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8日星期五

[GFW BLOG] 兰小欢:凭什么打击互联网色情?

作者:兰小欢  来源:http://bullog4cn.appspot.com/blogs/shafa/archives/349496.aspx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政府老是整顿互联网,而每次“整风运动”都是以“打击互联网色情”为旗号,去年整出了“很黄很暴力”的流行语,今年上半年又出台了后来被当成毛片儿知识百科大全的“绿坝”,这两天这架势又拉开了。做为12岁涉黄13岁贩黄14岁就被小朋友们亲切地称为“毛主席”并终身热爱毛片儿的经济学青年,我忍不住追问:“凭什么打击互联网色情?”有什么科学依据么?有什么经济学道理么?

一、下流和弱智的宣传

名不正则言不顺,打击互联网色情需要大众宣传造势。一般而言,我国目前的宣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下流的,一种弱智的。

下流的宣传招数大家都见识过了,电视上采访小朋友,说不小心看到网络色情图片心惊肉跳失魂落魄很黄很暴力等等。一来找小朋友谈这些事儿很下流很CCTV,二来如果是教小朋友撒谎就更下流更CCTV。不过鉴于我国毒害青少年儿童从来都是全方位多角度纵深结合猛喂三氯氰胺偶尔掺点儿奶粉,这倒也不稀奇。不过这下流招数逻辑上也不通,还有小朋友半夜做恶梦惊醒不敢睡跑到父母房间里看到某些举动吓坏了呢,你怎么不去没收他父母的作案工具呢?

这里重点讲“弱智的宣传”。

“弱智的宣传”常常以“专家认为”或“统计数据显示”开头,很有迷惑性。 我看过的典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下文是虚构的例子):找一些犯罪的青少年(也可以是学习成绩差的或者网瘾的等等),比如强奸犯吧,问他们怎么走上犯罪道路,有些人(比如80%吧)说在网上看过毛片儿,然后报纸杂志电视就开始引用这数据痛心疾首:80%的青少年强奸罪都是由看毛片儿引起的啊!禁黄刻不容缓啊!这样的例子大家肯定都见过。

先不论这些受访的孩子们到底清楚不清楚自己犯罪的原因(也许是一时冲动,也许是因为父母离异,我怀疑这些孩子自己都搞不清楚),就算80%真的是因为看了毛片儿犯了强奸罪,这宣传就可信了么?

假想一下,如果记者去采访政治局的九个老头子,问他们是否看过毛片儿,他们很诚实地说都看过。那报纸上是不是也可以说:百分之百的最高领导都是因为看了毛片儿才当上最高领导的啊!然后建议各级党校把“先进  性教育”升级成网络视频教学。

所以这个80%的逻辑不通,也许80%的大学生看毛片儿,80%的科学家也看毛片儿。逻辑推倒极致,也许80%的男人看毛片儿,20%的女人看毛片儿,那看毛片儿就更容易变成男人咯?

这个逻辑问题,我们可以再想深一层,去看看那没看毛片儿的20%。假想一个世界,有12个人,10个看毛片儿,2个不看;后来10个人成了强奸犯,其中8个是曾经看毛片儿的,2个曾经没看,所以就有了个80%的故事。可是,在这个例子里,没看过毛片儿的人百分之百都成了强奸犯!在道理上,看毛片儿可能会通过性教育或刺激立即手淫而减少性犯罪。

看毛片儿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刺激性犯罪,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我国目前流行的弱智宣传那么显而易见的。

这样弱智宣传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前些日子《新闻联播》称:“有专家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如果青少年网络游戏沉迷行为不能被及时纠正的话,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很可能走上处方药滥用成瘾甚至吸毒的道路。”也是找了一堆天天打游戏的人,看到其中一些喝止咳水,就敢大而化之说什么处方药滥用甚至吸毒云云,弱智至极!不负责任至极!找一堆天天看看《新闻联播》的人,里面还有大量贪官各类犯罪分子甚至自杀的,是不是应该首先取缔《新闻联播》呢?

再多举一个例子。最近我国著名的何祚庥院士说:“2004年电动车加自行车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一共是14244人,2007年下降到10020人,年死亡人数下降了4224人。这是很大一个数字,我们知道这几年煤矿出事故,我们的煤矿管理部门大力整顿煤矿,避免造成事故,有成效,成效少死了两千人。这个电动自行车出来以后,由于非机动车死亡的事故少死了4224人,我觉得这是大成就,这就说明电动自行车很安全。这分析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想象一个煤矿,啥安全措施也没有,死人的概率永远都是20%2004年有一万矿工,一年下来死了20002005年就剩8000人工作了,一年下来又死了20%1600人。然后何院士声称这一年之后就少死了400人,伟大成就啊!

 

二、互联网色情和性暴力犯罪

青少年犯罪率是社会热点问题,而家长自己天天以什么工作太忙及各种狗血理由不好好陪孩子,或者自己干脆就是混蛋一个根本不懂怎么教育子女,然后出事儿了就指责社会指责学校指责大众媒体,中外皆然。我向来不惮于对这些垃圾家长竖中指。

在 互联网色情兴起之前,责怪的对象是电影电视中的青少年暴力,早些年我国批评我喜欢的《古惑仔》系列电影的声音那真是此起彼伏须发口水横飞一副不共戴天的架 势。爱看《古惑仔》怎么了?多看几遍怎么了?要天天在家看看了一遍又一遍那不就成宅男了么?哪有时间出门儿砍人啊阿姨?

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加州圣地亚哥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Gordon Dahl Stefano DellaVigna 2009年新发表的论文就显示了这一点:看电影看电视要花时间的啊,那喜欢看《古惑仔》的同学一般本身就是小混混不是书呆子,如果大家聚众都去看电影了,那就没时间打架了嘛。

转过头说互联网色情。

互联网的兴起给毛片儿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传播费用降低。90年代初期我召集小朋友们一起看毛片儿,一般都是大工程,需要找片源、逃课、趁家里没人等等,每一步都有风险,那真是虽九死而犹未悔,今天不用说了,会拿鼠标直接点新浪就行了,或者在百度上搜索“女大学生”字样。

第二个好处是保护隐私。当年看毛片很难有隐私空间,提心吊胆啊。用政治学家诺其克的话来形容就是:“脑中一片空白,只剩下性的蠢动、复苏、兴奋: 心和脑子越抽越紧,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时而放松忽又惊喜,周遭危机四伏,在极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紧张心情中这些感受接踵而至,下一刻必须得到发泄。今天,鼠标一点就切换到了《G点访谈》,方便方便啊。

所以,互联网是色情业的春天。2005年,美国至少有330万人付费看网络毛片儿,年付费总额约25亿美元(相当于每月五六十块),占当年全部B2C服务业收益的2.5%11%的互联网点击贡献给了色情网站,至少14%的网民浏览这些网站(约1700万人),每次点击的平均浏览时间是6.5分钟(数字出处见文后)。

这股浪潮对青少年影响巨大。在美国的大多数州18岁以下的小毛孩是不能进成人影院和租色情电影DVD的,所以12岁到17岁的孩子是互联网色情内容的最大消费者。

这股浪潮影响了美国青少年的性犯罪率了么?答案是不知道,因为目前众多的研究结论不一。我这里讲讲这两年广受争议和瞩目的Kendall 2007年的研究,他发现网上看毛片儿实际上大大降低了强奸的犯罪率。我个人并不信任他的方法和结论,但这些研究比我国何院士和《新闻联播》之流的满嘴跑马靠谱多了。

为 什么看毛片儿会减少强奸的犯罪率呢?看毛片儿会引发性冲动,而缓解性冲动的方式有三种:手淫,双方同意的性交,以及强奸。问题在于,看不看毛片儿,性冲动 总会来的,如果看毛片儿刺激了手淫,或者多多教育了男女双方并刺激了你情我愿的性交,那这两种方式就部分的取代了强奸。

Kendall的论证方式大约是这样的:网上看毛片儿一般得有宽带,可每个地方装宽带的时间不一样。比如两个其他条件相近的省份,山西和河北吧,一个地方装宽带早一些,一个晚一些,那个装宽带早的地方强奸率就降低了。

这不扯么?装了宽带不等于看了毛片儿。也许人家天天在论坛灌水或者打魔兽,没时间出门儿干犯罪的勾当啊?Kendall接着又列出了其他25种可度量的犯罪率,说明接宽带这件事儿没影响其他任何类型犯罪,就降低了强奸率。Kendall还有更多的证据和说明来支持他的结论,感兴趣的朋友看文后的链接吧。

相不相信这些分析无所谓,重要的是相信一点:政策和行动要讲道理,不能扯淡。消灭互联网色情还有其他色情,人之大欲,堵住了要出事儿地。

三、没了毛片儿怎么办?

“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到了青春期,性欲是制止不了的,如果打击网络色情是为了禁欲,甚至为了“防止沾染手淫恶习”,那这些人真是不折不扣的 禽兽不如了。自己一生的性伴侣不超过一个人一只手不知道性高潮是什么东西没关系,可如果把自己这悲惨可怜的遭遇还披上道德的外衣灌输给下一代,就太操蛋 了。

如果不是采用这种极端的“堵”的态度的话,那打击互联网毛片儿的效果取决于其他可替代的“疏导手段”了,可我们有什么?《生理卫生》教科书和教导主任么?还是什么各种“法律文学”?一脸严肃的老妈和班主任取代得了松岛枫和苍井空?

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手段而一个劲儿的封杀互联网色情,除了提高孩子们接触性的成本和风险,还能有什么后果?老处男处女还是不苟言笑的变态强奸犯虐待狂?

家长们担心孩子有情可原,而我国家长们普遍教育水平低下知识缺乏手段简单粗暴自己都活得披头散发,基本上没把孩子教成给狗熊泼硫酸就不错了,不能抱太高期望。

但政策制定者抽起疯来就不得了,大前天斗地主,前天反右,昨天胖揍知识分子开拖拉机碾学生,今天又天天抽疯扫黄打黑。本质都是一样的,既没道理也不依法;手段也是一样的,无非是宣传开大炮激起一拨人反对另一拨人。

关心孩子心理健康?不如少上几个补习班回家看毛片儿好了。

顺便请“关心下一代”的同学点击这里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认真学习。

这是我第好几篇写毛片儿的文章了,这篇集中讨论的是公共政策问题。从生理和心理上讨论毛片儿的请看《男女对毛片儿的不同反应》; 讨论毛片儿业从业人员工资以及老龄化社会对毛片业的挑战等请见毛片儿业最新动向与业内人士访谈。 这些都是学术讨论。至于更文艺一点的,请见又见梁家辉的屁股 -- 从《苹果》到90年代香港三级片

文中所引文献(附链接)

Kendall (2007) “Pornography, Rape, and the Internet”

Doran (2009) “The Economics of Pornography”

Dahl and DellaVigna (2009) “Does Movie Violence Increase Violent Crime?”




--
Posted By GFW Blog to GFW BLOG at 12/18/2009 05:49:00 PM

--
1、请点击www.chinagfw.org访问我们,订阅地址:http://feeds2.feedburner.com/chinagfwblog。2、需要Psiphon2注册邀请的朋友,请向english@sesawe.net发送电子邮件请求,说明 "can I have psiphon2 access" 并告诉您所在的国家。也可以使用Twitter Direct Messages或登陆Psiphon网站直接向Psiphon索取使用邀请。3、GFW Blog现提供最新翻墙工具下载(地址一、二、三),翻墙(突破网络封锁)方法介绍请见本站anti-censorship部分。4、本站热烈欢迎各位朋友投稿或推荐文章,请发邮件至chinagfwblog[at]gmail.com。5、敬请关注、支持、参与Sesawe和黑箱监管集体诉讼。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gfw-blog+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fw-blog?hl=zh-CN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