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瘟疫蔓延后的童贞
Fri, 07 Aug 2009 10:01:00 +0800
作者:Eleanor | 评论(0) | 标签:爱在瘟疫蔓延时, 马尔克斯
如果你看见一个人在你眼前不幸跌倒,你脱口而出:"天哪!你竟然有幸与大地母亲甜蜜拥抱。"那么,你的话完全具有了英国文学中的独特讽刺风格,这是一种英格兰式善意的讽刺,话语中不会过多揭示显现别人的缺点或丑态,却能通过看似讥讽的话语达到赞美和安慰的效果。
平静的马尔克斯总喜欢以异常优雅的姿态在你的面前摔碎一地温柔,无疑,看他的小说,对于我这种爱情白痴而言是种极具讽刺性的折磨。于是,我放弃密密麻麻的文字,最终决定选择电影。
Mike Newell执导的《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上演着一个男人执著一生守候他终生所爱的爱情史诗,起初我是怀着对爱情电影特有的浪漫期待点开了它,可是当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几分钟之后,却在一个缓缓转动的电扇下发现一对正在痴缠的男女——那个白发斑斑的糟老头和一个年轻女学生——他的远房亲戚的女儿。我迅速点至影片结尾:还是这个糟老头,和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婆躺在一起,并异常诚恳地对她说"我一直为你保持着童贞"。
这个糟老头就是影片男一号Florentino Ariza,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只擅长写情诗的三流诗人,继承了他父亲的德行和他叔叔的遗产,成为别人心目中"有头有脸"的人,可他却像狗一样的爱着一个女人,同时也像猫一样不断偷腥,他轻车熟路地穿梭在不同女人之间,却又自认忠贞不二地爱着那个叫做Fermina的姑娘,在他的身上,同时具备了狗的忠诚和猫的灵敏。
这个叫做Fermina Daza的美丽姑娘,她在美丽的南美小城遭到多产诗人Ariza用华丽的字眼不断勾引,所幸的是,在她被那些情信蒙蔽双眼的时候,她的父亲跳出来隔断了他们的爱情。
接下来,且看马尔克斯怎么摔出一地温柔。
诗人在失去菲尔米娜之后就去找他的叔叔——那个有钱的穷人,他告诉叔叔自己想成为有头有脸的人,让所爱的女人看上自己,并坦言爱情是他唯一的兴趣。从他叔叔的口中,我们得知,他的种种表现,并不是对爱的执着,完全是遗传所致。他的父亲皮奥临终时曾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为爱而死",讽刺的是,皮奥一生却是风流快活,在纵欲无度中死去。诗人毫无遗漏地继承了皮奥的一切,在他的记载中,他有过623个女人,他把那些女人当做是对菲尔米娜执着爱情的镇痛剂。(天哪,这个用药过度的疯子。)原本单纯浪漫的爱情,就这样被马尔克斯笔锋一转,变成了不知是喜是悲的荒诞。
Ariza和那些女人做爱的时候问她们"什么是爱情?"一个女人告诉他:"不穿� �服所做的事情都是爱情,精神的爱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在腰部以下。"这也正是他想说的divided love (分裂之爱)。显然,Ariza在为身体的背叛找借口,或者说,这个疯狂的诗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朝思暮想之后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人格分离",哦,上帝,这些真是荒唐的理由。
孤独守候的故事在国内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那个和才女林徽因毗邻而居的岳金霖,他没有623个女子相伴,也能为爱坚守一生。就像守护一座灯塔、呵护一眼清泉,用洁净而明亮的双眼看着心爱的人儿幸福度日。我不得不承认我无法接受历经623个女人之后的童贞,即便他有着孩子般纯净的心灵。Ariza最后那句"一直为你保持童贞"是对之前623个生殖器的无耻忽视,不知道马尔克斯安排这些女子出现,究竟是想赞美孤独?还是想安慰孤独?不可否认,623个女子是对"一生孤独守候"的滑稽讽刺,亲爱的马尔克斯,这位优雅的绅士,在此巧妙地运用了英国文学� �经常出现的仁慈讽刺,正如他常摔碎温柔,却不忍砸伤任何人,反而会称赞你看着他摔时的坚定眼神。
咖啡·读书·广告
Fri, 07 Aug 2009 06:54:00 +0800
作者:newlight | 评论(0) | 标签:经典小说, 广告
最初注意到这个广告是在报刊上看到Greg Wise 担任主角的平面广告。广告中,Greg Wise 坐在沙发上,背景是色调温暖的客厅,左手执一本书,含情脉脉地看着读者,配上文字"Are you sitting comfortably? Then I will begin."
他右手上拿的一杯咖啡透露出广告主题--法国咖啡品牌 Carte Noire 。
Greg Wise 是英国演员,演出的电影电视不少,不过最著名的应该还是在1995年李安导演的《理智与感情》(Sense and Sensibility)中演 Willoughby。因为这个原因,我对他手里的那本书产生了兴趣。从封面设计上看(黑色背景,白色横条,特别是封底的小小橙色标志),是"企鹅经典" 系列(Penguin Classics)。好奇心起,我去查了一下这一系列的书,从封面封底图片看,并不是我想像中的《理智与感情》。
顺着广告中印出的网址 www.cartenoire.co.uk ,我才发现这个 Carte Noire Reader 是一个系列广告策划,邀请了3位英国男演员 Greg Wise、Dominic West (最著名的演出是美国系列剧 The Wire、最近主演了BBC的Breaking the Mould)、Dan Stevens (BBC 2008年版 Sense & Sensibility中的 Edward),分别朗读几本经典小说片段,每段几分钟长,在网站上播出。在平面广告中 Greg Wise 阅读的,应该是"企鹅经典"系列中 Thomas Hardy 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在他朗读的系列中,还有张爱玲的《色·戒》(当然是英文版)。到今天为止,网站上已有18段朗读视频。从书籍的版本选择上,显然英国企鹅也有参与这一策划。
据这里的报道,这是 Carte Noire 今年在英国的广告策划之一,主要针对的是女性顾客--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选择了这3位外形英俊、声音性感的男演员。近年来英国人喝咖啡的习惯越来越风行,Carte Noire的这一广告,借助经典小说,确定自己的高档定位。
在我看来,这种传统的平面广告加"病毒式广告"(viral marketing)的方式,成功的关键当然是读者/顾客愿意上这个网站看这些视频,同时含蓄地传递广告信息:在视频中,镜头会有意无意地慢慢扫过沙发桌上的几本经典小说……和咖啡杯,让人觉得有益而不是反感。书香配上咖啡香,在这里是个绝妙的组合。
原文链接:http://taohuawu.net/2009/08/05/carte-noire-reader-ad/
外语新政,标新立异
Fri, 07 Aug 2009 01:53:00 +0800
[1]外语新政 标新立异
根据某媒体报道,云南昆明市的公务员每周有三天要接受五门外语教育,外加普通话和电脑培训,并将这三项水平的高低作为公务员升迁与提拔的考核依据。
《东方日报》的文章认为,公务员的好或不好,不在于他们外语讲的多流利,而在于是否得到老百姓的认同与支持。
不切实际强地让公务员学习英语、泰语、缅语、老挝语、越南语,还不如加强公务员各种法律的教育。文章认为,以改革之名,博取个人名誉狂捞政治资本的投机者应该受到坚决反对。
– ‐‐——– ‐‐——– ‐‐——– ‐‐——– ‐‐——– ‐‐——
[2] 朝鲜下一步:"改革开放"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问平壤,并和金正日会谈,两名美国记者也得到了人身自由。《信报》张力的专栏文章认为,这只是表面文章,现实是美国已经无奈地接受了朝鲜拥有核武器的事实。
文章说,下一步朝鲜将会大规模调整政策,以中国、越南为榜样,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引进外资,将以中国、南韩、日本的资金为主。
– ‐‐——– ‐‐——– ‐‐——– ‐‐——– ‐‐——– ‐‐——
[3] 澳门赌场业风雨再起
《信报》文章称,澳门新一轮赌业争霸战即将开展。
说澳门的赌业,一定要了解几个响亮的名字:何鸿燊、金沙、永利、拉斯维加斯。何鸿燊是称霸澳门半个世纪的赌王,金沙、永利引进自自拉斯维加斯的赌业集团,拉斯维加斯是一个日渐衰落的美国著名赌城。
在金融危机与美国允许各州开放赌业的双重打击下,拉斯维加斯前进的道路充满艰险,谁料危中有机,澳门却成为美国赌业大亨翻盘的宝地。一是每年有超过两千万人次从内地前往澳门自由行,二则美国的原装行货赌场吸引力不可比拟。
消息称金沙、永利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划到香港上市,意在以澳门为基地,放手一搏,连台好戏就在后头。
– ‐‐——– ‐‐——– ‐‐——– ‐‐——– ‐‐——– ‐‐——
[4] 图说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595/3795076065_1572a2c731.jpg
– ‐‐——– ‐‐——– ‐‐——– ‐‐——– ‐‐——– ‐‐——
□ 每天乘坐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8/foreign-language-new-policy/
警察逞威风,教授泄怨气
Fri, 07 Aug 2009 00:09:00 +0800
作者:吴澧 | 评论(3) | 标签:奥巴马, 种族歧视, 哈佛
上星期四(7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了一场全国注目的"啤酒峰会"(题头图)。与会者不是俄国总统或印度总理,而是哈佛大学的黑人教授亨利·路易斯·盖茨,还有哈佛所在地剑桥的白人警官詹姆斯·克劳利。
"峰会"前两星期,也是星期四的7月16日,盖茨从中国旅行回来,门锁打不开,他试图撞门进去。邻居报警,以为有人撬窃民居。赶来察看的警官克劳利,和盖茨吵起来。克劳利以"行为不检"的罪名,将盖茨逮到警局,由此触发一场关于美国当前种族关系的大争论。奥巴马也跳入搅水,称克劳利"行事愚蠢"。结果平民大反弹,认为总统如此公开批评,未免过分。奥巴马的民调好感率居然下降。所以他请两位来谈谈,就此结束这场争论。
这盖茨可不是等闲之辈。有人说他是美国段数最高的黑人教授。这里只讲一件笔者知道的事。若干年前《纽约时报》请作家们推荐二十五年来的最好小说,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逊的《宠女》中了头牌。这本书在1987年出版后,虽然普遍看好,却没有得到当年的全美图书奖。盖茨串通了四十八名黑人作家和文学教授,写公开信抗议并联名向普利策奖推荐。第二年,普利策小说奖真的给了莫里逊。再五年,1993年,以《宠女》主打,莫里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虽然盖茨不是诺贝尔评委,但他的"第一推动力"居功厥伟。而在盖茨的文学评论里,莫里逊长期处于中心地位。
盖茨主编过各类黑人文集几十本。或许因为在黑人文本中浸渍过久,当克劳利看过他的哈佛工作证,再要他显示驾驶执照并出屋谈谈时,盖茨居然不顾资深教� 的身分,用贫民区黑人对抗警察的话说道:好啊,我出来跟你老母谈谈。
奥巴马其实该说克劳利警官"行事刻板"。看过有照片的哈佛工作证,那就可以走了,难道教授会撬窃?为什么还要看写有住址的驾驶执照,非要让盖茨证明他确实住在这儿,以至激起盖茨遭"歧视"之感?不过美国警察确实行事刻板——盖茨或许要用后现代流行语,称之为"单向度人"——如果看驾驶执照是当地警局的执法程序,他就非要看驾驶执照。你不给他看,还要骂人,他就认你"行为不检"逮起来。
所以本人经常告诫那些初到美国的同胞:如果有事被警察拦下,千万不要玩中国式小聪明,要看身分证明时讲什么护照放旅馆里了。你有身分证明,知道你是什么人,警察通常只是开张传票,请你换个日子去法院讲清楚。如果没有证明还要嘴硬,警 ��有权将你逮进去。囚室里说不定还有个体重是你两倍的黑大叔非志愿陪房,半夜里把你当媳妇儿用了。那才叫犯不着,犯不着。
(本文已于今日见报)
《寂寞钢琴师》:天才总是寂寞
Thu, 06 Aug 2009 22:22:00 +0800
这是一部老电影,07年的。
曾经听听朋友推荐看过《海上钢琴师》,今天又一次走进钢琴这个主题,熟悉中带着陌生。
这是一位天才型的钢琴者,也许冥冥之中天才也代表着孤独和悲伤。每件事物总是存在着两面性,美好的白色和暗淡的灰色,当灰色慢慢笼罩到心灵的世界时,就诞生了悲剧,姑且说成美好的凋零。
他的名字叫做Luca Flores,一位兼具古典音乐气质的爵士乐钢琴者,他用他的音乐打动了无数的人,却最终没有打动自己。。后人可以告诉我们他的所有:
Luca Flores用音乐向所有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告别,
他的钢琴娓娓道来,一生中曾经历过的所有。
爵士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每一颗音符,都隐藏着故事。
- 沈鸿元(台北爱乐电台〈FM99.7〉「爵士夜」节目制作人暨主持人)
自他指尖流泄而出的乐音,总是让人心碎。
这位意大利爵士钢琴手,在音符间寻寻觅觅生命的出口与人世的纯真之美,
却忘了他敏感纤细的灵魂,难以承受太多的哀伤。
直到乐声嘎然中止,以及,许久以后的现在,
我们仍难忘记这位以灵魂来演奏音乐的Luca Flores。
─ 旅法作家 / 彭怡平
两位的评价,可让我们对他有更深入的认识。
下面让我们带着点点的了解走进电影
电影的开始是他的童年,童年的他,同样的无忧无虑,不同的是还带着一丝深邃和沉默。
当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在一边玩耍的时候,他却静静地站在海边默默的注视船夫出海,然后一步一步慢慢的追随而去。那时候他总是跟妈妈在一起,妈妈很疼爱他,妈妈是他的唯一,父亲将他们安置在非洲,自己在世界各地忙碌,他对父亲是有些许憎恨的,倔强的他宁愿躲起来也坚决不去给父亲送行,在最后的绝笔信中,他说:自己也许是对父亲要求的太多了。可以看出他对父亲是失望的,他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在了母亲那里。
老天总喜欢和我们凡人开玩笑,他的甜蜜一笑,却带给了他无穷的悲伤,母亲在回他的甜蜜一笑时 ��汽车失去了方向,死神将母亲带走了,他将这一切都揽入了自己小小的心灵。
长大后,他成了一名卓越的钢琴家。是天赋造就,抑或是和母亲的最后一夜, 让钢琴成为他的所有。他用灵幻的指触奏出了属于自己的带着悲伤却震撼人心的音乐。古典乐,他弹拉赫马尼若夫,留下了掌声这一无言的肯定。
他的转折是爵士给予的,当听完那一片爵士后,他找到了信仰,他对爵士充满激情,他的悲伤融入爵士的舒缓,带给人一种全新的享受,他的音乐具有一股勾人心弦的力量。爵士中,他找到了爱情,一切是如此美好。
音乐给了他一颗敏感的心,却也将他带向了另一个世界,对母亲的愧疚是他永远没有能走过的一道坎,在愧疚中他越走越深。他也努力去忘记它们,想让充实带走这种内疚,不让自己被负面的思考淹没,他一直弹琴。
脆弱的心最终没有承受住这不可承受之重,他越来越迷失了自己。也许选择了敏感也就选择了脆弱。
他重新走上了自己小时候的足迹,� 寻找那失去的记忆。一开始的他,慢慢的走出了自己的阴影,给父亲和兄弟姐妹的信中充满了希望。当来到曾经的住处时,一切又变得如此脆弱,希望一下子被打到了深渊,无法捞起的深渊。"一切都是他的错"重新主导了他的思想,此时的他,就像秋天的一片叶,随时都可凋零。
电影中,他无神的走向一条巷子,那弱不禁风的背影,让人产生无限的怜悯。
坐在录音室的钢琴前,留下了自己最后的三首曲,最后一曲亦电影的主题曲:How Far Can You Fly
翻译过来就是"能飞的有多远"。这也是他一生的疑问,人生能走多远?为何无法飞翔?
带着疑问他选择了默默的离开,不让自己给世界带来任何烦恼,我们知道,他留下了许多
电影最后的遗言中有这么一段话:
音乐诉说灵魂的语言,语文有时会令人混淆,但音乐能飞上天堂也能坠入地狱,或在地狱边缘飘荡,我爱那些用一生最后力气,挥洒每个音符的音乐人……
他用一生的力气去挥洒每一个音符,却永远也无法走出童年那一段刺耳的朝天空转的车轮声。
他能飞得多远?仅仅只有钢琴知道。
——将孤单化为音符,为生命找到出口
这是他生命的意义。。。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