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桃花扇底是流离

Thu, 10 Sep 2009 12:53:00 +0800

作者:青桐 | 评论(3) | 标签:候方域, 李香君

去年冬天,正遇降温,我被一阵北风卷进河南商丘。叶落中原寒冬,满地霜冻。

商丘人建造了翡翠楼那样的假古董,想证明李香君随夫归故里。李香君到底在南京栖霞出家,还是以侍妾的身份住进商丘侯府,一切都扑朔迷离。

又有好事学者们著书立作,争辩候方域在顺治八年参加清朝科举考试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此事也是莫衷一是。

后一件事不重要,真相就是候方域确凿无疑参加了那次乡试。参加乡试就算是"降清"、"仕清"了?也许是上有高堂,如果不应乡试就会株连父兄,或者是正逢壮年不甘以前朝遗民的心态了度此生,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自小接受正统儒家教育,不得功名,枉为男儿。

前一件事反倒成了永远的谜局 ��种种关于李香君随夫归乡的野史传闻都不足以为信。由于李香君的名妓身份,候氏家谱里不可能有记载。候方域著书数十卷,提及李香君的仅寥寥数笔,而所撰的跟李有关的一切文字里也没有提及她的归宿,更难寻觅有关爱情的痕迹。

对于一个中国古代的正统士大夫来说,著作中不过多涉及妻妾也属正常,仕子们岂能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但是疑问来了,李香君在候方域的生命世界里真的那么重要吗?文学作品《桃花扇》改造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候方域,孔尚任的《桃花扇》用名士的浪漫风流掩盖了人生的流离悲苦。李香君会不会是候方域生命中的一个凄美的音符,而孔尚任却把一个音符扩写成了全部乐章?

都说女人爱慕虚荣,公正地说,其实更贪恋虚荣的是男人。女人要的也就是几件光鲜衣衫和名贵首饰,男人要的是空间� �的疆域辽阅和时间上的青史留名。政治能满足男人的虚荣心,政治宏伟,政治高深,政治肮脏,总之政治诱惑男人。

为了政治,一朝又一朝,上上下下的层层官员们都在忙碌着,官场上,从来都显得那样地浮躁不安。

男人容易被女人诱惑,男人更容易被政治诱惑。政治里有功名,政治里有权力陶醉,政治里有理想与抱负,政治里有"力比多"生命力的释放。

候方域是拥有健强的"力比多"生命力的男人。14岁,一般人尚为懵懂未开的顽童,而候方域却以少有的大气吟出"自居风霜气,终非燕雀情"的句子,一气磅礴啊,其超人的文学才华及高远的宏图大志跃然欲出。文学上是正宗的儒生见地,主张以《诗经》的风雅之道为宗旨,以盛唐的杜诗为典范。

候方域也是典型的受政治诱惑的男人。少年时随父游� 师,才名播于公卿间,青年时代金陵赶科场,主盟复社成为首领,继而返乡组建雪苑社,他主持的那些文学活动本质上也是政治活动的一种依托。再回南京,抨击阉党,议论朝政,遍交江南名士,指评当世人物,一派雄视当世,舍我其谁之意。舍不得上前线杀敌,索性就在身边"杀敌",与阮大铖不共戴天,为躲避阮大铖缉捕,漫游嘉兴流散苏州。这些政治较量的同时,大明江山也在党争与清谈的喧嚣声中加速崩塌。甲申之变李自成起义攻破商丘,候氏一族二十余人死于劫乱。不久,候方域再遭阉党追捕而入扬州史可法军中,又被推荐为徐州高杰军监纪推官,随高杰北上抗清,亲历战局。生逢乱世,人如草芥,时代风云激荡,江山万里尸骨,而这位候公子关注世事的豪情不减,在挽救大明王朝的政治疆场上挣扎,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说什么复� �领袖,说什么倜傥才俊,他侯方域现在的模样就是一个混迹在逃难潮流中的瑟缩书生,在乱世的死人堆里滚爬。

欲想激浊扬清,世道越激越浊,越搅越浑。

要改朝换代了,生命是喋血的史诗,在政治的浊流中颠沛流离,桃花扇底藏着的不是风流婉约,是一生的流离啊。情爱只是冗长压抑史诗中一小段舒缓的过渡。为政治而科考,科举如重负,一旦失利,更加愁肠百结,更何况是风雨飘摇的明王朝的末梢,科举应试就算金榜题名命运也照样绝望无常,纵酒狎妓成为缓解紧张的一种方式,这也就有了明末"嫖妓不忘忧国,忧国不忘宿娼"之说。正是在这种任性中,遨游于金陵佳丽之地,驰骋于诗酒声色之场,复社公子候方域自然也不能免俗,只不过,他遇到的是秦准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在胭脂香粉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铁骨铮� 、漠视权贵、知情明理。把才子佳人的生离死别置放在江山之恨、故国之思的浓烈底色上,这是孔尚任唯美的技术处理,桃花扇底送南朝,悲凉啊!

带着李香君"不复歌"的承诺,候朝宗就这样一去不回。那时他不出22岁,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已过了大半。而据他的《与田中丞书》中的表述,他与李香君自桃叶渡别后已"不复更与相见"。李香君的故事和她的歌声一样,随着侯的离开而结束了。至于后来是不是被候公子接到归德老家,只有天知道了,反正,昔年别君秦准楼,冷香摇落桂华秋,候方域的书文中未曾再提起这位薄命红颜。

候方域的生命终止于36岁。残年的心境凄凉悲惨,万般滋味。天翻地覆,物是人非,兴亡之感,黍离之忧,修建壮悔堂,著《壮悔堂文集》,悔功业无成,悔壮志难酬,悔少年性情,对自己不保名� 参加顺治八年乡试一事,更是耿耿于怀,乡试之后,痛悔失足,抑郁自责,积郁悲伤。旧时的相识,战亡的战亡,自绝的自绝,归隐的归隐,削发的削发,俯首的俯首……自己蛰居乡园,然人生多舛,终无法远离世事困拢而独承难言之隐,心境尤为复杂,每每忆及江南的往事故人,更是惊心溅泪,悲愤难抑。烟雨南陵独回首,侯方域和江南士子们所效忠的大明以及他们发誓不与合作的大清,一切都过去了,都化作了云烟,化作了虚无。

记得在他上下求索的青春年月,他和他的同仁们痛惜而追随的那个大明江山已经腐败溃烂之至,官场风气恶劣,王朝无力回天,而之后一帮明朝官僚拥戴的南明弘光小朝廷更是荒谬绝伦,又有多少历史与天道的合法性,一样党争不断,内讧不已,搜刮掠夺,无意抗清。而江南士子们一定要为这个王朝誓死� 卫、竭尽忠诚,仅仅因为这个王朝姓朱?或者是汉人统治的王朝?其实,明王朝并没有给侯方域多少实惠,他的父亲虽说做到了户部尚书,但到后来被冤枉下狱,一蹲就是六年。侯方域纵然是满腹才华,但他面对的科举道路竟是如此的无奈与尴尬。他两次应试本应都是名列前茅,但一放榜就是名落孙山。他因参加复社反对阉党余孽阮大铖而几欲被杀。

想起那个时代的两个政权,一个割裂了宋以后就若断若续的文化命脉,一个弊政百出民不聊生,据说现在的各个历史论坛上明清之争硝烟弥漫。我无意作历史学家,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想,这争论的本身不就说明,即使是后世的我们,都不能肯定到底该做怎样的选择?

政治比人道更重要吗?政治比天道更重要吗?政治比人心更重要吗?

佛教里说,我执,法执。" ��执"指对自己身心的执着,"法执"指对于事物和现象的执着。这些书生们执着于自我,也执着于世相。

抵抗要看情势吧,投降也没有什么不对呀?天险山海关挡不住关外的战马,何况这道已经脆弱不堪的扬州城墙?史可法顽守城池,激发的是清军更疯狂的报复,扬州十日屠城,生灵悲嚎,大地一片焦土。名节真的那么重要吗?扬州城妇孺的生命就不比政治更重要?守与不守,为生命还是为政权?

也难啊,真难啊。眼见爱新觉罗家扫了中原,屠了江南,眼见堂堂列公蓄了发辩,着了异服。长江一线,吴头楚尾三千里汉家的江山,从此后归了别家姓,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只有冰冷的江风吹上满面纵横的老泪。再鄙薄功名的人,是硬汉男人,偏生容不得故土家园受糟践,容不得江山换主奴颜媚骨事异族。怒尔哈赤的子孙啊� �他要他们知道,炎黄的子孙不会这么臣服在他们的马蹄之下。

这些执着于人间政治的书生中也有看得破的,比如冒辟疆,就悄悄领着董小宛隐居、退去。虽然隐居,清廷征召的文书却一封紧似一封,但他偏偏不出来。统治者的手里沾满了征服他族的鲜血,朝堂上列公脚踩着累累白骨,这个混乱喧嚣的天下,他只想躲进小楼成一统。

候方域、冒辟疆,都曾是名满江南的风流名士,二人是"复社四公子"中的鼎鼎人物,当年满腹经纶,登高赋诗。在新的朝代中,老友们再也没有相见过,再也没有一块喝过酒、吟过诗。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

青桐的最新更新:
  • 右边的胡适和左边的鲁迅 / 2009-09-09 19:26 / 评论数(15)
  • 凯爷的招安之路 / 2009-09-07 23:39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走三线图志:陕南初行(24-25日)

    Thu, 10 Sep 2009 07:14:00 +0800

    作者:老虎庙 | 评论(3) | 标签:走三线图志, 安康, 旬阳, 摄影

    陕南有旬阳、安康两地。24日至25日我骑行到两地之间,襄渝走三线的使命就此意味愈发之浓。

    我虽出生陕西,直到随父母进京复职,此间四十一年却不曾去过旬阳,去安康也仅是走马观花而过。因此走安康、走旬阳成了此行第一期待。

    陕西地理从地图看,呈上下吊长形,上属陕北,下属陕南,中间地带则归关中,所谓八百里秦川,东潼关,西凤翔,两头一锁,成就了富庶一方又鼎盛一时的13朝皇都。但作为陕西人,大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省份似乎分"三省"而立。但凡陕西文化多以关中而论,陕北古时尚有三秦之一说,但说陕南,则排除在外,一架秦岭阻隔,南去又巴山横亘,成中国南北自然分界,也似乎分出去了陕南。你若是身处陕南,多的会以为是在巴山蜀国。

    如今我就旅居在巴山脚下,问起夜挡上烤肉的小贩:"你们有陕西人的感觉吗?"回答曰:"很模糊。我们这里更有四川的味道。"

    我现在是补发稍前些时的图片,安康、旬阳的印象就在此一一眼前。下面就是我所看到的陕西陕南——

    图26幁http://24hour.blogbus.com/logs/46102346.html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 淇水的老薛(走三线-13) / 2009-09-10 19:26 / 评论数(1)
  • 翻越大巴山(走三线-12) / 2009-09-09 06:18 / 评论数(6)
  • 走三线图志:关口一夜(22-23日) / 2009-09-06 19:03 / 评论数(4)
  • 我的行程(走三线-11) / 2009-09-05 07:37 / 评论数(1)
  • 留得多许是青白?(走三线-10) / 2009-09-04 07:58 / 评论数(4)
  • 返回顶部

    江湖是大傻哥的江湖

    Wed, 09 Sep 2009 23:07:00 +0800

    作者:米姆米姆 | 评论(4) | 标签:成奎安, 悼念

    我在重庆某211大学大院里长大。大概是地处偏僻,我小时候家里闭路电视的信号都差得离谱,CCTV什么的通常都很朦胧,而唯一总是清楚的频道就是校园电视台——如你所知,这种台每天除了一档每周一换的校园新闻以外,别的时间都在放录像。正是那个时候,我开始大量接触大傻哥和他那个时代的香港电影。

      

    那个时候的港片被我爸妈这辈人笼统地称为"鬼打架",用现在好莱坞时髦的话来说就是"KILL EVERYBODY"。我印象中只要不是喜剧片,基本到最后除了男女主角等个别人,其他人都会全死光——不管是闹哄哄的枪战,劈里啪啦的冷兵器决斗,还是《古惑仔》里血淋淋的械斗。事实上,不管是作为大反派,还是作为主角的某个小马仔,每次大傻哥那极富特点的脸出现在银幕上,我心里就想这哥们准得死,而事实也多半如此。

      

    85后很多人都做过古惑仔的春梦,我也不例外:不管是在录像厅还是在影碟出租屋,抑或还是像我一样天天在家监守自盗,大家都是被这批打打杀杀的港片陶冶大的。我记得我小时候重庆的黑帮都流行剃光头(大概是经济欠发达,和北方大城市穿正装砍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好多无业游民剃个光头往马路牙子上一坐,就表示自己出来混了。那个年头,每当看见光头,我妈就拉着我躲得远远的;要是哪家孩子剃了光头,那就意味着这个孩子"下滩"了,父母对他一定彻底失望。上小学的时候我一直很羡慕剃光头的人,在我心目中,他们才是真正英雄好汉,我爸我妈这样生活稳定的大学教职工都是没谱的人。初一那年,有一次我和几个哥们在大学操场上打篮球,来了几个大学生要抢我们场子。正当我们被吓得没脾气的时候,一个赤膊光头走了过� �,同时还抽出一把至少半米长的西瓜刀指着那拨大学生,撂下一句话:不想被砍就赶紧让——这下轮到那帮大学生没脾气了。我定睛一看,居然是我一个没考上中学小学同学——我当时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光头党在重庆也确实彪悍过一阵,我初中时候曾经见过十几个光头到我念的中学附近"掳人",最后在我们学校门口挑了一个人的脚筋,白花花一片,吓得放学了大家都不敢出校门。重庆黑帮是确有其事的。在重庆,匪气的袍哥文化和大傻哥的港片一样,是大家非常推崇的榜样,充老大、装耿直、拉帮派在那个时候的重庆人中是一种很普遍的风气:学生中更不例外,每个班都要排出个老大老二老三。我念的中学在重庆算是排得上号的好学校,这种风气造成的结果便是大家都没有正经出去混,却都爱表现自己混得如何如何好。有一次隔壁班有两个哥们利用课间十分钟掐了起来,两个人都在众人的簇拥下猛放狠话,一个说我们家都是黑社会的,另一个则咬定"红高梁"(我在那个区名声在外的一大黑帮)的谁谁是他哥们,两人约定下午放学后组 ��人在校门口群殴——非常遗憾,这次气壮山河的群殴最后竟演变为了一场尴尬而赤裸裸的单挑,两个人甩膀子拍胸脯脱衣服对峙到天黑,最后还是没打起来。

      

    可无论如何,大傻教给我的江湖情结算是在我心里种下了。这个和所谓的黑帮情结、三国情结、武侠情结都不一样,这个江湖是纯粹尚武和反智的,没什么弯弯绕,拼的都是肉,玩计谋的都是大坏蛋。当我后来得知自己考了一个足够我去北京上学的高考分以后,我给自己的第一个礼物就是一个光头,那个我想了很多年都没敢剃的光头。事实上,经过了好多次严打之后,重庆的黑帮一直都在,但光头党早已是昨日黄花;等我长大才发现,没有真正的黑帮会傻到用发型标榜自己,如同没有一部影片会请满脸横肉的大傻哥当男一号。

      

    对于我们这拨85后来说,大傻哥出演的一系列影片贯穿了我们认识社会的全过程。我们愈发觉得,港片里的那个江湖其实只是存在于我们心目中的一个幻象——从某一天开始我们发现,身边的江湖并不像港片里那么简单粗暴,生活永远不会像港片里那样快意恩仇,坏人们也不会像大傻哥一样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真正的黑帮远比打打杀杀来得复杂。现在回头看那个时候的港片好多真是垃圾,从头打到尾,对人物完全没有刻画的概念,更不用说大傻哥这样的万年配角——作为一个演员,大傻哥真是靠脸吃上了铁饭碗,他根本不需要施展任何演技,往那一比划就成了。事实上,那些港片里的江湖,也只有大傻哥这样的人才能生存下去,因为它本身就单纯得如同一个童话故事——在那个江湖里,大傻哥的脸就是王道。香港电影这十几年,主角换了� �几茬,但配角却总是那么几个:大傻哥,吴孟达,还有好多看着脸熟但是叫不出名字的。江湖里的几个主角永远都只能红极一时,可巍然不动的却是大傻哥这样的脸谱男。那个打打杀杀的江湖,永远都只属于大傻哥和他的朋友们,不属于今天的陈浩南,明日的小马哥,后来的周星星。大傻哥们在这部片中倒下去,又在那部片中站起来,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在那个我们以为砍人和打架就是潇洒的年代,大傻哥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早已经无法替代。

      

    如果把大傻哥和他出演的这些港片都比作大哥,如今我们这些小弟如今也到了走上社会的年龄,我们开始对社会的残酷了然于心,再不敢去嘲笑这样那样的俗话,更不能随便像电影里的大傻哥那样钱多烧包、逮谁掐谁。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大傻哥就是我们当年一个纯纯的梦,如同我的第一个理想是当游戏机房老板一样,现在说出来连冷笑话都算不上。大傻哥的去世,注定不会像张国荣去世,大家都在KTV里唱《当爱已成往事》;也不会像迈克杰克逊离开,好多人在夜店里学他的舞步;更不会像罗京老师归西,骨灰能埋进八宝山革命公墓——顶多只有一些当年不争气的小混混,或者连小混混都没当上的人,对着电脑心中默默难过一下。

    米姆米姆的最新更新:
  • 小众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 2009-08-31 10:31 / 评论数(4)
  • 黑夜里的城市 / 2009-08-24 22:31 / 评论数(2)
  • 8月8日的AV / 2009-08-08 21:29 / 评论数(1)
  • 为贝帅叫好 为曾哥加油 / 2009-08-02 10:02 / 评论数(3)
  • 三个人的十年 / 2009-07-28 09:51 / 评论数(9)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