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3日星期四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艾未未马不停蹄重返成都……

Thu, 13 Aug 2009 15:06:00 +0800

作者:老虎庙 | 评论(10) | 标签:艾未未, 刘晓原, 成都

昨晚21点,艾未未一行由成都返回北京后,经一夜休整,今天中午12时整与刘晓原及艾未未工作室联合组团再返成都,在登机后,艾未未给我手机发来彩信,曰:我和晓原去四川讨说法……

至此下午三时三十分消息:艾未未一行已经到达成都双流机场……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 一个当了15年马桶的村庄 / 2009-08-13 23:32 / 评论数(0)
  • 艾未未抵京【照片】 / 2009-08-12 22:45 / 评论数(9)
  • 快讯:艾未未9:00时安全抵达首都机场 / 2009-08-12 21:09 / 评论数(3)
  • 快讯:艾未未一行今晚将由成都出发乘机抵京 / 2009-08-12 18:25 / 评论数(5)
  • 2009年7月17日 / 2009-08-12 00:21 / 评论数(19)
  • 返回顶部

    "越女争锋"大有看头

    Thu, 13 Aug 2009 11:42:00 +0800

    作者:魏英杰 | 评论(1) | 标签:越女争锋

    看了杭报昨天的专题,才知道"越女争锋"总决赛正在杭州举行。追着看了一些视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老实说,我对越剧一窍不通,连当个看热闹的粉丝估计都不够格。但又想到,吸引像我这样的菜鸟,或者正是这个选秀节目的初衷之一,所以也就勇敢地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其实,关注这场赛事时,更多想到的是我的父亲。虽然不懂越剧,可我是从小看闽南高甲戏、梨园戏长大的。自我有记忆始,父亲三天两头都是很晚才回家。那年头,四乡五里每逢传统祭祀都会请戏班来演古装戏。父亲是个超级戏迷,几乎每场必到。他同时还是公社"南音队"的成员,经常到公社里弄弄"弦管"(即"南音")。不晓得水平高低,但他会摆弄洞箫、琵琶、二胡 ��笛子等等传统乐器。

    听老人们说,我爷爷以前走街串巷卖土特产,担子上总挂着一把二胡。却不知很小就失去生父的父亲,是否从爷爷那里继承的音乐细胞。抑或这是他对爷爷的一种纪念?等我大一些了,父亲便带着我四处去看戏。《陈三五娘》、《连升三级》、《狸猫换太子》等等剧目,大概翻来覆去看了好几回。不过到了十几岁,学会叛逆的我当然不屑跟着他到处跑,于是他又回到了一个人去看戏的光景。以后的岁月里,断断续续也看过几场戏,但怎么也找不到和父亲在一起时的味道了。

    我想,传统戏剧的消沉也是从那时期开始的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娱乐消费的花样越来越多,传统戏剧自然也就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喜爱。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越女争锋"受到这么热烈的追捧,至少说明传统戏剧的� �众并没有消失,传统戏剧也没有逐渐地老去。

    清新秀丽的形象,传统韵味的唱腔,再加上人才辈出的新秀,这是"越女争锋"的一大看点。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不由地感叹"传统戏剧原来也可以这么唱"。这样说完全不带贬义。实际上,无论采取何种传播手段和表演方式,能够在台上"露脸"的"越女"们,都得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越女"和"超女"的段位,似乎不能相提并论。看"超女"和看"越女",可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官体验。我还觉得,这个年代需要"超女"式的大众娱乐,更不能少了"阳春白雪"的"越女"。

    我也听说,比赛期间粉丝和评委闹了点不愉快。似乎是由于流派之争进而引发了粉丝之争吧。在这事情上,我比较认同央视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的说法——观众不能只看一个自己喜欢的演� ,赛场不是战场。这是因为,"越女"走进选秀节目,就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参与,让更多人一起关心越剧的发展。况且,任何一个传统剧中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流派的诞生其实也是一场戏剧的革新。变化一直在进行着,这恐怕是谁也挡不住的。

    这么说吧,"越女争锋"的推出,还意味着越剧走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越女争锋"能够吸收时代新元素,大胆地采取类似于"超女"的选秀模式,从而为这一传统剧目注入新的活力。这也表明,只要敢于创新,借鉴和运用现代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传统戏剧同样能够走出一条新路。我之所以看好这场选秀节目,理由也在于此。

    2009年8月10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今夜谁在窃听你的手机? / 2009-08-11 14:09 / 评论数(6)
  • 《废都》是文学史上一个媚俗的恶例 / 2009-08-03 23:35 / 评论数(16)
  • 一地鸡毛的季羡林遗产风波 / 2009-08-02 18:30 / 评论数(3)
  • 真假胡斌:绝对不信任导致绝对的怀疑 / 2009-07-31 10:35 / 评论数(25)
  • 电视剧"裹小脚"谈何振兴文化产业 / 2009-07-30 19:50 / 评论数(1)
  • 返回顶部

    科马克·麦卡锡:"弃恶从善"之《路》

    Thu, 13 Aug 2009 10:55:00 +0800

    作者:刘十三 | 评论(2) | 标签:读书看电影

    国人熟悉科马克•麦卡锡,多数应归功于美国导演科恩兄弟的电影《老无所依》,《老无所依》斩获第80届奥斯卡四项大奖,电影的成功让这个美国老牌作家声誉更隆。科马克·麦卡锡出生于罗德兰岛一个显赫的律师家庭,是六个孩子中的老三。后来,全家就迁居田纳西州,他先是上天主教学校,然后进入田纳西大学。曾在美国空军服役,退伍后,重新回到田纳西大学转了一圈,但没毕业,之后开始了专业作家之路。麦卡锡现居新墨西哥州圣达菲北部。就是在这片土地,麦卡锡成了离群索居的隐士。麦卡锡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极端贫困,经常居住在破旧的房子或汽车旅馆里。他一半靠补助金,一半靠老天爷维持生计。这些经历在他早年的创作中都有体现。

    p>出道以来,麦卡锡几乎获得了美国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但人们对麦卡锡的评论存在着两个极端。哈罗德布鲁姆把麦卡锡看做是当今美国健在的一流小说家,更有人赞誉他是海明威、福克纳的唯一继承人和"小说之王"。但也有人认为麦卡锡的作品是美国小说史上最大的赝品,认为他是靠模仿和拼凑重述了康拉德、福克纳等伟大作家的文本。不论是褒是贬,科马克•麦卡锡在美国文坛都独树一帜,而且有着一群疯狂的拥趸。

    "弃恶从善"的创作道路

    浏览一下麦卡锡的创作年表,可以发现,他的创作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65年《果园看守者》到1981年的《血色子午线》。这一时期,麦卡锡乐于描写非常态的暴力主题,手法上注重语言和细节描写,属于探索时期。

    1981年之后,麦卡锡开始了自己的文学转型,他将写作视角延伸到美国西南边陲大陆的历史与现实之中,因此有了边境三部曲(《天下骏马》、《穿越》和《平原上的城市》)。2003年《老无所依》的问世标志着麦卡锡完成了自己的转型。这一时期,我们不妨称为"边塞写作"时期。

    在这个阶段,麦卡锡像中国古代的边塞诗人一样,着力于描写美国墨西哥边境线上的杀戮、残酷与温情。小说在一个黑色的惊悚故事外壳下,包涵着对人性的质疑和拷问,极端化地描写了人性� 贪婪、无耻和残暴。

    正是从此类意义上,《路》可以看成是麦卡锡第三个写作阶段的开始。在《路》中,恶不再是唯一的、占统治地位的主题,而是陪衬。善和希望终于成为主角,小说笔调也摆脱了之前的过度坚硬,变得冷峻中潜藏温情,绝望里浸透希望。

    纵观麦克斯的创作,他大致走了一条"弃恶从善"的道路,从早期作品风格与内容上的暴力的"恶",到《路》中对善与希望的张扬,从根本无视上帝到与上帝讲和,麦卡锡把自己的创作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风格:酷

    麦卡锡是一个风格先行的作家。即便你没有读过麦卡锡的其他作品,仅仅是看过电影《老无所依》,你也能多少了解其写作风格。科恩兄弟之所以选中麦卡锡的作品改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在艺术风格上的惊人相似:冷峻,残酷,寓言,但又充满迷人的"邪恶"魅力。这种风格辨认起来相当容易,但要概括却很难,不妨用一个没落的流行语——酷——来描述。

    麦卡锡作品的"酷"风格,贯穿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中。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小说的主题上。死亡是麦卡锡最常用的主题之一,他的小说总是不厌其烦地描写各种各样的非正常死亡。在早期小说里,他描写了大量恋尸狂、性变态和儿童虐杀者;《血色子午线》更被称之为"文学史上所能发现的野蛮行径的集大成者,对暴力、屠杀、折磨、掠夺、谋杀的描写都很精� �"。即便是在闪耀着人性温暖的《路》中,也一样有对残暴的食人者的书写,更不消说小说的背景是一个充满死亡气息的世界末日。麦卡锡风格之酷,还表现在形式和语言上。简短精干的语言,劲道耐嚼的对话,以及对冷色调环境描写的偏爱,和小说主题交融在一起,共同形成了麦卡锡的格调。

    有评论说麦卡锡是海明威和福克纳的唯一继承人。这一论断的依据主要他与前者写作风格上的相似,与后者的相似则主要在情节和人物处理方式上。

    但三人在文学本质上其实有着很大不同,海明威一直在秉持自己的硬汉文学,福克纳却善于用现代手法和细腻的笔触描写美国现实。麦卡锡善于写绝境中的人,不论是绝境中的绝望(《老无所依》),还是绝境中的希望(《路》),他似乎始终在设置一种场景:身处绝境的人,究竟会做什么,能做什� �,又该做什么?

    《路》:世界是一条鲑鱼

    《路》是麦卡锡的最新著长篇。故事描写了世界末日时,一对父子为了抵抗寒冷、饥饿和灭绝人性的屠杀,而进行的一段艰难的求生旅途。《路》中的父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仍秉持着自己作为人的良知和善——或者说,是人之为人的尊严。在书中,父与子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两面,儿子看似幼稚的问题,既是父亲对自我的拷问,又是上帝在人间的质问。

    我们绝对不会吃人的,对不对?

    不会。当然不会。

    ……

    但是我们不会死的。

    不会。我们不会死。

    不管怎么样都不会死。

    对。不管怎么样。

    因为我们是好人。

    对。

    如果没有儿子,父亲还能始终保有自己的善吗?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我们是好人,所以我们不会死,这完全是一种信仰的逻辑——心善则� �。麦卡锡所写的是:因为爱,我们善,因为善,我们得救。因此书中说:"善会找到那个小男孩的。一直都这样。善会再次找到他。"

    《路》向人们展示,在这个世界上,恶尽管无处不在,但善也并不孤单,善不但先验地存在,而且还会传递、衍生并创造奇迹。结尾处,父亲去世了,男孩反而得到了"母亲"——那是他一直缺失并渴望的。爱和善,不可能重新塑造世界,但它们能带领人们找到希望,在希望中,世界是一条不断进化的鲑鱼。

    "当斑点鲑出现在山间小溪的时候,你能看到他们在琥珀色的水流中用白色的鳍悠闲地游动。把它们放在手上,你能闻到一股苔藓的味道,光滑,强健,有力。它们背上有一些迂回的图案,那里记录了世界即将变成的样子。"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对这对父子而言, ��句话应该改为:世界上本没有路,一直走下去,便成了路。

    《路》在出版后,接连获得普利策小说奖、鹅毛笔奖和美国独立书商协会Book sense年度图书奖,而且被美国最富盛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在节目上向全国推荐。已有媒体报道,《路》正在被拍成电影,由《指环王》男主角维果•莫特森(ViggoMortensen)担任主角。在2008年美国《娱乐周刊》推出了一份"新经典"榜单中,《路》被评选过去25年间百部最佳图书之首。套用一句电影行业的术语,《路》在媒体和读者中可谓"叫好又叫座"。

    《路》是极为特别的,但离完美尚有不小距离。麦卡锡标志性的简洁风格,有时也是他的致命伤,《路》没有一句心理描写,全书用描述和对话撑起,这种刻意营造气氛的做法,让人不免质疑其场景描述+人物对话怀疑影视化的倾向。虽然麦卡锡极为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乔伊斯,但从他已出版的作品看,他明显仍无力与前辈比肩。麦卡锡似乎是带着一种"影响的焦虑"在写作,他既努力� �小说主题和深度上向前辈靠拢,又想极力在形式和风格上与他们相区别。尽管如此,我们更应该看到年近八十的麦卡锡仍保有旺盛的创作力,尽管我们无法确证他成为伟大作家的一员,但却有理由对此保持期待。

    刘十三的最新更新:
  • 幻想照进现实:不仅仅迷人的科塔萨尔 / 2009-07-23 23:05 / 评论数(0)
  • 春花 / 2009-07-08 10:11 / 评论数(0)
  • 灵异建筑师 拉什迪和他的《羞耻》 / 2009-07-06 21:13 / 评论数(0)
  • 科学史上的"雷人"往事 / 2009-06-01 23:15 / 评论数(1)
  • 少年与落日——第四节:去太平间砍人 / 2009-05-21 10:08 / 评论数(2)
  • 返回顶部

    艾未未抵京【照片】

    Wed, 12 Aug 2009 22:45:00 +0800

    作者:老虎庙 | 评论(9) | 标签:艾未未, 成都, 遇险, 谭作人

    艾未未抵京照片(照片人物分别有艾夫人、歌手左小祖咒、王荔蕻、诗人阿尔)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 一个当了15年马桶的村庄 / 2009-08-13 23:32 / 评论数(0)
  • 艾未未马不停蹄重返成都…… / 2009-08-13 15:06 / 评论数(10)
  • 快讯:艾未未9:00时安全抵达首都机场 / 2009-08-12 21:09 / 评论数(3)
  • 快讯:艾未未一行今晚将由成都出发乘机抵京 / 2009-08-12 18:25 / 评论数(5)
  • 2009年7月17日 / 2009-08-12 00:21 / 评论数(19)
  • 返回顶部

    感慨

    Wed, 12 Aug 2009 22:19:00 +0800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24) | 标签:公民社会, 公民

    在过去几天,好几次下定决心更新博客,写了几段就继续不下去了。其实可以写写过去一个星期假期的见闻,但是任何风花雪月的东西,在这个时刻这个地方,很不合时宜。但是如果是那些严肃一些的话题,却又觉得有些意兴阑珊,因为任何的语言,都显得如此苍白。

    于是对自己说,等自己真的想好了,才回到这里写点什麽。

    现在,依然困惑,只不过觉得,把这些困惑写下来,或许是一个最好的让自己思路清晰的办法。

    这些天的假期,发现生活可以过得很简单,只要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一个点上,比如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要去想钱是怎样来的,自己孩子的拥有是否意味着其他孩子的失去;比如只想如何做好生意赚钱,不去考虑自己的经营过程中是否合� 或者符合道德;再比如如何好好把一天的班上好,做好所有被要求的工作,不要去考虑这些要求是否会出现违背自己的良心和理念的情况。凡是和自己无关的,都不需要去关心。

    太多人就是这样,满足的过着每一天。在他们面前,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对他们来说显得有点可笑,甚至扫兴,因为在我脑中的那些事情和人,其实和自己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如果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和人,我就不会时常会显得忧心忡忡。

    但是,我却又很坚定的相信,这些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和人,关心他们就是在关心自己和孩子的将来,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或者孩子的身上。

    当然,你可以选择离开这个地方,到其他地方去生活。就好像有一种在海外的中国人,他们的目地就是为了让自己和孩子拿� �一个身份,而这个身份,除了旅行方便,更重要的是,是一个安全保证,当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可以选择离开。

    但是,大部分的人是不会离开的,有些是不愿意,有些则是没有能力。而如果对这个自己出生的地方还有一点点感情,而不是只是当成自己赚钱的机会的话,又如何能够做到真正的漠不关心?更何况,每个人都冷漠和愚钝,造就的是每个人未来的孤立无援。

    于是我是如此佩服那些行动者,特别是用温和理性守法的行动者,因为在自己还在为是否应该关心而挣扎的时候,他们已经付诸行动。他们选择了关心哪些看上去和他们无关的事情和人,他们因此会比别人多很多的痛苦,甚至遭受苦难。

    一个和谐社会,当然需要这样的行动者,他们好像一个社会的安全阀,让人们的不满可以在爆发前得到渲泄和舒缓。痛 ��是无法避免的,而苦难却都是人为造成的,让这些行动者遭受苦难,是因为把他们看成了敌对的力量。但是,为何就看不到他们建设性的一面呢?而更让人感慨的是,往往当这些默默无闻的行动者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的周围是如此的冷清,所以,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行动者,但是只要能够关注和自己无关的人和事,愿意在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这个社会的悲会少很多。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坏人 / 2009-08-08 05:55 / 评论数(33)
  • 好人 / 2009-08-06 06:40 / 评论数(15)
  • 周末散记 / 2009-08-02 20:58 / 评论数(31)
  • 港人留言 / 2009-07-30 20:26 / 评论数(15)
  • 书展结束了 / 2009-07-29 09:48 / 评论数(6)
  • 返回顶部

    理想的特设城市[直通车:49次]

    Wed, 12 Aug 2009 21:55:00 +0800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2) | 标签:时事观点

    [1] 香港是"特设城市"的典范

    "特设城市"——Charter Cities, 是指"享有破格特权"的城市,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尔.罗马提出的概念,灵感源自香港。今天《信报》林行止先生的专栏阐述了这一概念。

    文章说,罗马的理念是说服拥有待开发土地(或城镇)的国家,采取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模式,经营新城市。罗马认为英国遥控(administered from afar)香港一百五十年,极之成功,「写下经济发展成功史新页」。中国内地四个经济特区的成功,得益于这样的模仿,而有意模仿此模式的国家越来越多。

    「特设城市」的最大卖点是摆脱任何政府的直接干涉,以实事求是甚且可说在商言商的方法进行管治。

    与"特设城市"相似,文章还提到"海上家园"模式,在公海上打造平台(spar buoys)兴建楼宇,它不属于任何国家、浮于水面,可随心所欲选择「定居」地点(海域)。

    文章说,「特设城市」和「海上家园」的提出,反映了愈来愈多的人希望摆脱现行政制下政府的统治及逃离因为政费开支大增而无可避免的高税。这是值得各国政府省思的。

    – ‐‐——– ‐‐——– ‐‐——– ‐‐——– ‐‐——– ‐‐——

    [2] 内地通胀在可控范围内

    《信报》今天的社评指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七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内地大部分货币和金融政策在今年底前都应会保持不变,通胀不会成为左右政策走向的主要因素。

    社评认为,今年粮食丰收,粮价稳定,大大抑制了通胀;国际油价近两年来大幅回落,减低了生产成本;土地、劳动力都供过于求。

    文章提出,从数据看来,政府刺激经济的成效绝大部分只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私人市场仍如一潭死水;如何解开这个困局,是当前中国政府首要解决的课题。

    – ‐‐——– ‐‐——– ‐‐——– ‐‐——– ‐‐——– ‐‐——

    [3] 下任特首的八大特殊任务

    王永平(平叔)在专栏文章中说,既然99.9%的香港市民都没有资格投票选出下届特首,但是不影响市民对下任进行一些期待。

    他认为下任特首有八项特殊任务:一、振奋人心,特别是得到青少年的拥戴;二、消除官商勾结的疑虑;三、提升管治能力,包括改革行政及公务员架构;四、维护言论及游行自由;五、坚持法治及司法独立;六、落实及赢取二○一七年的特首普选;七、完成制定二○二○年普选立法会议员的具体安排;八、为《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

    – ‐‐——– ‐‐——– ‐‐——– ‐‐——– ‐‐——– ‐‐——

    [4] 看图说话

    http://farm3.static.flickr.com/2637/3814068953_96c065d99d.jpg

    – ‐‐——– ‐‐——– ‐‐——– ‐‐——– ‐‐——– ‐‐——

    □ 每天乘坐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8/charter-cities/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外语新政,标新立异 / 2009-08-07 01:53 / 评论数(3)
  • 口惠而实不至 / 2009-08-01 21:19 / 评论数(3)
  • 一次真正的G2大会 / 2009-07-30 23:40 / 评论数(5)
  • 自强不息是宇宙的永恒之理 / 2009-07-21 16:53 / 评论数(1)
  • 奥巴马的眼高手低 / 2009-07-14 05:15 / 评论数(0)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