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当学术反腐进入深水区
Thu, 09 Jul 2009 14:19:00 +0800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多发,在舆论关注下,对相关当事人大多会有一个处理结果。一些涉嫌剽窃的研究生和大学教师,该通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让人为之大快。不过也有一个问题,似乎越是涉及"高端人士",学术反腐越发反不下去,因而学界流传有"刑不上院士"一说。
近日,网上流传一篇题为《学术首骗——12亿元大清史课题负责人成崇德调查报告》的文章。文章作者公开举报的对象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所教授成崇德,现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在近2.5万字的《调查报告》里,作者对成崇德的博士文凭以及博士论文的水平提出质疑,称之为"自封博士伪教授",并呼吁将其"从大清史课题组清除出去"。(据7月8日《中国青 ��报》)
这显然又是一枚学术反腐的重磅炸弹。值得一提的是,举报文章的作者米辰峰乃成崇德的同事,人大历史学院的副教授。耐人寻味的是,事情闹上网后,人大内部开始上演一场非正式 "博弈"——校方领导或以牵扯"社会名人"为由,或许以"评上教授"为诱,陆续劝作者从网上撤文章。劝解失败后,当事人成崇德在网上发表了"关于米辰峰造谣诬陷的三点声明",要求作者停止侵害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声明保留"进一步诉诸法律的权利"。
实际上,这事情真的能够采取法律途径解决,也就不会搞得这么复杂了。就目前情况而言,双方似乎都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比如,成崇德在担任清史所所长期间,在本所攻读博士学位,恐怕有违学术规范,至少让人怀疑其学位含金量;而米辰峰直言自己"举报不是为了当打假英雄,而是为了报7年来的血海深仇"(指成崇德担任系主任期间对其进行"栽赃陷害"),这也很容易让举报行为变得不那么符合客观实际,甚而出现失实和夸大之处。但不管怎么说,搞清楚相关事实� �需要的是一个权威第三方机构的介入,至少不能由人大内部自己说了算。
现在让人担心的也就在这里。虽然教育部设有学风建设委员会,本月初还推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但是该委员会"并没有调查处理的权力",而"学术规范指南"显然也不是什么正式制度。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出现的学术不端事件,大多由高校学术规范委员会等机构进行调查,并由高校行政部门作出处罚。因而,一旦涉及那些位高权重(或担任高校行政职务,或拥有博导、院士头衔)的学界人士,很难相信高校学术规范委员会等机构能够彻查到底,公正处理。
记得今年初全国两会期间,身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葛剑雄教授不点名批评广东某大学校长涉嫌抄袭自己指导的博士生的作品,并向有关部门转交了举报材料。随后,� 位大学校长的真实身份及抄袭的详情也为媒体曝光。然而,至今尚未听说有什么权威部门介入调查、公布结果,反倒有人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让葛剑雄不要插手此事,那位大学校长还公开表示或将诉诸法律。
据说该校长的抄袭手段极为低级,抄袭事实一清二楚,却不知为何如此底气十足。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两起事件都凸显了学术反腐目前所面临的瓶颈:对于"高端"的学术腐败行为,学界和国家教育部门尚未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监督机制。当学术反腐进入深水区,如果不从完善学术规范体制入手,光靠举报人愤而实名上网揭发,凭借若干有良知的学者四处呼吁,乃至于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都很难解决根源问题。
就人大这桩"学术纠纷"而言,双方互相扯皮只有贻笑大方,教育主管部门不如借此契机,顺势而为。当然 ��如何完善制度,建立一个权威公正的"国家级"学术规范委员会,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2009年7月8日
山寨影院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Thu, 09 Jul 2009 14:18:00 +0800
有报道说,沪上惊现数家山寨"私人影院"。租一处场所,一台投影仪,一台笔记本电脑,若干沙发、茶几,条件差一些的,直接把墙壁当作"银幕",片源则基本来自网上下载或DVD碟片。这是"山寨影院"的全部家当了。
这种山寨影院的最大好处是票价低廉,一般就10元左右,据说因此不乏有人前来光顾。可依我看,除了票价低廉,这类设备简陋的山寨影院能够吸引一些顾客,还在于这些因素:一是地点靠近"目标人群"——商务楼的上班族,便于他们午休;二是观众不多,每场不过数人,简直是以最少的钱享受VIP待遇;三是片源丰富,无论老片新片,只要有需求就有供给,甚至包场还可以自带片源。而这些特色,有的是正规影院目前没能做到的。由此可见,山寨影院的"� �起"并非偶然。
话说回来,这类私人影院先天不足,后天又无以为继,注定难以存活,更不用说对正规影院产生冲击。你想,设备如此简陋,片源又不好,偶尔体验一把可能还有新奇感,多看几场难免腻味。后天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这类影院不太可能领到"准生证"。即便不说场所设备能否达标,光是购买拷贝或相关版权问题,便足以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山寨影院要想生存下去,除了和主管部门"躲猫猫",别无良策。说实在话,这不能全怪政策的原因,以当前电影市场而言,就算允许各种资本进入,结果也只能是大鱼吃小鱼的局面。
但这并不是说山寨影院没有任何意义。山寨影院的出现,对正规影院恰是一种必要的警示。这表明当前电影消费市场尚有很大作为空间,还有不少市场潜力可供挖掘。比如票价方面,有人� 着票价低廉走进山寨影院,说明正规影院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事实上,近些年来电影票价一直为观众所诟病。虽然这涉及影院的成本核算和分成比例,至少还可以再灵活一些,例如根据电影档期和时间段,制定更为"人性化"的浮动价格策略。还有,许多观众一直渴望能够重温经典老片,这在正规影院却几乎是一个市场空白点。为什么不可以试试看呢?
从这也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电影消费市场所采取的院线制,固然有利于院线做强做大,也有利于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但在无形当中,也使得正规影院在经营机制方面相对保守僵化,既没有动力进行市场创新,也没有太多积极性来做好顾客服务。以现有市场形态,影院的门槛越来越高,院线的分布越来越集中,从而形成近乎垄断的不正常格局。这当然不利于电影消费领域的长久发展,最� 也无助于电影行业的长足进步。在一个多媒体影音时代,想把观众拉回电影院,除了要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影院还要在挖掘市场潜力上多下功夫。山寨影院的出现,也许可以在这方面给院线经营者一些有益的启发。
人都有怀旧情结。如今上海出现的山寨影院,还让人想起小时候遍布大街小巷的录像厅。窝在脏乱的沙发里,看着昏暗泛黄的屏幕上打打杀杀的镜头,那样的时光让人无比留恋——当然,这更多和一个人的年龄和心理有关。如果今天的电影院能够像往日那样,虽然略显杂乱却充满活力,或许才是更为美好的文化景观。
但不得不承认,那样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大众消费习惯、文化管理机制、影像技术发展与版权保护公约的共同作用下,最后再加上资本的决定性力量,这类山寨影院注定只能生存于市场和法规 ��夹缝地带,要么在彷徨中苟活,或者在第二天的太阳升起之前,悄悄死掉。
2009年7月8日
杰克逊的风头盖过了八国峰会
Thu, 09 Jul 2009 13:32:00 +0800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1时(美国当地时间7月7日上午10时),迈克尔·杰克逊的公众悼念仪式在洛杉矶Staples中心举行。杰克逊的家人、生前好友和1万多名抽到门票的歌迷来到现场,向这位一代巨星作最后的告别。据媒体报道,同一时间全球有大约10亿人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等各种方式收看这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追思会。
10几个小时以后,八国集团领导人在不久前发生地震的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举行工作午餐,讨论世界经济问题,为期3天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正式拉开帷幕。不过,相比于迈克尔·杰克逊,关心G8峰会的民众显然少得可怜。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更多人是从罗马等城市爆发的反全球化、反资本主义示威抗议以及东道主混乱的会议组织新闻中得知这� �峰会的。
对那些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严肃人士来说,上述这样的反差是难以接受的。G8峰会的出席者是世界主要大国的领袖,会议讨论的全是刺激经济、核不扩散、反恐、全球安全、温室气体排放这样事关全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尤其是在当下这种危机时刻。而迈克尔·杰克逊就算歌唱得再好,终究不过是供人欣赏消遣的一个艺人而已,况且他还是个饱受非议的怪人。
不过,有一位严肃的政治家兼学者一定不会同意这种看法。年逾古稀的约瑟夫·奈教授或许并不是摇滚乐的狂热粉丝,但如果他眼见到这种强烈反差,一定会十分会心——没有什么比这个例子更恰如其分地印证了他多年来一直奔走倡导的所谓"软实力"的重要性。洛杉矶Staples中心传出的动人演讲和温柔旋律比拉奎拉会场上讨价还价的生硬话题更能够拨动人们的心弦,使人生发由衷景从的情感。不论你是如何看待迈克尔·杰克逊这个人的,他的动人歌声已经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并深入人心。
按照约瑟夫·奈的定义,传统上一向被看重的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实力,如政治、军事及经济的大部分,都是一种强迫性的力量,它的确能够迫使它国接受己方的要求。但由于这种力量不可能使人自愿跟从,因而都是短暂和脆弱的,使用不恰当时甚至会制造强大的对立力量。而优秀的价值观、以身作则的榜样、引人入胜的文化等等"软"的力量虽没有任何强制性,却能够吸引他人自觉自愿地学习和跟随,从而具有比政治、军事等"硬实力"更加稳固和长久的效用。近年来,奈的这种新型国际关系理论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也越来越多地落实在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外交实践之中。
但问题在于,"软实力"如何获得?诚然,大国在对待其他国家时更多摆出谦虚、友善和协商的姿态,确实有助于增进软实力。但这仅是很肤浅的一部分表面,"软实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由一个国家的政府刻意"培养"出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国家内部体制的外显。正如出席昨天杰克逊追思会的一些嘉宾在发言中所说,迈克尔·杰克逊是典型的美国产物。杰克逊本身与生俱来的惊人音乐天赋,只有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宽容、多元的社会中,才有可能获得充分的发挥,成就今天的一切。换在了其他那些等级森严、专制保守的社会,一个非洲裔钢铁工人的儿子,浑身上下又有那么多怪异的毛病,能够攀上"流行之王"的颠峰地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其实,与杰克逊年龄相仿的奥巴马总统又何尝另不是一个童话般的美国梦 ��难怪另外一位嘉宾在昨天的追思会上无比骄傲地提到了这个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的名字。这就是"软实力"的根源。去年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后,有分析家颇具洞见地指出,仅奥巴马当选总统这个事实就在国际上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软实力"。
天才的英年早逝不幸和令人痛惜的,不过迈克尔·杰克逊的死激起了全球性的纪念活动,而这将增进全世界对美国的好感。因此,他在无意中又帮了关键时刻的美国一把,从而也算为他的黑人总统兄弟尽了最后一份力。
写于2009年7月8日,发表于2009年7月9日《潇湘晨报》我的个人专栏
种族歧视在香港
Thu, 09 Jul 2009 12:02:00 +0800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13) | 标签:种族岐视, 少数族裔, 香港, 新移民, 少数民族
最快这个月,香港的"种族歧视条例"就会生效,不过对於这条法例的內容了解不多,大概知道,如果隨口叫別人"阿差"(印度人),"宾妹"(菲律宾女佣),"黑鬼",让对方感觉到冒犯,那就可能会惹上官非.还有,雇主不能够以种族为理由,拒绝聘用或者解雇少数族裔.
从政治正確的角度来看,透过立法確保少数族裔,也就是在社会上佔少数人的弱势群体的权益显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立法又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特別是立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规则方面不严谨的话,反而会让问题复杂化.香港关於反种族歧视的立法工作进行了九年,儘管在去年获得了通过,但是社会上依然有爭议.
根据特区政府06年6月的数字, 共有342 198 名少數族裔人士居住在香港, 佔全港人口的5.0% 。当中包括菲律宾人( 32.9% )、印尼人( 25.7% )、白人( 10.6% )、印度人( 6.0% )、混血儿( 5.3% )、尼泊尔人( 4.7% )、日本人( 3.9%)、泰国人( 3.5%)、巴基斯坦人( 3.2%)、其他亚洲人( 2.3%)、韩国人( 1.4%) 及其他( 0.6%)。大部分( 98.2%)
在港的少數族裔人士都是常住居民, 而只有6 028 名( 1.8%) 是流动居民。二零零一年居住在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士數目为343 950, 和二零零六年的數字相若。
至於他们的教育程度,在三至五岁、十七至十八岁及十九至二十四岁这些年龄组別中的少數族裔人士的就学比率分別为83.9%、74.3% 及6.7% , 而全港人口的相应數字分別为89.1%、82.8% 及37.3%。
可以看到,接受大学教育的少数族裔人士的比例,要比香港的平均水平低差不多六倍.
三分之二少数族裔人士感觉,自己在香港受到歧视.比如,找工作困难,到商店或者其他医院等地方,遭到不礼貌的对待.也正是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政府立法规定:政府及私人机构聘请僱员、提供教育课程、销售货品及申请成为会社成员时,不能有种族歧视行为。职训机构提供的课程,及公私营医疗服务,要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翻译服务,否则可能被控种族歧视。
不过不管怎样的歧视,除非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讲明了不做某些人的生意,或者不给你这份工作,就是因为妳不是华人,不然的,很难判断是否存在种族歧视.走进电梯,身边的人退到远一点的地方,可能是因为嫌弃进来的是一个少数族裔,断定对方不乾净,有体味,但是也有可能退后的人是因� �不习惯和別人的距离过近,不管怎样的人进来,他都会后退.包括找工作,雇主如果只是告诉妳,因为你的资歷不行,很难判断是否因为自己的种族问题.同样,有很多雇主担心,自己会被戴上种族歧视的帽子,乾脆不聘请少数族裔员工,因为弄得不好,明明是工作表现不好,裁员的时候自己却被对方告上法庭.
处理种族歧视问题是每个国家和地区所要面对的,不过各地的出发点不同,比如香港的这条法例,被认为集中禁止种族之间的相互伤害,並不是主动的促进种族平等,有人建议学习新加坡的"种族整合政策(The 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 比如新加坡透过行政手段规定,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不能够划地而居,形成类似唐人街这样的地方,当局规定每栋大厦各种族住户的数目,超过了法定上限,就不能够再出售给这个种族的人士.在这样的措施下,不同种族的居民共同管理和分享设施,长时间下来,就能够避免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缺乏沟通交流的隔阂局面.
但是,不管怎样的措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比如,法国宣称自己不允许伊斯兰教女学生在公立学校戴头巾,出发点是要避免出现多数和少数这样的概念,让学生感觉到人人平等,但是引发了部分伊斯兰教徒的抗议,他们认为这样做,恰恰正是种族歧视的表现.
过去,香港的少数族裔是在这个地方默默工作和生活的,但是最近,却经常上街.尼泊尔籍人抗议一位尼裔人被不明不白地枪杀,5,000名菲佣示威,抗议才子陶杰的称菲律宾� �僕人国家.不过他们的声音从来都是香港媒体的次要新闻,有评论指出:这反映了一般港人的价值观,对少数族裔及菲籍外佣有前置性的歧视,不认为他们的不满与愤怒是值得重视的新闻。
確实,忽略,也是一种歧视的表现,但是这样的表现,是很难用法律来惩罚的.而法律只是做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比如要求让少数族裔的孩子进入主流学校,但是进入之后,他们怎样才能够融入这个团体,就不是法律能够做到的了,除了社会,也需要少数族裔本身的努力.以为一切都是应得的,同样也会把自己更加孤立.
立法过程中,不少团体认为,应该把內地新移民也罗列进去,不过政府认为,新移民未必认同自己是少数族裔,加上没有特定的文化,因此没有包括.不过既然说到新移民,相信更多的是区域歧视,这种情况在中国內地同样存在,而且还很严重.至於说到对少数� �族,制定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是优惠意味著不平等,其实能够做到真正平等,就足够了.
人在法国之三:不希望北约和俄罗斯发生冲突
Thu, 09 Jul 2009 11:02:00 +0800
作者:章文 | 评论(3) | 标签:法国, 北约, 俄罗斯
一直以来,我对法国与北约的关系很感兴趣。当年戴高乐宣布退出军事北约(保留政治北约成员身份),使法国超然独立于美苏两大阵营之外,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平衡作用。但是随着前苏联的瓦解,冷战的结束,整个世界处于美国一强的领导之下,法国的这一平衡作用消失了。
但法国并不甘心完全听从美国的领导,它期望通过领导欧盟的一体化,来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试图建立和军事北约平行的欧盟军事架构,并在上世纪90年代建立了法-德旅,这样便既有政治领导权,也有军事指挥权。但是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后,欧盟内部的分裂让法国的企图越发渺茫,尤其是英国对"欧洲军队"的组建并不热心。
萨科齐上台后,正值美国实力开始减弱之际,美国对欧洲态度 ��生变化,一方面美国做出妥协,同意法国军人出任军事北约高级指挥,对欧洲军队的成长"乐观其成"。另一方面,法国也认识到重返军事北约不会承担太多军事义务,但在外交上却多了一份力量,可以强化"体制内"的发言权和拍板权,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能更完整地充当"欧洲代言人"的角色。这非常符合法国想当欧洲领头羊的愿望。
但是,在北约的发展方向上,法国和美国是有分歧的。尤其是在对待俄罗斯问题上,法国还有德国是不希望和俄罗斯发生任何冲突的。而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计划,则是企图缚住北极熊,彻底使之臣服。
因此,当我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访问法国驻北约副代表时,该副代表对格鲁吉亚以及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事宜抱持谨慎态度,称这两国要完成一系列程序方可加入北约。如果说这是一句外交辞令的话,那 ��法国外长顾问的回答就很直白了,"我们认为,这两个国家加入北约,不是很急迫的问题。"
在和法国驻北约副代表告别时,我笑着说,"我有一个直觉,法国和德国是不会答应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会采取各种借口拖延其进程的"。该副代表耸耸肩,笑了笑,没有回答。
"我们要避免任何和俄罗斯的冲突"
——对话法国驻北约副代表
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戒备森严,前往参访前被告知,不能携带任何照相工具。6月29日下午3点(当地时间)左右,我们如约来到北约总部,看到28个成员国的国旗在大门口迎风飘扬。经过严格的安检,我们如约会见了法国驻北约副代表,就法国重返北约以及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进行了交流。
章文:法国为何要抛弃戴高乐主义,决意全面返回北约?
副代表:首先是因为,北约组织有了变化,过去强调集体防务活动,现在则强调战区以外的活动。法国的参与力度较大,例如在阿富汗。其次,法国要考虑欧盟和北约的平衡。有些盟友对法国信任不够,认为法国很重视欧盟防务,不考虑北约的行动。这样一来,法国就很难推动欧盟的防务� 策。在这两重背景下,法国决定重返北约指挥部。
章文:您所说的有些盟友对法国不够信任,主要来自哪里?
副代表:这是感觉的问题。一些盟友认为法国在推动跨大西洋关系上力度不够。
章文:是指和美国的关系么?
副代表:我没有说。但其他国家感觉到了这一点。
章文:有人说,法国做出重返北约的决定,是受2008年8月格鲁吉亚战争的刺激,害怕俄罗斯的威胁?
副代表:这种说法不确切。实际上在2007年8月底,我们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当时在法国召开的国外大使大会上,萨科奇总统全面介绍了法国的外交新政策。后来在2008年6月出台的法国国防白皮书时,萨科奇总统宣布了法国重返北约的决定,其中有一句话说:现在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法国重返北约。
章文:法国重返北约,有什么样的战略考量?
章文:革新北约是一件大事,美国的态度怎样?
副代表:我们不断地和美国进行磋商,他们的态度比较积极。但目前来讲,表明各国的立场还为时尚早。
章文:欧洲内部的反应如何,例如德国的态度?
副代表:在革新北约问题上,法德两国在不同层次上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立场非常接近。比方说在格鲁吉亚以及乌克兰问题上,法德立场一致。例如在今年4月,法德两国联合举办了北约60周年庆祝峰会。法德两国还一起推举了新的北约秘书长。法德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章文:刚才您提到了欧� 防务和北约,有外界指出这两者需要一些协调。
副代表:的确如此。在同一个战区,欧盟和北约同时运行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解决。我们设想可以进行一些分工,例如从地理和功能上进行分工。比如说北约光负责军事行动,而欧盟则负责民间行动。不过,对我们来讲,这种区别是很难的,要看每个地方具体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例如在黎巴嫩,开始我们认为北约必须参与,后来发现因各种原因,北约参与进去比较难。
章文:那么在阿富汗呢?
副代表:在阿富汗问题上,北约希望阿富汗的邻国参与进来。阿富汗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恐怖主义,二是毒品贩卖。中国可能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
章文:在阿富汗问题上,北约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前景如何?
副代表:去年底,法国召开了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这次的阿� 汗问题国际会议是为了协调有关国家在阿问题上的立场,参加会议的有阿富汗邻国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本地区国家代表俄罗斯、土耳其、沙特、印度,还有包括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我认为,北约和上海合作组织在阿富汗的民间和军事方面都拥有合作前景。据我所知,北约国际秘书处和上合组织有交流。
章文: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法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副代表:法国的立场很明确,支持北约东扩。但是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问题上,法国认为它们两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加入北约。
章文:这和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有关吗?
副代表:谈到欧洲的安全,俄罗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我们要避免任何和俄罗斯的冲突。不然,欧洲很快就有冷战气氛。6月27日,北约成员 ��外长和俄罗斯外长在希腊举行非正式会议,这是去年格鲁吉亚战争以来的第一次最高级别对话。会议就阿富汗局势、打击索马里海盗、反恐、禁毒等领域进行磋商。这些领域必须要俄罗斯参与才能有效。在这次会议上,北约也很明确地重申了立场:在格鲁吉亚领土问题上,北约和俄罗斯有分歧,北约反对俄罗斯的立场。可是很遗憾,联合国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向俄罗斯施加压力。
章文:此前,北约表示愿意和俄罗斯共同研发导弹防御系统,这个还会继续吗?
副代表:北约一直希望如此,但是自从去年格鲁吉亚战争以后,俄罗斯就中断了和北约的合作。不过,我们认为俄罗斯会对继续合作感兴趣的。
google的弥天大谎
Thu, 09 Jul 2009 09:58:00 +0800
作者:萧渔 | 评论(15) | 标签:google, chrome, os, 云计算, microsoft
这一次,google明目张胆地作了一回恶,它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把所有人都耍了:自2007年始,业内就有传闻google在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而google一直矢口否认,虽然其后有android推出,但毕竟只用于手机,人们真的以为这个网络巨人不会在桌面操作系统上对microsoft发起正面冲击,但没想到,google其实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在今天(美国时间7月7日)突然宣布即将推出Chrome OS–一个以Linux为内核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对于google的这一恶行,一定有些人恨恨地想朝它扔臭鸡蛋了,不过我想,更多的人扔过去的会是火红的玫瑰和道道秋波。
且先让我们看看google对这个新操作系统的介绍吧:
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精巧的操作系统,它最初会针对上网本。在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将开放它的源代码。在 2010 年下半年,运行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的上网本就将被带给我们的消费者。我们已经与合作伙伴讨论过这个项目,并将很快与开放源代码社区合作,所以选择现在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愿景,以让大家了解我们正在努力成就的目标。
快速、简便和安全是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的核心特质。我们正在将该操作系统设计得更快速更精巧,数秒间即可启动并将您带入互联网世界。用户界面最小化以避免掩盖您的个人风格,而大多数的用户体验则将发生于网络之上。就像我们为谷歌 Chrome 浏览器所做的一样,我们要回归本来,彻底地重新设计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的底层安全架构。如此一来,用户就不必再应对病毒、恶意软件和安全更新。一切皆由系统搞定。
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可运行于 x86 和 ARM 芯片,并且,我们正与各类原始设备商合作,以便于明年为市场带来许多的上网本选择。谷歌 Chrome 运行于一个新的基于 Linux 核心的窗口系统,其软件架构十分简单。对应用开发者们来说,网络即是平台。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将自动运行,而新的各种应用可由您最喜欢的网络语言编写。当然,这些应用不仅可以运行于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也可以运行于 Windows、Mac 和Linux 上的任何标准浏览器,从而令开发者拥有任何平台上的最大用户基数。
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与 Android 无关。Android 从设计之初就跨手机、机顶盒和上网本等多样终端而工作。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则为那些花费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的用户而设计,与此同时,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被设计用于装备从小型上网本到大型台式系统在内的各种计算机。谷歌 Chrome 操作系统和 Android 有一些领域重合,因为我们坚信选择驱动创新,并让包括谷歌在内的每一个人受益。
(以上内容来自Google黑板报)
这份简短的描述已经将google的野心暴露无疑,它不仅要做互联网内容的入口(google的搜索服务),还要做整个互联网的大门(chrome os),每一个想进入互联网这片自由乐土的人都不能绕开google前行,自古华山一条路,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当然几乎可以肯定,google的这个操作系统不会收费,同android一样,它会被免费发放给各个计算机厂家,并向所有普通用户开放,通过这种手段迅速抢占用户,在形成一定用户规模后,利用自己擅长的非强迫式广告和专业级服务取得盈利。而google敢于在此时挑战microsoft霸权的勇气其实来源于云计算的日趋成熟,google一定看准了云计算美好的未来以及这种网络服务形式对windows系统的零依赖性,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google特别重视chrome浏览器的javascript性能甚至为此单独开发一个新的渲染引擎–因为云计算将大量使用javascript进行操作,速度太重要了,而我们伟大的microsoft在这点上又一次因反应迟钝而大大落后了。
我真佩服google的� 调行事和极清晰的战略思路,一出手便如小李飞刀般稳、准、狠,令对手猝不及防,但未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microsoft就如大欢喜菩萨,身体庞大,行动迟缓,可皮够糙,肉够厚,怎会轻易被砍死?所以,一场持久战不可避免,让我们开心地看两位绝顶高手过招吧,也许还会有群殴呢。
PS:google在Michael Jackson葬礼这天宣布Chrome OS诞生,是因为其一贯低调的性格,还是有什么其他目的?难道说Chrome OS是MJ的转世灵童,未来将如MJ一般成为The King of OS?可怕的google啊!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