数,来"以此类推",却忽略了目前极少确� 和死亡的个案,更不理会美国每年平均有两成的人口会染上伤风感冒这个现实。

    林行止在《信报》的专栏说,对于这些人的意图,我们应该认清。现在已经有不少传媒把这些"公共卫生机构负责人"称为"恐惧推销员"、"恐怖创业家"。林行止说,夸大灾情、推销恐惧,其实是现代官僚要求议会增加拨款的"为官之道";另一方面,夸大疫情对于一些药厂来说无疑是有力武器。

    下面该怎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该怎么进行呢?首先我们要认清两个事实,这次流感传播速度很快、但致命率极低。根据世卫在本周一的初步调查结果,新流感疫情的发展任然不可预测。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政府各尽其责,民众做好个人防护,但不必再恐慌。

    – ‐‐——– ‐‐——– ‐‐——– ‐‐——– ‐‐——– ‐‐——

    [2] 飞机上的空气最清新

    根据目前中港的做法,当乘客中有人出现疑似假型流感症状后,所有同一班机的乘客全部享受"隔离待遇"。

    林行止在《信报》的专栏引用一位现役飞行员的文章说,相比日常生活场所,机舱内的空气是最清新的。

    该飞行员名叫P. Smith,他的专栏位于Salon.com。他说,机舱的空气比商业大厦和所有"封闭空间(室内)"还要清新,这不是机务人员人为努力的结果,而是要归功于飞机(限波音)上的固有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保持不断有清新空气流入、再循环,同时维持12%的空气湿度,比沙漠还干燥。同时,飞机上的过滤器,足以媲美医院的档次,可以把空气中绝大部分的病菌吸掉。

    当然,可能恰好你正好坐在一个新流感患者的旁边,那你很可能会被感染;但即使是这种可能性,也比在同办公室、同电梯、同宿舍中有患者的情况低。

    不过没办法,防疫从严是政府和公众的一致认识。这种强隔离行的措施对航空业、旅游业的打击无可置疑,但是对人心的稳定也是很有效的。被隔离的乘客,也不必大喊救命,拿香港作为例子,除了可以获得免费星级酒店、免费� �面检查、政府首脑慰问、免费机票的待遇,还有千元大礼包相送,未尝不是生命中的一个小插曲,更有网友调侃羡慕被隔离人士,相信其他政府做法也会类似。

    – ‐‐——– ‐‐——– ‐‐——– ‐‐——– ‐‐——– ‐‐——

    □ 每天一班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5/passenger-compartmet-securest/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中英对话,再看上港[财经专列:第3次] / 2009-05-14 02:58 / 评论数(4)
  • 失去的感觉是什么? / 2009-05-13 12:20 / 评论数(5)
  • 以纪念之名[特别专列:第1次] / 2009-05-13 05:09 / 评论数(4)
  • 碎了的心无法重建[港媒直通车:第23次] / 2009-05-12 00:19 / 评论数(2)
  • "民主发展观"也要提倡[港媒直通车:第22次] / 2009-05-10 04:35 / 评论数(7)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