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寻找这一个千年的密码—细读丹·布郎(一)
Tue, 21 Jul 2009 15:44:00 +0800
【季冰按】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片《天使与魔鬼》于6月21日同观众见面。出品方索尼哥伦比亚公司表示,尽管本片没有争取到在中国同步上映,但他们依旧会积极送审,力争获得一张本年度进口分账影片的"绿卡"。
根据丹·布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使与魔鬼》于今年5月中旬在北美上映,如同其姐妹小说和电影《达·芬奇密码》一样,立刻掀起了热烈反响和激烈争议。从今天起,我将在本专栏陆续发表我就丹·布郎宗教历史小说的读书笔记。
"想建设人间天堂的努力注定会导致人间地狱"。我已经记不清这句话是哪个哲人说的,但它的确在我心中烙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卡洛·文特斯克教皇内侍原本有很希望凭借着自己虔诚的信仰和� 天悯人的心灵成为一个造福世人的"天使",然而,他向前多迈了一步,那不该迈出的一步,顷刻间就成就了魔鬼的事业;雷·提彬爵士渴望扮演我们这个"错误时代"的拯救者的角色,他禁不住诱惑向前多迈那不该迈出的一步,于是成了这个时代的罪人;罗伯特·兰登教授从来就没有那么宏大的抱负,他只是遵从人性的准则,依靠自己的智慧完成了那些本不应该由他来承担的使命,却变身为当代英雄。
畅销书作家丹·布郎用一个个惊悚离奇的故事再一次向我们阐述了信仰与理性、正统与异端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曾经长期困扰人类社会,直到今天依然从历史深处传来阵阵回响。
对缺乏基督教传统并且不具备欧洲宗教和人文历史基本知识的中国读者来说,丹·布郎的《达·芬奇密码》(Dan Brown:The Da Vinci Code)仅仅是一部精彩动人的畅销侦探小说;但在西方,它却造成了一种轰动的文化现象,并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争议。
由于作者在小说开头处开宗明义:"本书中所有关于艺术品、建筑、文献和秘密仪式的描述都确有其事",使得人们对小说中叙述到的宗教历史的真实性产生了极大的争论。
在美国广播公司2003年11月3日播出的特别节目《耶酥、玛利亚和达·芬奇》中,丹·布郎宣称自己对上面所述都深信不疑。在接受《早安,美国》的采访时, 丹·布郎甚至表示,如果有人请他就上面这些问题写一篇非小说类的作品话,对《达·芬奇密码》中所宣扬的理念,他是不会做任何改动的。他对1500万美国的电视观众说,"我起初是个怀疑论者。在我开始研究《达·芬奇密码》之际,我确实认为我对抹大拉的玛利亚、圣血等等相关的各种说法都不敢苟同。现在我成了一个信教者。"(《破解〈达·芬奇密码〉》第3页,[美]达雷尔·博克著,朱振武、周元晓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即使在西方宗教历史学界和神学界的权威学者那里,这部小说讲述的宗教历史故事的真实性究竟如何,也是见仁见智,甚至大相径庭。
旅居欧洲的美国宗教历史学家马丁·伦恩对于丹·布郎小说中的大多数陈述,包括对小说对"圣杯"的解释以及耶酥家族的考证基本持认同态度。他在《达· ��奇解码》(Martin Lunn:Da Vinci Code Decoded)一书的前言中评价说:"丹·布郎激发诱引读者们从全然陌生的角度去观察那些以往接受并熟知的'真情至理'……具有破旧立新之力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为世界正在经历的变化推波助澜。"(《达·芬奇解码》第2页,[美]马丁·伦恩著,今夫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但同样是这些素材,却遭到了另一位权威的美国神学家——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神学院教授达雷尔·博克的猛烈批评,他在《破解〈达·芬奇密码〉》(Darrell Bock:Breaking The Da Vinci Code)一书中对丹·布郎小说中涉及到的主要宗教史实问题作出了逐一驳斥。雷尔·博克看来,在之所以要对一本"虚构"的通俗小说如此大动干戈,主要是因为"《达·芬奇密码》已经不再是一本小说。这是一部乔装的小说,它打着历史真实的招牌,对千百万人所深信的社会风俗和信仰进行吹毛求疵。"(《破解〈达·芬奇密码〉》第4页。)
"抹大拉的玛利亚担任的角色继续在我们的文化中呈上升趋势,但却是辉煌而短暂的。不过,赞美抹大拉的玛利亚以及刻意将她改造成在政治上正确的一个象征,在基督教早期历史上缺乏牢固的基础。因此,如果要赋予她那样的角色就必须歪曲历史。尽管它表面上尽可能如真实般富有魅力,然而毕竟不是真实历史。这种情况正被人加以利用,用来支持现代人应采取的生活方式。无论它有多大功绩,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即诉诸于古代历史以寻求支持就是歪曲历史。"(《破解〈达芬奇密码〉》第86页。)
但正如这位保守的神学家在批评丹·布郎的小说时所说,"理解这场争议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各种因素是很重要的。"(《破解〈达·芬奇密码〉》第155页。)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理解由一部虚构小说引起的文化现象及其争议?
��内的人文学者叶舒宪认为,新世纪初丹·布郎的《达·芬奇密码》连同上世纪末詹姆斯·莱德菲尔德的《塞莱斯廷预言》、J·K·罗琳的《哈利·波特》、卡洛斯·卡斯塔尼达的《寂静的知识》等四部畅销小说之所以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就在于"新时代人对新千年即将开启的新世界的期待"。据叶舒宪称,上述这几位舞文弄墨的小说家同时都是目前在西方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新时代运动"的中坚干将。"该运动的特征就是反叛现代性及其基础——西方基督教文明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让长久以来被压制的异教思想和观念来对抗和取代正统基督教观念,成为新世纪引导人类精神的新希望。"
按照叶舒宪的分析,这种"精神反叛"大致围绕四个重心展开:"第一,针对以白人为最高文明代表的欧洲中心历史观,让非西方文化的价� 观来取而代之;第二,针对以《圣经》神学为基础的基督教的一神论的长久统治,让具有更加悠久传统的巫术—魔法—萨满教的多样性神幻世界取而代之;第三,针对西方文明中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占主流的传统,让处于边缘非主流文化如凯尔特文化得到重构和复兴;第四,针对父权制的男性中心的价值观,让女性重新圣化,让更加古老的女神信仰得到复兴并引导未来的人类精神。"(叶舒宪: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读书》,2005年第1期。)
概述起来说,就是试图从根本上颠覆建立在古希腊哲学、罗马法和基督教传统之上的西方文明——尤其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现代性——的价值,而这种"反叛"的主要精神资源则是更为古老的宗教、神话和传说。我们可以认为,它试图以前现代的知识来瓦解现� �性。套用一句丹·布郎的另一部畅销小说《天使与魔鬼》中女主人公维多利亚·维特勒的台词:"回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天使与魔鬼》第106页,[美]丹·布郎著,朱振武、王巧俐、信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月北京第1版。)
用神学教授达雷尔·博克的话来说,《达芬奇密码》"反映了有人企图通过有选择性地引用古代遗留的证据来阐释历史,并在某些情况下试图重写历史,而它不无讽刺地宣称,这些证据是以往历史遗留下来的污点,也反映了某些人试图重新界定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督教基础上的某个重要文化势力。"(《破解〈达·芬奇密码〉》第147页。)
这位宗教理论家还发现,"最近以来,由这门学问大量衍生的通俗书籍及文章不断增多,从而要求我们认真地关注我们通俗文化里正在发生的现象。在写此书� ,又有一批颇受欢迎、类似于非小说类的文学作品正被投放到市场,这种情形与《达芬奇密码》有点相似。它们几乎自成一个体系。"(《破解〈达芬奇密码〉》第86页。)当这种"文化势力"通过通俗小说(紧接着可能还有电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其影响往远大于象牙塔里的学术辩论。"大众化的文化信仰往往脱胎于该文化与高层学术相契合的那部分内容,而《达·芬奇密码》中的种种说法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例子。"(《破解〈达·芬奇密码〉》第153页。)
在我看来,上述的这些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依据的。在小说文本中,作者以男主人公罗伯特·兰登沉思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立场:
"不可否认,现代的基督教为当今麻烦重重的世界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但它却有一段充满欺骗和暴力的历史。他们对异教和女性崇拜� �教组织的残忍圣战延续了三个世纪,采用的手段既鼓动人心,同时又是耸人听闻的。"(《达·芬奇密码》第115页,[美] 丹·布郎著,朱振武、吴晟、周元晓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女性曾被认为对文明开化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发挥了与男性同等的作用,但世界各地的神庙却将她们抹去了。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中都没有女性神职人员。就连每年产生春季生殖力的神圣婚礼——巴比伦生殖神塔模斯教派的宗教礼仪,即男女通过肉体上的结合实现心灵的融合——也被视为是羞耻之举。曾经把与女性进行性融合视为遵从上帝旨意的男性们,现在则担心这是性冲动魔鬼在作祟,而这些魔鬼的最好帮凶就是……女人。
甚至就连与女性有关联的方位"左"也难逃教会的诽谤。法语和意大利语中表示"左"的单词—— gauche 和 sinistra ——都包含着贬义,而表示"右"的单词则包含着褒义,暗示着"正直"、"机敏"、"正确"。直到今天,激进的思想被称为左翼,大凡邪恶、阴险、不理智的东西都与"左"有关联。
女神的时代结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地母亲已经变成了男人的世界,毁灭之神和战争正在夺去无数人的生命。男性时代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而没有受到女性的阻挠。郇山隐修会认为,正是由于女性的神圣地位在现代生活中的被剥夺才造成了"生活的不平衡"——即霍皮族印第安人所说的"koyanisquatsi"。这种"不平衡"状态的显著表现是由睾丸激素诱发的战争不时打响,各种神秘组织团体泛滥,人们对于大地母亲愈发不敬。"(《达·芬奇密码》第116页。)
小说还借另一位主角雷·提彬爵士与罗伯特·兰登的对话表达了对新千年以后人类� 明的展望:
"根据预言,我们正处在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千禧年刚过去,随之而结束的是长达两千年的双鱼时代,要知道鱼也是耶稣的标记。正如星宿符号学者所言,双鱼星座的理念是,人类必须由比他们更强大的事物来告诉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因为人类自己不会思考。因此,那是一个充斥着强烈宗教信仰的时代。可是现在,我们进入了宝瓶时代。而这个时代的理念是人类会掌握真理,会独立思考。观念上的转变是如此之大,而这种转变正在发生。"(雷·提彬语)
"许多的宗教都会提到'末日',但那不是指世界的末日,而是指时代——双鱼时代——的终结。要知道,这个双鱼时代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开始的,历经两千年,在千禧年过后就结束了。现在,我们已进入了宝瓶时代,双鱼时代的末日已经到了。"(罗伯� �·兰登语)(《达·芬奇密码》第248-249页。)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达·芬奇密码》立足的根基及其最终提出的真实观点。它认为基督教需要重新修正历史,而旧的基督教历史是不准确的,因为其间受到压制的失败者完全没有说话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需要以新的历史观去看待历史证据,以拯救那些千百年来一直未能为自己辩护的那些人……实际上,古代基督教会被人指责编造了一派谎言。"(《破解〈达·芬奇密码〉》第127页。)而在"新时代运动"的倡导者看来,只有破除这种蓄意歪曲,重写基督教历史,才有可能从人类观念深处着手,缓解当今社会种种日益尖锐"现代病症"。
达雷尔·博克教授非常深刻地看到了一些根本性的东西,"于是,对精神性的态度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源于耶酥之上(即《约翰福音》中的观点),另一个源于我们每个人身上具有的潜在的神性(即《多马》福音中的观点)。这是两套不同的神学理论,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破解〈达芬奇密码〉》第78页。)
与《达·芬奇密码》相比,多年以前我曾经读过的另一部美国小说《塞莱斯廷预言》(James Redfield:The Celesiins Prophecy)及其后传《第十种洞察力》(James Redfield:The Tenth Insight》)几乎没有任何能够抓住读者眼球的精彩故事,但小说依然凭借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的深刻自省在美国赢得了600万册的销量。作者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将基督教异教理论、东方神秘主义思想、现代物理学、生物进化理论、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等元素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人类需要"觉醒"和"进化"的观念:
"历史是漫长的觉醒过程。"(《第十种洞察力》142页,詹姆斯·莱德菲尔德著,李松梅译,昆仑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我们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花费必要的时间来清理我们的历史……一旦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我们都有一个精神目的,一项使命。只是我们在追求这样的目的时没有完全意识到而已。而一旦我们完全意识到了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生活便会发生飞跃。"(《塞 ��斯廷预言》第162页,詹姆斯·莱德菲尔德著,张健民、唐建清译,昆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人类到这个星球上来为了有意识地进化。等我们学会了进化,找到了特殊的道路,寻求一个有一个真理……整个文化将以可预见的方式变革。"(《塞莱斯廷预言》第252页,詹姆斯·莱德菲尔德著,张健民、唐建清译,昆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我们看到,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为了获得这种有意识的进化而做准备的。"(《塞莱斯廷预言》第271页。)
中国现时杰出的经济学家兼哲学家汪丁丁曾经专门为《塞莱斯廷预言》这本小说写过一篇题为《关于我们人类的下一个一千年》的书评,这位严肃的学者以一种欣喜且相当不严谨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部小说所传达的观念的认同,"对我来说,"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在小说中勾画的� 类社会下一个千年的图景"非常具有诱惑力,它刺激我的想象,引发我思考。"(见《回家的路》,汪丁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我至今还记得2000年春天汪丁丁在北京大学东门外的一家四合院酒吧里对我说过的那段极端夸张的言论——他认为,如果说地球真的如天体物理学家所说的有46亿年寿命的话,人类这种高级生物的文明可能生长和毁灭过很多次,"我们现在这个文明也许只是一系列的文明循环中毫无前途的一环。"我当时是非常惊诧的,汪丁丁一方面是一个充满自由主义精神的学者,另一方面又如他自己所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悲观主义者"。这也许就是真正的深刻!在我的印象中,伟大的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就有这样一颗充满矛盾的内心。
在此之后,我还在汪丁丁的一篇文章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一人类不肯听从……又缺乏反省精神,一意孤行,终至地球毁灭。在人类的各种可能的前景里,这一前景出现的可能性相当大,那时因为人类越进步,就越加信赖自己的理性能力,从而越发狂妄地要征服和利用一切自然资源。"而且人类甚至还以各种方式嘲笑历史上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的努力,"这就尤其让我悲观……"(见《螳螂自语》,《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第200页,汪丁丁著,鹭江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依据这样的解读方式,包括《达·芬奇密码》和《塞莱斯廷预言》在内的所谓"新时代运动" 实际上是一些"先觉者"试图寻找开启这一个千年里人类文明发展之门的"密码"的某种努力。正如达雷尔·博克教授所批评的那样,"这门重新改写历史的新学问是一项值得一提的伟大事业。在这里,我们开始发现《达芬奇密码》背后隐藏的真正秘密和密码。它完全是一种有意识的、试图混淆基督教及宗教预言的独特性及活跃性的企图罢了。"(《破解〈达芬奇密码〉》第90页。)
在这个充斥着宗教争端、种族矛盾、生态危机和道德缺失的时代,社会需要这样一种批判的力量,来提醒和帮助人们保持清醒和谦逊,并不时反思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惟其如此,我们人类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但在我看来,那种试图通过恢复古老信仰来"治疗"甚至"拯救"现代"病态社会"的方式,只能是一种美丽的人文情怀。一旦放到我们中� �自身的特定语境之下,这种方式不仅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因为中国至今仍未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许多前现代的"历史叙事"在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中依然是巨大的压迫力量。如果说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了的西方需要靠"奇迹"、"神话"甚至恢复古老"权威"来使社会不致失衡的话,那么我们这里最迫切的需要恰恰是他们已经完成了的启蒙以及对现代性的塑造。
建立在启蒙理性之上的现代化注定是一个"祛魅"的过程,现代社会遵循的"科学叙事"是不应该给任何 "奇迹"和"神话"保留余地的。在前现代社会里,这些"奇迹"曾经护佑着人类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历史。一旦获得了理性自觉,人类就勇敢地把自己抛入了一条无人指引的孤独旅程中。启蒙本身就包含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怀疑宗教的先验绝对论,也对理性本身推演至极端所导致的谬误进行批判。只要我们对启蒙以及现代性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那么面对当下的"现代病症",我们就无须求助于任何前现代迷思。
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于尔根·哈贝马斯在回应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思潮对西方社会的批评时曾经说过:"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充分实现的事业"。在中国这样一个许许多多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问题同时纠葛在一起的"转型"社会,这种清醒的看法不啻是一剂醒世良药。
"上帝死了"的意思应该� �:不仅是基督教的上帝,之前和之后的所有的上帝都死了。既然我们意识到君士坦丁大帝的耶酥救不了我们,我们就同样应该意识到"抹大拉的玛利亚"也不可能成为我们的救世主。
写于2005年4-5月间,修订于2009年6月中下旬,分四期分别发表于2009年6月26日、7月3日、7月10日、7月17日《中国经济时报》我的个人随笔专栏
一次事先张扬的静坐
Tue, 21 Jul 2009 14:49:00 +0800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9) | 标签:香港书展, 社会运动, 中学生, 少女模特, facebook
星期三香港书展开锣,不过有一批市民表示,会在书展开幕的同时,在附近的金紫荆广场静坐,而这场静坐行动,源起一场爭论,就是口靓模杀入书展,推销写真集.
如何解释口靓(liang)模,对於国语人来说,还有点点困难,有人建议用少女模特,也算是准確,但就是没有这个打字也打不出来的"口靓"字来的传神.不过称这些少女是模特,很多专业模特肯定要提抗议,因为这些女孩子无论身高样貌还是学识谈吐,用很多人的说法,旺角街头一抓一大把,不过她们拥有一批支持者,包括电车男,龙友(沙龙摄影爱好者),而她们的特点,年轻,以及敢在商场活动中穿上三点式,露出笑容让大家拍照.
书展开始前,一批口靓模已经放风,准备推出个人写真,而且会亲自签售,甚至会送上香吻.这引发了一些民眾的不满,� �个名字叫做"抗议书展垃圾化,请口靓模们滚出七月香港书展"的facebook群组,到7月14號已经得到四万多人呼应,而发起人是一个香港的即將升读中七的ISSAC.他並且表示,书展开幕,会有五十多名网友到金紫荆广场静坐.其他网民则会在通往湾仔会展的天桥向市民派发「反对模效应滋扰会展文化之地」的口號传单及自製贴纸,又会在附近悬掛横额。
於此同时,facebook上出现了另外一个「支持口靓模多元化发展-创出一片天」的群组,两百多人支持.发起人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因为他认为,反对口靓模群组有歧视心理而且极度偏激.而香港社会,也因为这两个群组,而开始了一场討论,那就是口靓模是否应该进入书展.
不过就在7月14日的深夜,这个反口靓模小组发生了分裂,Issac退出了小组,因为他认为,群组已经遭到非理性的「道德塔利班」的网� �「骑劫」,在言语上对「口靚模」进行人身攻击,而且还准备发动在书展向她们扔鸡蛋等暴力行动,完全违反了他的初衷,所以决定另起炉灶,成立「与道德塔利班割裂!我们理性和包容地向书展提出抗议!」小组,希望透过理性和包容的方式,向书展提出抗议.
他表示,他不是反对口靓模本身出写真集,他对口靓模並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但是香港是自有和多元的社会,他是抗议主办单位香港贸易发展局TDC在管理上考虑不周,口靓模签售,会滋扰那些不是衝著口靓模,而是衝著书来的市民,他建议TDC专门划出一个区域,让口靓模进行签售,但又不会滋扰到其他摊位.
网民的行动,以及引发的社会上反对的声音,让一些准备帮口靓模搞签售的出版商临时缩沙,TDC则回应,第一口靓模的签售佔的比例不多,第二,书展已经为所有的签售活动提供专门的场地,而 ��持者则认为,香港是一个自由社会,既然口靓模出书没有违反法律,为何不能让她们进入书展.至於Isaac和他几个同样十七八岁的朋友就决定,开幕当天进行半小时的静坐,而他也已经拿到警方发出的不反对通知书,到时候有三十多个网友参加,他们会乖乖静坐,绝对不到书展里面去踩场,因为要尊重这个社会的多元化.不过除了Issac会发表演讲,他还在联繫文化人演讲.而他们具体的诉求,要求TDC从明年开始,像把漫画从书展剥离专门开专门的漫画展一样,专门为明星和口靓模开书展.
Issac是一个从来没有参加过社会运动的中学生,他说,从中三开始,对时事非常的关心,喜欢看书,特別是哲学和文学,为何这次要站出来,他说是因为见到香港社会有好多不公义的事情,很多政策都没有想过细密措施就实行,很反智,所以就在Facebook上面开始搞社运.
当然,他没 ��想到,呼应的人会如此多,也没有想到,一呼百应的结果,是民意却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更重要的是,名声也带来压力,特別是在他和一名口靓模见面沟通之后,有媒体报导他改变初衷,不再反对口靓模,马上遭到很多网民的痛骂,一下子劣评如潮,更有网友成立"反ISSAC小组".
Issac就表示,自己本来就不是针对口靓模,而是管理方,他所做的,是为爱书之人爭取权益.而这次事件,让他增长了见识,也坚定了透过社运来改变社会的决心.也因为这样,就算星期三没有多少人参加静坐,他也会坚持这个半小时的静坐活动.至於那些口靓模的支持者就说,到时候会带著横幅为口靓模撑场.
高校如何避免沦为"学术腐败共同体"
Tue, 21 Jul 2009 12:12:00 +0800
近期,国内高校各种学术腐败现象呈井喷状,媒体频频曝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光说抄袭事件,这两三个月就有数起,从研究生到博导、副校长、院士,各色人物纷纷登场。难道这个"学术共同体"正在蜕变成为"学术腐败共同体"不成?
先来看看这些形形色色的学术抄袭行为。5月下旬,有网友在网上发帖举报东北财经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这篇论文"抄的还特别夸张,直接用替换键搞定",因而被戏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随后,华中师范大学又曝出一起类似抄袭事件:该校一篇署名为胡春林的硕士论文与广西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高度雷同。上述两起学术抄袭案经调查核实后,学校随即撤销了当事人的硕士学位。
6月初,辽宁大学副校长涉嫌抄� 风波走上台前。据报道,以该校副校长陆杰荣为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杨伦为第二作者(实际撰稿人),发于今年4月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上的论文《何谓"理论"?》,与云南大学哲学系讲师王凌云大学期间的一篇习作雷同之处高达80%以上。事情曝光后,杨伦承认了自己的抄袭行为,而仅"问了一句"就答应署名的陆杰荣(系杨的硕士导师)则就此作出公开道歉。
不光学生抄袭成风,高校老师涉嫌剽窃造假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今年4月份,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湛匀因论文抄袭被免去该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被撤销相关行政职务。同月,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涉嫌抄袭一事有了结论。该学院组织调查后表示,由于目前学术界对抄袭没有一个明确界定,调查委员会认定相关文章属于"过度引用"。据悉,李庆 ��涉嫌抄袭的文章(发于2003年)全文共9500字,其中将近3000字的内容来自于他人的文章(发于1979年)。
日前,曾于2006年被指涉嫌抄袭的广州体育学院院长许永刚,又因博士论文"抄袭情况极其严重"而为媒体所报道。据《新快报》消息,许永刚所著的博士论文全书共354页40万字,计有202页约19万字涉嫌抄袭,其中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的文章。此事和一度沸沸扬扬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自己指导的博士生的论文)事件一样,至今暂无下文。
还不能不提两桩刚被处理的"学术不端"事件。一是郑州大学决定,免去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的行政职务,并解除其教授聘任。据称,这位女教师在高级职称评定中存在学术造假(将别人作品署上自己名字),提供虚假材料("炮制"一部"� �中生有"的专著)。二是,7月15日下午,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证实,该校副校长黄庆的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成立,已撤销其博士学位和研究生导师资格。不过,据最新消息,黄庆发布声明质疑相关程序和处理结果,提请再次鉴定。
知识产权是学术活动的生命,一旦学术论文可以如此被藐视和践踏,学术的尊严也便荡然无存。上述多起已解决和待解决的学术抄袭事件,无疑反映了目前国内高校的种种学术腐败乱象。从这些案例还可以看到,如果涉嫌抄袭的是学生,一般会得到果断和坚决的处理;倘若涉及高校老师,则要看具体身份——往往是当事人身份越"高",有关方面处理起来越是吞吞吐吐,甚至还有涉嫌抄袭者干脆摆出"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巍然不动"的姿态。
总的来讲,当前学术腐败固然呈现多发性,学术反腐� 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和随意性。个中缘由,一方面在于有论者早已指出的高校缺乏独立和自主地位所致;另一方面,则在于目前高校和学术界尚未形成一整套的学术规范和惩罚体系(制度)。
就学术规范建设而言,教育部今年三月份下发的关于严肃处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相关文件,亦不过"一纸通知"而已,缺乏更为严厉明确的法规约束力。就学术反腐的主体构建而言,据介绍教育部的学风建设委员会不仅"没有调查处理(学术不端)的权力",也"不是学术行为的最终鉴定机构"。至于各高校的学术委员会或学术道德委员会,对付普通师生或许差强人意,但对于那些有一定级别行政职务或者头上有着博导、院士等头衔的"高端学术人士",可能就不那么具有权威性——甚至还可能出现互相包庇现象。
以西南交大副校长涉嫌 ��袭事件为例,该校能够对一名副校长作出处理,本来就很不容易,着很大的偶然性;既便如此,也仅是撤销其博士学位和研究生导师资格,而动不了这名副校长的行政职务——因为他是部属高校的校级领导,即"部管干部"。另外,该校的处理程序相对规范,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该校先是通过联系国内外专家对涉嫌抄袭论文进行评审,后来又通过新成立的学术道德委员会组织调查,最后经由匿名评审和匿名表决达成处理结果。不过,黄庆提出应当给予本人足够的"申诉机会",以及向"上级"申请"复议"等意见,也值得重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先例,教育部尚未有处理此类问题的固定流程,"如何对待还需研究决定"。
因此,在"高校行政化"这块巨石难以被撬动的前提下,欲进一步遏制学术腐败现象,至少要做好下面 ��件事情:一是建立健全学术反腐相关法律法规,使之有法可依;二是建设健全严密有效的学术腐败监督和惩罚机制,从高校学术委员会到教育部相关部门(比如学风建设委员会),分别建立不同级别、不同渠道的专门管理机构和评审体系;三是,构建形成"投诉畅通,申诉有门"的一整套学术反腐公正、公开程序,鼓励多渠道举报投诉或起诉相关学术腐败行为。
大概只有这样,此起彼伏的学术腐败事件才能够进入一个法制通道,这个尚未成型的"学术共同体"也才能够避免堕入"学术腐败共同体"的命运。
2009年7月20日
事件起因是误会和谣言
Tue, 21 Jul 2009 11:02:00 +0800
——专访韶关市秘书长王青西
韶关市政府秘书长王青西认为,港资企业旭日玩具厂维汉群殴事件,是由于误会引发的衝突,而维人强姦汉人女工的谣言,则是该厂辞退员工在网上发布的。事发后,政府的新闻处理是及时和公开透明的。
韶关地处粤北,是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年来,韶关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接经济的腾飞,连续三年增长超过广东省的平均水准。想不到的是,开放的韶关,最近有一间港资企业内部员工引发群殴事件,造成一百二十人伤亡,其中维族员工七十九人受伤,另有二名维族员工抢救无效身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当日下午就赶往医院看望受伤员工,并指示依法妥善处置。
事件引起国际关注,包括英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媒争相前往採访报道。也有海外媒体指责韶关政府资讯透明� 够,给了造谣者空间;也有人质疑维族员工走入广东是政治操弄等。韶关市政府秘书长王青西接受亚洲週刊访问时表示,韶关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引入外地及其他民族劳工完全是企业行为。王青西说,群殴事件发生后,韶关政府全力善后,新疆地方政府也派出工作组硓手处理,善后工作得到肯定。
据王青西介绍,韶关属广东较安定地区,六月二十六日凌晨二点在旭日玩具厂发生的企业内部员工群体斗殴,经公安部门调查,此事情纯属因谣言产生误会,因摩擦引发斗殴,定性是偶发、单纯、也是普通的治安案件。目前绝大部分伤患均出院,企业生产恢复正常,员工特别是新疆籍的员工得到妥善安置。以下是访问的内容摘要:
维族员工到韶关打工有政治考量吗?
旭日玩具厂是港资企业,用工比较多,现在员工在一万八千� ,二期工程后计划用工五万人。政府也帮助企业在本地或由企业自己通过网路发布招工资讯,新疆喀什疏附县获得资讯后,派人来了解,看到企业的环境、工作条件都很好,待遇也合适,经过县里的劳动部门与企业协商,招募了三批共八百名员工赴韶关。第一批员工是五月二日到达,表示工作环境不错,以后几批维族员工陆续达到。
怎麽会发生衝突的﹖
事发前十天的六月十六日,有人在韶关的网路上发资讯,造谣指有六个维族员工强姦了汉族女工,厂里不明真相的员工开始议论,有些情绪。二十五日晚上十一点钟,一位由老师带队来实习的技校女生,路过新疆籍员工宿舍门前,楼下有十来个维族员工坐著聊天,见到女生,有的人对她起哄,其中一个人跟著女生。小女孩害怕,不知为什麽笑她。她回去跟老师说,老师陪她找新疆籍� �工论理。这时有保安经过,进场了解情况,并要带其中一人到保安室问话,他们不肯去,发生了口角,惊动了周围的其他员工,最后演变为打架。
有多少人伤亡﹖
造成了一百二十人的伤亡,其中二个维族员工受伤较重,送到医院经全力抢救,最后伤重不治,不是在现场死亡。
事发后,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
政府第一是全力抢救伤患,全部送到韶关六家比较好的医院,新疆籍的受伤者送到韶关最好的医院救治。省里也派了专家协助。不惜一切代价,最好的医生都到第一线,用最好的药品;二是妥善安置员工,先将新疆籍的员工安置在公安局、体育馆等地,当天又安置到住宿条件较好的党校、技校,保证他们有较好的基本生活环境;两位死者,通过新疆工作组通知家属前来,家属希望尸体送往家乡安葬,我们按照他们 ��意愿,按当地的风俗,六月二十九日已送回新疆喀什并下葬;三是公安全力侦破案件,组织了三百多干警,找了一千一百多人调查,传讯了五十一人,目前已刑拘了十七个。
新疆籍员工中有没有人提出要回去?
新疆籍员工总体是安定的,他们来到这里逐步适应环境,收入也比较高。我们已採取措施,将新疆籍员工安排在新厂区工作,吃住、工作都安定。绝大部分稳定,个别提出要回去,我们尊重个人意愿。
开始网上流言维族人强姦了汉族女工,后来又传汉人强姦了维族的女工,有没有这两种情况?
这些说法全是谣言。我们严查造谣者,在网上发布资讯造谣的这个人姓朱。他们俩兄弟一起在厂里做工,由于表现不好,企业辞退他。过了一段时间又想去该厂,但工厂不收,他产生情绪,就在网上发布虚假资讯,製造� 言,已被拘留。
还有一种说法,事件不断演变,政府处理及资讯公布不及时,不透明,让造谣者有机可乘,政府有此失误吗?
政府的新闻处理是及时和公开透明的。事发后,六月二十六日上午八点就通报了有关情况,包括案情、公安侦破的情况等。二十六日一天就以新闻稿发布了三条消息,将事情经过及处理情况向全国各主要媒体发布了,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在韶各媒体通报了事件发生的情况、伤亡情况以及现场处置和善后工作情况。在公安机关基本查清事件起因、经过后,我们又及时对外发布了资讯。我们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公开,二是及时,三是实事求是客观反映。
第一次来了这麽多家国际媒体,韶关是怎麽对待的?
我们欢迎媒体来採访了解事实真相,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做好接待工作。宣传部门成立宣传� �道组,协助媒体做好採访报道工作,尽可能为媒体提供方便。
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的职能是什麽?
二十六日早上十点,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迅速成立了由书记、市长负总责,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还分别成立了几个大组,一是伤患救治组,负责医疗救治工作;二是员工安置组,负责新疆籍员工的安置工作;三是案件侦破组,负责查处在事件中负有责任的人员;四是维稳工作组,负责旭日玩具厂的员工安抚工作和厂区稳定工作。每个组都由一位市领导任组长。
韶关外商投资企业用工紧张吗?
韶关是粤北的地级市,属广东欠发达地区,这麽多年来,不断致力改善投资环境,发挥资源和土地的优势,也在发展一些工业,承接产业转移。这些年随著投资环境的改善 ��低成本的优势也吸引一些外商关注韶关,投资转移到韶关来。企业越来越多,需要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韶关本来是劳力资源大市,有丰富的劳力资源,也有很多输出到珠三角的发达地区。这几年,我们一方面继续输出劳动力,另一方面随工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的增加,有一部分输出的又返回来。同时也向全国各地按市场的方式招收工人。如旭日玩具厂,需要的劳动力很大,主要用当地劳动力,也作外来补充,到其他地区去招收劳动力。新疆疏附县看到该厂的潜力,和韶关的条件而来。
政府还会鼓励这样做吗?
韶关经济发展很快,过去三年的经济增长都高于全省的平均,投资增长也很快。外资企业以港资、台资为主,玩具、电子、资源等加工型的企业较多。金融危机下,韶关受影响不大,一些外资企业都有增长。站在政府的� 度,要继续扶持企业,另外也鼓励企业採取各种形式吸纳劳动力,欢迎各民族的劳工投入韶关,不会因为这件事影响韶关的用工。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经济活动,是互利互惠的双赢措施,本身是一件好事。作为东部地区扶持少数民族,支援劳动力转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也符合我们的民族政策,我们会继续积极去做。
从这一事件中,应汲取些什麽教训,需要更注意什麽?
总体上要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培训劳动力资源。在引入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时,要主动和当地政府沟通好,完善合作的机制。
大地块上市是政府不负责任的表现
Tue, 21 Jul 2009 09:40:00 +0800
作者:郭宇宽 | 评论(12) | 标签:房地产, 开发商, 政府, 中国, 美国
近期"地王"频出是社会热议的话题,我看央视作了很多期节目讨论地产泡沫,得出的结论都是"上市公司推高房价",《经济半小时》中有一个地产研究专家说"对上市公司而言,它拿地的时候,土地只不过是它们融资的一个工具。长此下去,非上市公司将失去拿地的机会,而土地资源会越来越集中在上市房企手中,地产寡头一旦形成,土地一旦被它们拢在手中,所有的购房者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掀起一轮又一轮涨价的高潮。"把上市公司作为推高地价的罪魁,在我看来是一种浅薄的认识,连问题的根源的边儿都没有沾到,为什么中国的地产开发会成为一种几乎纯粹的资本游戏,各地政府的政策是主要的原因。
我有个堂哥在美国做地产开发商,数起来在纽约、新泽西、迈阿密、旧金山都开发过楼盘,听到这个头衔,恐怕能吓人一大跳。但他其实就是个小老板而已,他的商业模式很简单,通常开发的地址只有几亩大,每次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小地块儿,和主人谈妥,买下来,接着要拿到政府的规划许可,然后他就设计成一个公寓,也许能住4户或者8户人家,接着他把这些房子卖掉,再去找其他的地块开发。将本求利,一般周转资金大概也就一百多万美元,我看过他盖的房子,真是非常漂亮,他整天都在研究建筑创意,看怎么能改出功能和造型更好的房子。像我堂哥这样的地产开发商在美国有很多,不过他们到中国来,肯定就玩不转了。中国的土地一级市场是由政府主宰的,政府是垄断性的土地批发商,他们制定地怎么卖的规则,中国的地方政府推出来� 地块,动辄是十几万,几十万平米楼面面积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地产市场必定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没有大资本作为背景,像我堂哥这样的开发商压根就不可能带你玩。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人能空手套白狼,就像上海刚倒掉的"莲花河畔景苑",不过那不是一般人能玩儿的。我堂哥在美国盖房子,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是个力气活儿,再加上点儿创意,而在中国,搞房地产,就是玩儿资本。
有人会问了,我们的政府为什么不能把把上市的地块儿切得小一些呢?这个道理是明摆着的,这样在地产行业等于降低了门槛,可以引入更多的竞争者,最后消费者会得到好处。事实上这种大地块儿带来的"超级大盘",就是一个"中国特色"的现象,那些多巨大的"小区",你在其它国家很难见到。而且都被围墙围起来,像一个个城中之城。它们带来的最直接效果是恶化城市交通环境,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老城区,交通越不容易堵塞,因为别看过去街道窄,可城市交通有毛细血管一样的网络,包括纽约、伦敦、东京在地图上看都很清楚他们每个街区都不是很大,而有经纬纵横的网络状交通布局,我写过一篇文章"日本小大楼",讲的就是日本东京的城市规划还是延续几百年的传统,除了房子变得现代化,每一个地块几乎和几百年前� �有变化,有的巴掌大的地块上也可以盖起一座高楼,但就因为保留了原来的街道网络,东京车尽管这么多,交通情况却远没有北京这么恶劣。而中国的大城市,动辄一个"大盘",就像血管堵塞一样,把所有的交通都推到几条主干道上。
有一次我跟一个国内的地产商聊天,他说起一件事,让我很有感慨,他抱怨"我买了一块地,钱已经归政府了,它还要规定我有多少绿化面积。"当然地产商用在绿化上的钱也不是白花的,可以提高售价。但最让人忧虑的是,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设施和绿化责任体现在哪里?每一个"大盘"都有自己的花园和健身设施,但保安把所有不是业主的人拦在了外面。我看过一个农民工的孩子,写她的理想,就是以后可以到一个有钱人家做保姆,这样就可以到那些有花园的小区里住了。在一个城市里,有钱人,可以住大房子,可以住豪宅,穷人,可以住小房子。但市政规划,既然是公共的,就应该保证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虽然他们住的房子不一样,在他生活的区域周边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绿地,运动设施。一个城市假如有基本的人性化,穷人住的房� �也许很拥挤,但他们天热了也可以在公园里喝啤酒,可也以躺在一片草坪上晒太阳,在这样的公共空间里,穷人和富人的尊严是平等的。
而中国的一个个"大盘"面世,意味着政府把这样的公共空间建设责任也推给了开发商,大地块伴随着大围墙,在地图上看每一个区域都有绿地,但多是围在围墙里的私地,对于围墙之外的人而言,只能增加他们的焦虑和不公平感。当然政府是最大的收益着,大地块上市,除了有利于让土地市场更加紧张,造成拿不到地的假象,而且最妙的是,一大块儿地交给地产商,政府除了数钱,就什么事儿都不用操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中产阶级活得这么焦虑,因为你除非下定决定做房奴,以挤进一个"大盘",否则你连散步的地方都找不到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