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一场标签化的战斗

Mon, 01 Jun 2009 15:16:00 +0800

作者:陈季冰 | 评论(12) | 标签:时事观点

【季冰按】今天一早看到新华社的报道,湖北省恩施公安机关对"邓玉娇案"的侦查已终结,认定她用修脚刀刺死邓贵大刺伤黄德智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我查了一下,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刑法典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不过,根据以往的案例,被判定防卫过当后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属于少数。邓玉娇是致人死亡的,估计就属于这个少数之列。但新华社的稿子里还有一个伏笔:"案发后,邓玉娇用自己的手机拨打110报警,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具有自首情节。"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判断,邓玉娇即便被判3-5年的刑,也多半会� �得缓刑。也就是说,她不太可能坐牢了。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最终还要听法官大人的,而且一个好的律师仍然是需要的。但不管怎样,我们应当为玉娇感到高兴。

以下是我在端午节当天写的一篇文章,当时尚未结案,因而文章有些地方可能已经不合时宜。不过我也不想再修改了,今天挂在这里,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纪念。

没有什么比"邓玉娇案"更能广泛而深刻地展示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所呈现出来的法治缺席的社会土壤以及由此孕育的标签化的民意的全貌了:身份暧昧的女主角是一个逼良为娼的不善制度下的弱小而又刚烈的反抗者,满身酒气、把厚厚一叠人民币甩向她的男主角则十足暴露了那些依靠权力牟取不义之财的恶霸爆发户的嘴脸。而在男女主角的身后,站着一个极力试图隐瞒真相的司法和行政体系,以及无数个分贝不断提高的代表了民意和正义的舆论声音……

"邓玉娇案"当然不是一个偶然和孤立的事件,它是近年来一连串标签化的事件持续发酵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达到的戏剧性高峰——从猥亵小女孩的交通部"林专员"到与可恶的房产商沆瀣一气的"周局长",从哈尔滨夜幕下的警察与阔少到杭州大街上飙宝马车的"富二代"……一桩接一� 具体的案件都被贴上过类似的标签,以至于在当下的民意辞典里,像"城管"、"房产商"、"主流经济学家"、"精英"……之类代表职业或身份的名词,已经获得了与字面意思完全没有关系的另一种一往而知的含义。

所以我说,围绕上述这些事件所展开的事关"公平正义"的舆论交锋,实际上是一场场"标签化"的战斗。类似的情形历史上曾经不断上演过,所不同的是,在我们的时代,网络取代了传统社会的街头、广场的报纸,成为这场战斗的主战场。

就"邓玉娇案"而论,根据我个人的观察,这场可能将旷日持久的战斗眼下已进入另一个层次。我们看到,互联网上近日针对"邓玉娇案"的倡议、签名乃至义卖之类的活动此起彼伏。这实际上上意味着事态已从第一阶段的舆论"口水战"转向第二阶段的实际救助,而这一 ��变将使许多先前参与战斗的网民和时评家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困惑。

对绝大多数并不"在场"也未参与案件的评论者来说,先前他们是在以标签化的思维方式对这样一桩具体的案件发表标签化的意见。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评论多半是通过"邓玉娇案"这个例子来发表他们对抽象的"公平正义"的立场。例如,那些激情洋溢地说出邓玉娇"以修脚刀启蒙了我们"的人,实际上是伸张受迫害者反抗不善体制的权利;那些痛心疾首地追问"真相之门是否正在关闭"的人,本质上是在对现行的司法体系表达怀疑和抗议;而那些惹人嫌地一再呼吁"理性面对一桩刑事案件"的人,说到底是要把问题拉回到法治的况架内来解决……这些言说都只是态度,换了其他案件也仍然有效。

然而,一旦进入我所谓的实际援助阶段,需要的就不� �是态度,而是知识和能力了。不管网络上的倡议、签名和义卖的目标究竟是想要说服人大修改一项法律,还是施压公安改变看守和审讯程序,抑或筹钱聘用更大牌的辩护律师……总之,需要得到营救的对象只能是邓玉娇这样一个具体的人,不可能是"弱势群体"之类的抽象概念。这就要求人们必须直面这桩具体案件本身。我们其实已经看到,面对邓玉娇母亲和那两位自告奋勇的北京律师的奇怪表现,一向自信真理在握的舆论颇有些手足无措,竟喊出了"连母亲都靠不住"之类的昏话。归根结底,这些技术性的问题远远超出了民意的知识结构,因而显得非常不符合令评论者称心满意的那种标签化的逻辑。

"邓玉娇案"很可能因为引发一场空前的社会讨论和社会动员而成为2009年最重要的事件,这使我不自觉地联想起发生在19世纪末法国的� �雷福斯事件。限于篇幅关系,我在这里连对事件的过程作一概述都不可能。应当说,犹太军官德雷福斯被诬陷向德国出卖军事情报的冤案,不论是案件本身还是它背后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土壤,与"邓玉娇案"及其发生地——当代中国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然而,德雷福斯事件作为法国进入现代历史的标志,就像一块试金石,将当时社会上的所有力量——从传统的自由主义者到偏执的民族主义者,再到激进的社会主义者——都裹挟进来。这场观点斗争的战场从法院延伸到议会,又跃出议会,进入大街小巷和报纸杂志。可以说,德雷福斯事件帮助整个法国完成了一次全方位的社会动员。有历史学家为"知识分子(Intellectual)"的概念下定义的时候说,当著名作家左拉高声喊出"我控诉"的那一刻,现代"公共知识分子" ��生了。我个人对"邓玉娇案"的朦胧期待似乎也系于此。

对"邓玉娇事件"的相关当事人来说,这是一个法律事件;但对卷入这场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战斗的其他大多数人而言,这其实是一个政治事件。在我看来,"邓案"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政治涵义在于:由于不受限制的权力及寄生于权力之上的金钱的肆意妄为,使民众对现行的法治和行政体系充满了不信任甚至敌意,国家对新闻媒体的高度管制以及因此而来的舆论的不透明和不独立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信任,迫使他们转而寻求在这套体制之外解决问题和宣泄义愤的途径。于是,一个凭一己之力除暴安良的"烈女"、"女侠"、"女英雄"……的生动的文学形象便脱颖而出。在广大网民心里,邓贵大倒在血泊中那一刻所发生的真相并无价值,唯一重要的在于对具体事件进行高度 ��象后得来的普遍意义。

我并不像我的少数"理性"的同行那样,把网络舆论的这种一边倒视为"非理性"之举,因为这完全取决于你是在那个层面上讨论真相问题的——的确,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桩纠纷都有其复杂而特殊的动机和过程,但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经验中就可以得出一个确凿的事实:钱权和嚣张与法治之不彰在我们社会中已经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退一万步说,就算邓贵大对邓玉娇的确是"推坐"而非"按倒"、就算后者的确是蓄意谋杀,也无法改变社会宏观层面上的这一坚硬现实。

然而,政治与法律的行为模式是十分不同的。政治面对的永远是抽象的"人民"、"阶层"和整体性的逻辑,而法律却必须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个人和事实。在德雷福斯事件中,我们看到,一开始,当局试图用政治的手段平息社会纷� �——先是判这位犹太人上校有罪,后又由共和国总统对他进行特赦。但这种做法同时招致了德雷福斯派与反德雷福斯派两方面更加强烈的不满,纷争持续下去。多年以后,又不得不重新采取法律手段——对案件进行重审并为主人公平反。而之所以能够采取法律手段,又恰是因为经过那段时间法国社会的民意土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昔日汹涌的反犹主义开始日薄西山。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后来发现,这场历时10多年的争讼的受害者阿尔福雷德·德雷福斯上校实际上是一个会令许多正派人反感的暴发户,一天到晚喜欢向同僚吹嘘家里有多少钱可以供他在情妇们身上开销;而他那有钱的犹太家族在他蒙冤期间却又对花钱营救他表现得颇为吝啬……这不知道会不会令满怀抽象道德热忱的左拉多少有点失望,就像今天中国网民面对邓母和志愿者� 师的古怪表现那样?

不要说在司法本来就不独立的我们这里,即便放在任何一个法治完备的社会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邓玉娇案"的下一步发展注定会是高度政治化的。一向默默无闻的玉娇姑娘本人也许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明白,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会突然牵动举国神经;而对她的判决也将严重考验主事当局的政治智慧,并且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注定会留下一大堆尖锐的抗议之声。

只要当局仍然把它看成一个被舆论歪曲夸大了的寻常刑事案件并继续将其关注重心放在舆论管制上,只要参与辩论的民众仍然没有学会以一种细致和复杂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类似的标签化的战斗就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这个到处弥漫着不信任情绪的转型社会中。

写于2009年5月29日,尚未在纸媒发表。

陈季冰的最新更新:
  • IPO为什么会成为最大利空? / 2009-06-01 15:15 / 评论数(1)
  • 一个城市的天命 / 2009-06-01 15:14 / 评论数(3)
  • 金融业"以人为本"之举 / 2009-05-21 17:50 / 评论数(3)
  • 强妄姿态背后的弱者心态 / 2009-05-21 17:49 / 评论数(1)
  • "金融中心"与金融改革是同一事物不同侧面 / 2009-05-19 11:16 / 评论数(3)
  • 返回顶部

    盛宴即将结束

    Mon, 01 Jun 2009 11:01:00 +0800

    作者:謝國忠 | 评论(0) | 标签:全球经济, 股市, 谢国忠

    Please see the attached my op-ed piece arguing that the world is heading towards stagflation. Dollar, treasury, and oil have moved big in the past two weeks partly due to rising inflation expectation. I don't think inflation story is a straight line. As high oil price threatens economic outlook, the prices may reverse in the short term. However, the inflation story will stick around. As its expectation forces central banks to tighten, it will crash the stock market rally.

    The arguments against inflation are (1) that excess capacity keeps price down and (2) that money supply is kept within a dysfunctional financial system, i.e., money velocity is low. Neither can stop inflation, I believe. Deflationary forces-IT and China are no more. Financial market can make inflation self-fulfilling through commodity speculation. Labor unions will rise in bad economic environment. 1970s is returning. Find your platform shoes and polyester suits. It is a different party from Greenspan's. Andy

    --------------------------------------------------------

    Crashing the party

    Ignore the stock market rally, the world is heading for a long stretch of stagflation

    Andy Xie

    Updated on May 29, 2009

    The stock market discounts the future, they say. If so, the rally in the past three months should foretell an economic boom ahead. Don't hold your breath; it isn't coming. Instead, the world is sliding into stagflation. The culprit is the policy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redit crisis. Instead of restructuring, policymakers have been trying to wash away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bursting bubble with liquidity. Instead of creating another boom, it will lead to inflat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09, the US economy contracted by 1.6 per cent, the eurozone's by 2.5 per cent, and Japan's by 4 per cent. The manufacturing export-led economi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fared worse. The global economy has sunk about 5 per cent and global trade 20 per cent from the peak in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8. Even though the speed of shrinkage has slowed, the global economy is still likely to be contracting in the second quarter.

    A collapse of this magnitude hasn't happened since the 1930s. One would imagine that policymakers and investors would be repenting of their bubble-making behaviour of the past. Yet, attention has shifted from the crisis to the elixir of liquidity. Rather than repent, investors clamour for a new bubble. It seems like Alan Greenspan is still in charge.

    The global economy is like a train hanging over a cliff. While the front is in the air, there is enough of it still on the ground to keep the whole thing from falling further. Financial markets are dancing on the roof of the train, and the vibrations could send the train tumbling.

    The fuel for the market enthusiasm is liquidity. It has returned to stock markets with a vengeance. The inflow into emerging market funds, according to Morgan Stanley, has totalled US$21 billion in the past 10 weeks, equal to half of the total inflow in giddy 2007. In financial markets, liquidity is akin to a free lunch. It's the tide lifting all the boats. But, this time, the boats are not just stocks but also goods and services. When asset inflation is followed quickly by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inflation, central banks must decrease liquidity. That would crash the asset market party.

    Mr Greenspan practised the liquidity sorcery for two decades at the US Federal Reserve without causing inflation. Three special factors brought him this extraordinary luck. First, the IT revolution was making the supply side more efficient. In particular, the labour-intensive service sector that dominates developed economies was retooled, to save labour. This factor kept the wages of white-collar workers down during Mr Greenspan's reign.

    Second,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unleashed more than 2 billion workers from the developing world into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It triggered the rapid re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from high-cost developed economies to low-cost developing ones. As a consequence, global trade grew twice as fast as the global economy, keeping a lid on the prices of tradeable goods and the wages of manufacturing workers in the developed economies.

    Thir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block severely contracted the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like energy.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 and India led to rising demand for such resources, but the Soviet contraction offset this inflationary force. This demand and supply dynamic made the commodity market an unattractive place for financial investment. Commodity prices remained low despite a prolonged global economic boom.

    Today is quite different. IT has been absorbed into production already. Indeed, as it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consumption tool - often for killing time at work - it is slowing, not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The prices of manufactured goods already reflect wage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Global trade no longer shifts prices down like before. And the demand for commodities in the ex-Soviet block is increasing, adding to the rising demand from China and India.

    Many argue that inflation couldn't happen in a weak economy. But inflation was a problem in the 1970s during a decade of sluggish growth. The term "stagflation" was coined for that decade. I am afraid the world is entering another decade of stagflation. The only force to keep inflation down is so-called excess capacity in a weak global economy. However, much of the excess capacity, like in the car industry, needs to be eliminated permanently, as future demand will be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The way out is to restructure both the demand and supply side. But central banks around the world mistakenly see monetary stimulus as the way out.

    As they pump more money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commodity prices may respond first. The oil price has risen more than stock markets since March, to US$60 per barrel, even though demand is still declining. The driving force is inflation expectations. Financial investment, rather than the demand for current use, is driving the oil price. Hence, monetary growth is becoming inflation through expectation.

    The current party is likely to be short-lived. Next year, inflation expectations may become apparent. That would lead to expectations of interest rate rises. While central banks will still be reluctant to raise rates, rising bond yields will force them to do so. But they won't raise rates quickly enough to stem the inflation momentum. Stagflation will probably take hold.

    Some argue that inflation should be good for stock and property prices, as it increases sales and profits in nominal terms. History points the other way. In the 1970s, US stocks averaged 1.3 times their book value, versus 1.7 times now.

    Stagflation is bad for stock market valuations. Thus, property prices should rise in tandem with inflation. But, the world has gone through a property bubble during a period of inflation. As CPI inflation picks up, wages will take a long time to catch up with past property inflation. Property prices are likely to fall as inflation rises. At some point, the two will meet, as defined by the historical average ratio of wages to prices. Property prices will fall substantially before they rise.

    Andy Xie is an independent economist

    謝國忠的最新更新:
  • 效率的紧迫性 / 2009-05-25 16:23 / 评论数(0)
  • 刺激能解决问题吗? / 2009-05-12 10:09 / 评论数(3)
  • 如果中国失信,美元将会崩溃 / 2009-05-05 11:33 / 评论数(13)
  • 熊猫经济 / 2009-05-04 11:04 / 评论数(5)
  • 对2010年的再思考 / 2009-04-13 12:43 / 评论数(4)
  • 返回顶部

    银川府笑志 [三章]

    Mon, 01 Jun 2009 06:29:00 +0800

    作者:老虎庙 | 评论(3) | 标签:笑话, 宁夏, 官宦, 官场

    进了银川府,听来三个故事,一个是司机讲的,一个是朋友讲的,还有一个出自当晚接风酒宴上一位自称"银川第二酒疯子"之口。宴毕,返宾馆,想起该记下点什么,忽然就从那三个原本不做连贯的故事里咂摸出点意思来——三个故事无一不与政府关联,且很雷人,为避免敏感,权且以古称"银川府"代之。下面是故事部分——

                      司机讲的故事:月湖之"月"

    银川市区有水叫月湖,月湖自古有"月湖夕照"美誉。月湖的名称由何而来,一时无查。却说有一任宁夏府诸侯提出"此名太过腐朽,该有点文化不是!"因欣然提名"阅湖",此言出之,博得一片赞叹。随之各路大臣纷纷于所辖范围改写《旅游地图》,改写《银川府志� �,改写路牌匾额,以致重题行政名分区划,一时间,弄到不亦乐乎。

    另说到第二年,朝廷里来了个委员长,一日游"阅湖",至兴头,忽然对"阅湖"发难:"词义含混,缺欠文化深蕴,不如改叫'悦'字,即'悦湖'",此言出之,又博得一片赞叹,随之各路大臣又纷纷于所辖范围改写《旅游地图》,改写《宁夏府志》,改写路牌匾额,以至重题行政名分区划,一时间,弄到不亦乐乎。

    如今,银川城里有个"月湖",有个"阅湖",还有个"悦湖"。究竟以何为准,一时难定。以至视听混乱,有叫月湖的,有叫阅湖的,也有叫悦湖的。

    现如今不论甚官,爱玩钦定。

                   朋友讲的故事:"天天快乐"和"天天乐"

    衙门旁有个幼稚园,小二楼,名曰"天天快乐幼稚园"。此园隶属� 府机关事务部门管辖。

    忽一日,府里传言幼稚园小楼属危改范围,一时间人心慌慌,家长纷纷为孩子转园。不几日,人去楼空……

    不久,幼稚园小楼翻新,也仅在户外做以粉饰。不日开张,楼前挂新扁——天天乐

    不知情者以为"天天快乐"去掉一个"快"字,成"天天乐",倒也简明,倒也扼要,象是个幼稚园的名字。

    从此每每夜半,总有衙门官员于此间鱼贯而入,彻夜笙歌,倒也名副其实——天天乐!

                    酒疯子讲的故事:啥都没有,"毬"有

    酒疯子讲的故事很短,就一句——

    银川府大楼前有园林雕塑,球形,石质,于草坪间星点分布。意思是"啥都没有,'毬'有!"寓意踢皮球,不作为,混饭吃等……

    酒疯子补充一句:"宁夏话粗,不中听,却实在,不掺 ��。"

    说罢,酒疯子离席,返家,入眠……后话(粗话)不提也罢。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 生意人王先生的麻烦事 二章 / 2009-05-31 04:20 / 评论数(2)
  • 姐姐说:弟弟在监狱里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了 / 2009-05-28 16:48 / 评论数(5)
  • 切掉小指的北京艺术家 / 2009-05-27 08:41 / 评论数(3)
  • 涅槃的王静梅博客 / 2009-05-25 09:03 / 评论数(5)
  • 翟明磊和他的《震旦》 / 2009-05-24 07:43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邓玉娇案侦查终结,关键词:防卫过当(转)

    Sun, 31 May 2009 23:58:00 +0800

    作者:魏英杰 | 评论(22) | 标签:新闻

    "邓玉娇"案侦查终结

    参见《财经》杂志"财经速览" 2009年05月31日 22:29

      据新华社5月31日消息,由湖北省恩施州公安机关组织侦办的"邓玉娇案"已侦查终结,于5月31日依法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

      公安机关经深入侦查,全面收集证据,认为邓玉娇在遭受到黄德智、邓贵大强迫要求陪其洗浴,被拒绝后又拉扯推搡、言词侮辱等不法侵害的情况下,持刀将邓贵大刺死、黄德智刺伤,其致人死伤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案发后,邓玉娇用自己的手机拨打110报警,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具有自首情节。

      公安机关根据律师的申请并考虑到邓玉娇的身体状况,对其变更了强制措施,实施监视居住。目前,邓玉娇由家人陪伴生活。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改变春晚,赵本山恐怕也不行 / 2009-06-01 18:41 / 评论数(1)
  • 邓玉娇案:假如真相大门渐已关闭 / 2009-05-28 21:20 / 评论数(35)
  • 超越"山寨文化" / 2009-05-27 18:02 / 评论数(0)
  • "立法减负"规格再高也是聊胜于无 / 2009-05-25 15:36 / 评论数(1)
  • "莫须有资费"何止多收了三五年 / 2009-05-22 12:55 / 评论数(1)
  • 返回顶部

    沙叶新: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一)

    Sun, 31 May 2009 22:06:00 +0800

    作者:沙叶新 | 评论(0) | 标签:沙叶新, 孔子, 耶稣, 披头士列侬, 话剧

    沙叶新:阅世戏言(第三辑☆喜剧之一)

    【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一)

    (多幕话剧)

    本剧叙述的是上帝和他三个使者的故事,可故事发生的时间却很难确定,因为任何一个基督徒都知道,时间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超越一切时间,因此上帝的时间无法计量,它没有过去、现在、将来,有的只是绝对不变的永恒。这就叫剧作者为难了,我只得求教于古罗马的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他在他的《忏悔录》中训示我:"人们仍旧可以说,时间分过去、现在、将来,既然习惯以讹传讹,就这样说吧。"剧作者是俗人,无妨按世俗的习惯将剧情发生的时间定为现在。我真感谢奥古斯丁,否则一开始剧本就无法写下去了。本剧一写完,我就加入基督教!

    〖一〗

    时间确定了,再确定地点。第一幕的地点是天堂,这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是上帝耶和华居住的圣城。我虽然至今尚未去过天堂,但从《新约·启示录》中可以得知,天堂是个立方体,长、宽、高相等,每边十五英里。四边是城墙,城墙当然也是四方的,高为六十公尺。《启示录》还说,城墙为黄金、碧玉所造,墙基为各种宝石装饰而成。城门缀满珍珠,是为珍珠之门。门上用金字写着:"那洗净自己衣服的人多么有福啊;他们有权吃生命树上的果子,并且可以从此门进入城内。"城内的街道是纯金的,但又像玻璃一样透明,一条生命之河闪烁如水晶,从上帝的宝座下流向城中的街道。河两边广植生命之树,每年结果十二次,树叶可以医治万国(病?)。我深信天堂是如此的美丽辉煌,难怪人们死后都争先恐后地期望升入天堂,而且一入天堂便不� 归来,可见天堂确实是个极乐世界。

    幕启时,长号声从空而降,悠扬、空灵。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天乐声中,霞光万道,天门渐渐开启,逐一显现圣城壮丽辉煌的景观,它完全如《启示录》所描述的一样,只是生命之树和生命之河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接着显现的是云端的两个宝座,一是碧玉的,一是红宝石的,分别为上帝和耶稣所坐,此刻还暂时空在那里。最后显现的是一大群人,这也和《启示录》所描述的一样:"数目难以计算,他们是从各国家、各部落、各语言(?)来的,都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穿着白袍,手上拿着棕树枝。"他们是已经升入天堂的历代的人类精英,其中有: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秦始皇、伊索、恺撒、孔子、老子、迦梨陀娑、华佗、李白、紫式部、蚁垤、荷马、大流士一世、但丁、培根、阿维森纳、歌德、达·芬奇、拉斐尔、马丁·� 德、圣西门、康德、莎士比亚、黑格尔、牛顿、达尔文、彼得大帝、贝多芬、曹雪芹、李时珍、哥伦布、伽里略、瓦特、华盛顿、林肯、罗曼诺索夫、詹西女皇、诺贝尔、明治天皇等等。还有许多伟大人物,不再一一列举,敬请原谅。

    顺便说个技术性的问题,这么多人物不必全由演员饰演,大多数没有台词的人物可用木头、纸板或吹气塑料制成模拟像,身上写上名字即可。他们早已升天成仙,已非凡骨肉胎,所以可以用其他物质代替。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天乐结束之后,众人屏息静气,悄然无声,毕恭毕敬地等待上帝和耶稣的到来。

    伽里略用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三十二倍的单长筒望远镜在窥望远空。

    【贝多芬毫无反应。

    伽里略 (稍大声)贝多芬先生!

    【贝多芬仍无反应。

    伽里略 (拍贝多芬的肩膀,大声地)贝多芬先生!

    贝多芬 哦,伽里略先生,您要说什么?

    伽里略 怎么上帝还不来?

    贝多芬 你要请我吃牛排?哦,谢谢,我不要。

    伽里略 不,我是问,晨祷的时间该到了,上帝怎么还不来?等了好久了!

    贝多芬 哦,您有一瓶好酒,等我来?

    伽里略 咳,聋子!

    贝多芬 虫子?天堂哪来的虫子!

    【伽里略哭笑不得,转向牛顿。

    伽里略 牛顿先生!

    牛 顿 愿为您效劳。

    伽里略 请问,几点了?

    牛 顿 您问了一个我也非常想知道的问题。

    伽里略 什么意思7 .

    牛 顿 两个半世纪以前,我在试验室里,把我的怀表当作鸡蛋给煮坏了!(掏出怀表摇了摇)自那以后,我也一直想知道几点了。

    伽里略 一个耳朵聋了,一个怀表坏了,咳!还是问爱因斯坦先生吧,他是本世纪最智慧和最值得尊敬的人。爱因斯坦先生!

    【爱因斯坦背对伽里略,毫无反应。

    伽里略 爱因斯坦先生!

    【爱因斯坦仍无反应。

    【伽里略拍拍爱因斯坦的肩膀。

    【爱因斯坦转过身来,面无表情,目光呆滞,身体僵直,下巴前伸口微张。

    伽里略 爱因斯坦先生,我是伽里略,你不认识我?

    【爱因斯坦无动于衷。

    伽里略 爱因斯坦先生,你病了?

    牛 顿 爱因斯坦先生去世之后,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先生把他的大脑取了出来,制成切片,供专家研究。如今爱因斯坦先生是个没有大脑的人了!

    伽里略 啊?!应该报告上帝,取回大脑!

    牛 顿 二十年前,我就代爱因斯坦先生打了报告呈递给上帝,可至今上帝还没有答复。

    伽里略 为什么?

    牛 顿 要研究研究。

    伽里略 五年前的那份要求给我彻底平反的报告,上帝至今也还没有批复。

    牛 顿 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不是在1980年已经给您平反了吗?调查委员会一致公认,1616年和1633年宗教裁判厅对您两次宣判的罪名都是不实之词。

    伽里略 可是并不彻底,教皇保罗二世仍然坚持认为我的所谓骄傲和自负也还是有错误的。所以我要求上帝为我彻底平反。晨祷的时间该到了,上帝怎么还不来?

    牛 顿 可能上帝在和耶稣打网球。

    伽里略 和耶稣打网球?

    牛 顿 最近以来,上帝心情不佳,打球解闷。

    伽里略 心情不佳?为什么?

    牛 顿 一言难尽……

    【远处传来"上帝驾到"的吆喝声。

    【大家立即肃立以待。

    【天乐再次奏起。

    【上帝头顶有灵光,手执网球拍,和耶稣同上。

    【天使给上帝递上一罐可口可乐。上帝拔开拉口,一饮而尽,并擦汗。

    【耶稣接过上帝的网球拍,交与天使。

    【上帝和耶稣端坐在各自的宝座上。

    上 帝 (威严并带有一些怒气)我是阿拉发,是开始;我是俄梅戛,是终结。我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

    众英灵 (齐声颂祷)主啊,我们尊崇您,我们敬畏您。我们永永远远称颂您的名,永永远远赞美您的名。主啊,愿您怜悯我们,愿您赐福给我们,好叫世界得知您的仁慈,好叫万国永记您的宏恩。我们赞美您,称颂您,您创造了万物,万物全凭您的旨意。我们称颂、赞美您,从日落到日出,从现在到永远。

    耶 稣 孩子们,天国的臣民们,晨祷到此结束!

    伽里略 主啊,请等一等!我要求彻底平反的报告五年前就已呈送御览,请上帝及早批复。

    牛 顿 我为爱因斯坦先生呈送的要求取回大脑的奏章,已有二十余年,也请上帝尽快批示。

    耶 稣 今日上帝不理朝政!

    众英灵 什么?不理朝政?

    耶 稣 天气闷热,上帝决定要去度假村避暑一个月。

    【众英灵议论纷纷。

    伽里略 上帝,我的父,天国之内,积案成山,有待您的圣断,最近以来,时有事端,也还有待您的裁决。您这一走,我真担心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麻烦。

    上 帝 (正色)正因为麻烦太多,使我不堪其苦,所以才要去度假。前天,为画圣母像,乔托、拉斐尔、达·芬奇、提香、鲁本斯、伦勃朗、雷诺兹、米勒、梵·高、塞尚等许多画家相互扭打,那个狂暴好斗的西班牙画家戈雅竟然把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的鼻子打出血了!

    上 帝 天堂里人才过剩,工作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才闹出这等纠纷。上个月为写圣歌,巴赫、肖邦、莫扎特、李斯特也吵得不可开交。李斯特说他写过《耶稣基督》的清唱剧,他最有资格谱写圣歌。官司一直打到我这儿来了!

    耶 稣 还有更加不能容忍之事,人类已经开始侵犯天堂。二十年前,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美国人,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侵入了天堂的领地——月球。他们插上了旗帜,盗窃了二十二公斤的石块和土壤,还赶走了月神狄安娜和中国的嫦娥,以致这两位女士至今还流落在此,无处安身。昨天她俩还向上帝哭诉,要在天堂申请一套住房。可天堂地少人多,早已人满为患,哪有她们的住房?上帝近日以来就给这类事搞得愁眉不展,心神交瘁,所以才需要去度假休养。

    伽里略 那我要求彻底平反的报告怎么办?

    牛 顿 还有爱因斯坦要求取回大脑的呈文!

    【众英灵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耶 稣 肃静!天堂需要安静!上帝需要宁静!假如大家再用这些平凡小事扰乱上帝

    的情绪,上帝可就要惩罚你们了!

    【众英灵立即俯首帖耳,悄然无声。

    耶 稣 上帝,我的父!前往度假村的云车已准备在外,请吧!

    【天乐再度响起。众英灵垂手肃立,为上帝送行。

    【突然,天乐变调,乐声变成噪音,众英灵大吃一惊。

    【上帝和耶稣也驻足不前,感到惊奇,

    【噪音越来越大,原来是宇宙飞船推进器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尖利得极为刺耳。

    众英灵 (惊呼)宇宙飞船,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飞越天堂上空,飞行时的强大气流引起飓风。天色骤暗,乌云翻

    滚,宝座剧烈晃动,上帝、耶稣、众英灵被飓风吹得东跌西倒。

    众英灵 (惊慌失措)上帝,拯救拯救我们吧!

    【宇宙飞船在天堂上空盘旋一周,然后离去。离去前,从飞船上掉下一个东

    西,落在地上叮当作响。

    【众英灵显得紧张,不知飞船上掉下何物。突然不知谁说:"定时炸弹!"众

    英灵一阵惊叫,连忙后退,大家惶恐不安,两眼盯住飞船上的落物,一动

    不动。

    【少顷。

    上 帝 这……这究竟是什么?

    耶 稣 (小心翼翼地)哪位先生请看看!

    【静场。

    耶 稣 伽里略先生……

    伽里略 还是请牛顿先生看看吧。牛顿先生对空中掉下的东西最感兴趣,当年就是

    牛顿先生注意到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才研究出万有引力的。

    众英灵 对,对,请牛顿先生看看!

    耶 稣 牛顿先生……

    牛 顿 好吧!为科学我不惜生命!

    【牛顿作英雄状,走近飞船落物,慢慢捡起,仔细审视。

    耶 稣 牛顿先生,是什么?

    牛 顿 从没见过……

    耶 稣 再请仔细看看!

    牛 顿 哦,是苹果。

    众英灵 苹果?!

    伽里略 在你眼中,怎么凡是掉下来的东西都是苹果?

    牛 顿 真的是苹果!

    耶 稣 苹果哪有这种形状?

    牛 顿 苹果罐头。

    众英灵 苹果罐头?!

    牛 顿 空罐头,宇航员吃完了扔下的。

    上 帝 (发怒)大胆!他们竟敢把天堂当作垃圾桶!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不去度假了!

    耶 稣 您不去了?

    上 帝 我要惩罚他们!

    众英灵 (大惊)惩罚人类!

    【孔子匆匆上,衣冠不整,神色惊慌,头上、身上被臭鸡蛋掷得污秽不堪。

    孔 子 (跌倒在地)救我老夫一命!

    耶 稣 (连忙将孔子扶起)孔老夫子,您怎么了?

    孔 子 咳,适才老夫正在杏坛与七十二门徒坐而论道,突然听得一阵呐喊声,甚

    嚣尘上,原来是黑压压一群游行示威队伍从炼狱那边排山倒海而来!

    众英灵 游行示威?!

    孔 子 正是。他们见我与弟子们正在研习学问,便强拉我们加入他们游行队伍。颜回仍然好学不倦,泰然处之,不为所动。子路好勇,暴烈刚直,便与他们冲突起来。他们恼羞成怒,投掷臭鸡蛋,大打出手,使老夫累累如丧家之犬……

    耶 稣 他们有多少人?

    孔 子 少则两万,多则十万,难以数计。

    耶 稣 啊,都是些什么人?

    孔 子 弟子子若,博闻强识,据他告诉我,参加游行者,都来自炼狱,都是近年以来去世的名流,有印度国的甘地、尼赫鲁,有大英帝国的丘吉尔、萧伯纳,有法兰西的戴高乐、萨特,有西班牙王国的丹青能手毕加索,有瑞典王国的宰相帕尔梅,有敝国的武打明星李小龙,还有一代名优卓别林,武林高手路易斯,哦,还有挑担子死掉的"卖好衣服"……

    伽里略 挑担子死掉的"卖好衣服"?

    牛 顿 大概是挑战者号遇难的麦考利芙。

    上 帝 为首者是谁?

    孔 子 一男一女!

    众英灵 一男一女?

    孔 子 男的为美利坚合众国第四十四届第三十五任总统肯尼迪先生,女的为他的情人、世界著名性感影星玛莉莲·梦露。他们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挽臂而行,这成何体统!还有一人,手举标语,走在最前,可能是游行队伍的代表,他发长及肩,不辨男女,身上还背着一只大火腿。

    上 帝 不知是男是女,还背着大火腿?

    孔 子 对。

    上 帝 标语上写的什么?

    孔 子 乃是英文,吾不识也。

    【传来口号声,越来越近,惊天动地。

    待续...

    沙叶新的最新更新:
  • 沙叶新: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二) / 2009-05-31 22:06 / 评论数(1)
  • 沙叶新:不为权力写作 / 2009-05-28 22:20 / 评论数(9)
  • 返回顶部

    [凯迪周刊] 海珠"跳桥事件"中的阴谋和阳谋

    Sun, 31 May 2009 21:58:00 +0800

    评论(10) | 标签:时事观点

    作者:兰翎小小生

    新浪网报道:海珠桥跳桥事件有下文,有关部门透露,跳桥者陈富超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推人者赖健生涉嫌故意伤害罪,两人均被采取刑事措施,可能会被刑事拘留。而病床上的陈富超则表示等治好病要以涉嫌谋杀未遂起诉赖某。

    不过对前者来说,这种所谓的刑事措施显然是多余的,因为这位"跳桥秀"的主角现在正躺在医院,腰椎骨折,将面临全身瘫痪的现实,而医疗费高达几十万元之巨,而对几年来被巨额债务折磨得心力交瘁的陈富超来说。

    而后者,"推人阿伯"赖健生昨天凌晨3时被保释,与妻女相拥后回家。赖健生的妻子梁姨怀疑,丈夫在推人时精神处于失控状态。事件发生后,赖健生为"好心做坏� �"而深感愧疚,并苦思着如何向伤者致歉。

    据悉,早在2006年,赖健生就在洛溪大桥上以类试的手法"救下"一名跳桥者。事后,他被当地政府部门授予"见义勇为奖",得到1万元奖金,还有一张至今收藏的奖状。"让他有受到社会肯定的感觉。"家人估计,前天"他的脑海里一定重复着当时的画面",想着让陈富超安全着陆,也让交通顺畅。

    应当说家人的这种估计是有道理的,赖健生是一名下岗职工,生活无着,仅靠几百元的救济生活,这种来自政府的双重"承认"与褒奖无论是是从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对他来说无疑都是极具诱惑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赖健生的再次"见义勇为"并不是什么一时冲动,而几乎是一种必然——有深刻的思想和历史基础。

    事实上,从其当天的举动中可以看到这一点。据其妻梁姨介绍� �"他现在很后悔。我问他到底怎么一回事,那天早上他原本去广医附属一院看病,怎么爬上海珠桥搞出这么大件事。他告诉我自己是好心办坏事,那天上午8时他去医院看病,路过海珠桥看见跳桥,因为急着看病,没有停留。看完病后已快中午,再次经过海珠桥发现那个跳桥的人还没下来。警察在劝说了四五个小时没有搞定。"在两次向警察主动请缨未果后,赖某趁其不备迅速上桥,将跳桥者推下,并向围观欢呼的观众致意滑稽的敬礼。

    据说,赖某现在非常悔恨,称自己"好心办了坏事"。但这件"坏事"和上次的"好事"如果不是以陈富超的终生残疾作住脚又存在什么区别呢?如果陈富超没有受伤或者只是受了轻伤,珠海政府是不是又要给赖某再一次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褒奖呢?

    但这次"生活"给赖某开了一极大的玩笑,� �乎完全翻版的"见义勇为",前一次是政府的奖状,这一次却是涉嫌故意伤害罪的刑事拘留,这其中的巨大反差恐怕是这位老者很难想通的。

    这其中付出代价更多的恐怕还是陈富超,讨薪不成反落下个终生残疾——是对是错?是值得同情还是自作自受?我们暂且不管。我要说的是,对这位倒霉的讨薪者来说却是不幸中的万幸。实际上,据珠海警方介绍,高空跳桥纵有气垫保护也是个极具危险性的"技术活",起跳和落地方式都很有讲究,一旦落不到气垫之上,后果自不避说,即使落到也可能弹起或因气垫过硬或过软而受伤,总之气垫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必要但决不可靠的保护措施。陈富超被高空推下,自然力不从心,没有当场丧命,应该说确属万幸。

    显然,在这种巨大的危险性面前,出于最起码的对生命的尊重,政府显然� 应该鼓励对跳桥者采取暴力手段,更不应该鼓励社会非专业人士采取无组织、无防护的,不可预见的个人行为。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上一次政府的褒奖,赖某这次恐怕不会如此积极主动,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毫不考虑。进一步说,如果当初在给其颁发奖励的时候向其说明这其中的危险性,甚至不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而是今天的刑事措施,无心害人的赖某是决不会有如此举动的。

    在赖某那滑稽的敬礼中,其中的阴谋和阳谋难道不是一目了然吗?

    凯迪周刊的最新更新:
  • 如此"赞助"可以休矣 / 2009-05-31 21:58 / 评论数(0)
  • 权力是网络枪手的祖师爷 / 2009-05-31 21:58 / 评论数(3)
  • 比瞒报更恐怖的是群体默认 / 2009-05-31 21:58 / 评论数(0)
  •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 2009-05-31 21:58 / 评论数(3)
  • 不要给邓玉娇的反抗行为贴上其它标签 / 2009-05-24 11:14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