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胡温重手治腐败,揪出广东"和珅"

Thu, 28 May 2009 11:11:00 +0800

作者:纪硕鸣 | 评论(41) | 标签:胡温, 中央, 反腐, 重手, 广东

北京又掀起新一轮力度更大的廉政风暴,充分彰显了胡温新政打击腐败的决心,在中共中央和中纪委的领导下,周永康,孟建柱领军的政法系统贯彻胡锦涛指示发动的这场反腐战役,在重拳之下,一个新的腐败特殊利益集团被揭开.从国美电器黄光裕案为突破口,接连从北京到浙江、广东,将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中共浙江纪委书记王华元、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等三个正副部级干部拉下马,还有一批涉案官员正接受审查.有中共官员說,查处党内腐败,中央绝不会手软,总书记胡锦涛在反腐倡廉的讲话中,多次强调了:不管涉及谁,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从陈良宇到陈绍基,腐败更为触目惊心,中共惩治的力度也加大了.很显然,胡温及中央将严� 腐败贪官与安抚民心,建设和谐社会的硬软两手结合在一起.

来自广东的消息人士称,前广东省政协主席、前广东省公安厅厅长陈绍基涉案被查,在预料之中,"陈绍基应该可以和中国历史上最大贪官和珅相比,霸道、贪婪、结党、擅权,陈绍基就是广东的和珅."但陈绍基在广东根基深,在他手上提拔了一大批本地干部,编织成为强大的关系网及"类黑社会"组织,让这些腐败贪官隐藏的很深.消息人士透露,陈绍基的腐败远甚于陈良宇、和珅.该消息人士一连说了几个"触目惊心". 据悉,有关案情将涉及广东数十高官。

这一轮的反贪腐贯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精神,今年一月十三日,在中纪委第十七届三次会议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弘扬良好作风,要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据悉,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对不断有高官涉及贪腐案极为重视,指示从严查处,党内高层亦支持加强打击力度,体现中共反腐倡廉的决心.有关部门已宣布,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中共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因为"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并宣布免去两人职务。

现年六十三岁的陈绍基,长期在广东公安系统工作,曾先后担任广东省公安厅长、省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等职位。郑少东曾是陈的得意下属,今年初,郑少东因涉黄光裕案被"双规",案情涉及陈绍基、王华元,成为官商勾结的又一案例。陈郑二人最大的杰作是一九九八年侦破震惊粤港两地的张子强案。有消息指,陈绍基除了贪污,为港澳黑社会及"公海赌船"作保护伞外,也涉嫌直接参与港澳黑社会的帮派纠纷,帮助一派黑帮打击另一派黑帮,成为典型的"黑钱指挥枪",变成黑社会渗透政法系统的恶劣案例。

陈绍基落网没多久,有关部门已经初步掌握陈绍基涉及经济犯罪的数额高达数亿,排出陈绍基的情人和妓女成为背后女人的名单有数十个之多,光是他给这些女人们的钱财,加起来就有上亿.

经常亮相于《广东卫视新闻》的国家一级播音员李泳,被称为既播新闻又主持大型综艺晚会的"双栖"节目主持人。曾于二零零四年获广东省"金话筒"奖。据知情人士称,李泳和陈绍基的情妇关系已经维持有六年之久了,这六年中,李泳从陈绍基处获取的钱财接近二千万.李泳也因此阔绰起来.广东卫视的同仁事后都说,难怪李泳的生活和她的正常收入不符.她先开一辆"奔驰"车,后来又换成"陆虎"车。

李泳是东北人,现年三十三,身高有一米六八,是公认的"美女主播",从吉林电视台调入广东电视台后,由于外貌姣好,讨领导喜欢.从播报新闻到主持专题栏目,再到综艺节目,涉及的范畴全面、表现出众,成为该台王牌主播。不过,令李泳可以在《广东卫视新闻》淫威的,主要还是她有陈绍基作为强硬的后台,单位中无人敢得罪她。

陈绍基被"双规"后,大难临头的李泳也密谋潜逃,据悉她手抓三本护照,都是化钱买来的,还怀有美国绿卡,原来传出她准备出国留学.陈绍基出事后的第三天,李泳预感风声不对,从广州搭乘直通车到香港,入住海景酒店,并购买了香港到美国的机票,准备潜逃美国.

当北京得知李泳已到香港并准备潜逃美国,紧急联络港方,香港警方派人找到李泳,劝说她返回.李泳开始还自持自己见多识广,要送钱给抓捕她的港方警员,劝其放一马,并称开价多少都不怕.最后她还是被"劝"返,送往北京.有人称,李泳这次被带走协助调查,并不仅仅因为她与陈绍基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参与了陈的违纪活动,当中涉及港澳黑社会问题。

有"靓女花旦"之称的粤剧名伶蒋文端,是广东粤剧院一团著名当家花旦,国家二级演员。蒋文端生长在一个充满戏曲氛围的家庭,父母亲同是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一团的乐队成员。 她也搭上了陈绍基,陈绍基前后给了蒋数百万.

据媒体资料显示,蒋文端一九九零年从广东粤剧学校毕业分配到广东粤剧院。她扮相俏美,表演细腻,全情投入,感情真挚,嗓音圆润甜美,委婉动人,其戏路广,闺门旦、青衣、刀马旦及其它旦角均能胜任,是近年来比较全才的青年新秀。

傍上陈绍基后,蒋文端也有了生意脑子.她组建了一个粤剧基金会,通过陈绍基的关系,"筹募"到好几个亿的资金.陈绍基本身也是粤剧超级票友,还身兼这个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经常为蒋文端捧场。陈绍基掌管广东政协,蒋文端懂得利用这一渠道,为企业家进入"两会"参政议政铺路.她安排人通过陈绍基的关系进政协,陈每个名额收钱都在数百万至上千万不等.

蒋文瑞本定于四月三十日晚七时三十分在香港北角新光戏院举行,"端庄妙韵——蒋文端好友粤曲演唱会",但新光戏院四月二十日已经贴出公告:"因主要演员私人理由,未能如期来港演出,主办单位决定取消。"实际原因是蒋文端涉案落网协查.

陈绍基收钱安排人进政协当委员广开渠道.有广东一位房地产商,为讨好陈绍基,想送点钱给他,另外也帮朋友安排一个广东政协委员的位子,前后化了几千万.有广东的老干部得知这些情况,很气愤地骂陈绍基,把广东的政法及吏治风气都搞坏了,广东"成为老板的天下,陈绍基是共产党的掘墓人.这种人不清除怎么行."广东改革开放,几十年没有查出大贪官了,不是因为没有,而是因为有张关系网的互相庇护.

据悉,跟着陈绍基跑前跑后的有一个广东余姓老板,陈的生活都由他安排,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提供女人给陈绍基.陈绍基出差到哪里,余姓老板跟到那里安排.有一次在北京按摩,余姓老板安排的一个按摩女,陈绍基看上了,后来就成为陈背后的女人,每次到北京,就有该女作陪,陈绍基也不吝啬,前后给了这位按摩女数十万.

父亲贪腐,儿子跟着沾光,据悉,陈绍基被"双规"后,有关项目人员到陈的儿子家中,在他家中搜出非法藏匿的武器弹药、毒品,还有收贿来的大量字画.据悉,在广东公安厅旁有一家宾馆,就由陈绍基的儿子开设,有关人员住宿吃饭都指定在这里,这里成为敛财,洗钱的黑店.

另一位与陈绍基同时被中纪委调查的前中共浙江省纪委书记王华元,曾长期在空军服役,一九九六年后,王华元开始在广东省相关政府部门任职,并于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六年担任广东省纪委书记。后王华元调任浙江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他也是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

据悉,王华元被调查,主要涉及其在广东任职期间的相关问题,但在浙江,王华元同样生活腐化。王华元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四月十日在浙江德清县举行的省纪检监察调研工作会议,王华元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华元白天公开讲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晚上声色犬马.从广东到浙江,他搞女人、嫖妓,涉贪的数目不在陈绍基之下,他还有一个雅号:"妓女、情妇,上不封顶,下不包底."

有消息称,王华元一九九五年时,就是由于"男女关系"问题,以及"违反组织纪律私自到香港"的记录,没能升上少将,以大校军衔退伍,很会钻营的王华元通过各方面的活动,在广东省政府文化厅找到一个空缺,从军队系统转到地方官僚体系,除出任副厅长,还担任文化厅党组成员和纪检组组长。

就在王华元从军队转到地方,等待再分配,并到处寻找关系和职务空缺的时候,他认识了广东省商界的姓陈知名人士。而这位中国股市出名的玩家还把自己多年的女朋友,也一并贡献给了王华元。 据悉,好玩的王华元出国到美国拉斯维加斯,都有大款相陪,提供全额赌资和妓女。

抓了陈绍基,撕破了广东贪官网的一个口子,更显示,中共执政六十年,反腐的任务长期而艰巨.中共党史专家、人民大学教授高放表示,腐败是中共每一代领导核心都深恶痛绝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容易形成官商勾结.胡温加强了惩治腐败的力度,颁布了很多条例,从根本上是要维护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高放认为,反腐最重要是加强社会主义的自由、民主、法治.

翻看中共发展的历史,每一任执政领袖都化大力清除腐败,力保党的纯洁性.毛泽东先后处死谢步升、唐达仁、左祥云、黄克功、肖玉壁、刘青山、张子善七个贪官。其中不少人还战功彪炳,毛泽东绝不将功补过,黄克功之死被誉为毛泽东"挥泪斩马谡".

刘青山、张子善事件震动了全国,教育了全党。在公审大会召开之前,曾有高级干部考虑到刘、张两人在战争年代有过功劳,向毛泽东说情。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邓小平时代,朱德的最小的孙子因触犯法律,最后在天津被处以极刑.江泽民执政年代,处决了建国以来中共最大的贪官.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贪污受贿共计四千余万元于二零零零年九月十四日被执行死刑。胡锦涛执政,更以共产党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党内展开反腐.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强调: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其实,中共反腐的路并不平坦,据悉,无论是陈良宇还是陈绍基,有关办案人员都是顶着很大的压力,甚至有办法人员遭到迫害.这些在党内享有声誉,又居高位的贪官,总有"亲朋好友"要出来为他们说话,甚至持机反迫.虽然腐败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但在中共党内,正义的力量和声音还是占主导地位.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中共作为执政党的地位,还关系到中国老百姓的福祉.在陈绍基这个中国当代的"和珅"被揪出后,中外华文网络上一片叫好声,不少网民认为这样共产党才有希望.有些网民甚至大呼"胡哥我爱你",体现了民心所向.

纪硕鸣的最新更新:
  • 瞄准科技香港.融合国际与中国力量 / 2009-05-18 11:07 / 评论数(3)
  • 香港要拍给全世界看的电影 / 2009-04-20 10:53 / 评论数(5)
  • 给广东开创新局的空间 / 2009-04-08 11:08 / 评论数(9)
  • 超越文明冲突倡导文明对话  / 2009-04-04 10:35 / 评论数(0)
  • 美品牌在华投资逆势上升 / 2009-04-04 10:33 / 评论数(4)
  • 返回顶部

    朝核,奥巴马外交从柔软转向强硬的分水岭?

    Thu, 28 May 2009 08:12:00 +0800

    作者:一娴 | 评论(2) | 标签:朝核, 奥巴马, 柔软外交, 强硬外交

    最近发生在朝鲜的核武问题,对奥巴马来说,是异常艰巨的外交挑战。

    当奥巴马在布拉格发表讲话,呼吁全球无核化而得到热烈掌声的时候,奥巴马恐怕根本没有预料到东亚风云突变在即。

    当奥巴马正把精力放在巴基斯坦,阿富汗的时候,奥巴马无暇更多地关注朝鲜,甚至还没来得及任命主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

    这时候,朝鲜目中无人地进行了核试验和连续发射导弹。这不谛于扇了奥巴马一个耳光,至少也是让奥巴马下不来台。于是奥巴马罕见地在一天之内发表两次声明,指责朝鲜"粗暴违反国际法",并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必要行动"。

    现在奥巴马试图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来惩罚朝鲜最新的核试验和发射导弹 ��这是一件颇不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奥巴马的前任们,在过去几十年中,软硬兼施也好,政治威胁经济制裁也好,在阻止朝鲜研制核武器上全都徒劳无功。

    因为朝鲜政权具有太多政治上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非常客气的说法。没有人能知道朝鲜下一步要做什么?再接触,再努力回到六方会议坐下来谈?抑或是美朝双边谈?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朝鲜政权仍然运转,让朝鲜主动放弃核武,可能性几乎没有。维持现状,要看朝鲜政权是否高兴。继续经济制裁,则要看中国和俄罗斯是否愿意听从美国的影响。

    白宫发言人26日强调,美国愿意恢复六方会谈,对话的大门仍然是敞开的。但是,如果朝鲜一意孤行,朝鲜必将付出代价,美国的耐心并非无限度。

    耐心到了或者过了限度会发生什么事情?现在还没有人知道,估计奥巴 ��也不能明确,能明确的一点是,朝鲜不是伊拉克。

    这之前,主动权似乎在朝鲜手里。现在奥巴马要掌握主动权,势必具有强硬的立场。自越战以后,民主党就被扣上不擅国家安全问题的帽子,在奥巴马"柔软外交"遭到一系列批评和质疑的时候,奥巴马似乎已经别无选择。

    在朝鲜刚刚宣布单方面退出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立刻很明确地重申:当同盟国韩国和日本遭到朝鲜威胁时,美国将向韩日两国提供保护。

    最终,奥巴马需要果断地决定如何处理朝核问题。《纽约时报》署名文章说,奥巴马政府"也许会放弃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如今,在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谴责大体一致的时候,中国和俄罗斯的态度,尤其是中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美国得不到所需要的支持,奥巴马或许会从他的"柔软外交",渐渐转向曾经被他严厉批评过的那条道路上去。

    朝核问题,或许就是一道分水岭。

    (图片来自美国政治漫画网站)

    一娴的最新更新:
  • CIA 酷刑案,奥巴马能走多远? / 2009-05-27 07:44 / 评论数(7)
  • 王岐山英国痛批金融家直指人性贪婪 / 2009-05-13 05:14 / 评论数(33)
  • "流感派对"可以预防流感吗? / 2009-05-09 08:02 / 评论数(5)
  • 甲型流感真的很可怕吗? / 2009-05-09 08:00 / 评论数(1)
  • 猪流感,北美流感抑或墨西哥流感? / 2009-04-30 14:47 / 评论数(4)
  • 返回顶部

    朝鲜核爆让中国很囧[港媒直通车:第31次]

    Thu, 28 May 2009 04:07:00 +0800

    作者:港媒直通车 | 评论(1) | 标签:东方日报, 中国, 信报, 朝鲜, 核试验, 美国

    [1] 朝鲜核爆让中国很囧

    昨日朝鲜的核爆试验以及退出战争停火协议,挂满了大新闻机构以及网站的头条,也着实让各方各界人士都捏了一把汗。捏最大几把汗的莫过于这么几个国家,韩国,日本,还有试验前事先被朝鲜通知中国和美国。

    《信报》今天评论版有一篇占四分之一版面的文章,以"北韩'核棒'敲美中"为题,作者分别说了说美国,日本,中国在这次朝鲜核爆试验之后国际关系上可能所受到的微妙影响。作者一开头就很肯定,朝鲜这次要给世界的印象是:

    我们既有了核武器,又具备了运载工具,应该被承认为名副其实的持核武国了。

    作者认为,由于美国之前尚武的布什政府一贯在核武器试验上的双重政策,导致了朝鲜这次核试验有空子可钻。美国在奥巴马上任执政之前,就一直没有批准《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的意思,并且对各国进行核试验或者拥有核武器的事实都持不同态度。而对于美国来说这次朝鲜核试验的目的,虽然作者认为是朝鲜在用恐吓的方法催促奥巴马,但其实奥巴马已经比布什在位的时候更加积极,更加有针对性的在处理全球的核武器问题了。

    相比美国来说,文章里说道日本时,本文作者变得更有发言权了(本文的作者马挺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政经系讲师)。作者认为由于一贯以来和朝鲜的紧张关系和日本对朝鲜的打压,此次核爆试验反而让日本得意, ��中日本下怀。文章写到,日本大多数时间就是把朝鲜当做假象敌国,并且不反省当年殖民统治的罪行。而且,

    因为日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美朝在关系正常化方面先行一步。

    于是,朝鲜越显得"邪恶",日本越有理由不"反省"和敌对。并且日本还能借此以差不多旁观者的身份,看到中美之间如何协调此事,双方对朝鲜谁更有约束力量。中国的一贯对外和平相处原则,虽然现在还是让人坐得住的,但作者认为,此时的中国已经很尴尬。因为,就算朝鲜拥有核武器,对美国也构不成实质性威胁,同时对日本动用核武器的必要性也不大。最后,最有可能受到实际伤害的可能就是一心想在和平中发展经济的中国了。

    在《东方日报》评论版,今日有两篇关于这件事情的文章,其中更加着重写到的就是中朝关系。一篇题为"中朝关系应调整",一篇则为"北韩核试世界不安"。两文中让我觉得显出中国目前尴尬到囧的事例有二。一是"中朝 ��系应调整"中所说的,

    过去,中国一厢情愿讴歌中朝两国鲜血凝成的友谊,实际上朝鲜从来都是忘恩负义。

    接下来作者说了说在被吹嘘成"百战百胜的钢铁灵将"金日成的领导下,朝鲜是如何抹平当年中国通过3年血战帮助朝鲜将领地扩回到三八线功绩的。文中提到的不仅有志愿军烈士陵园被铲平,朝鲜在中韩建交后索要粮食援助,还有朝鲜在2000年奥运会申办上给悉尼的那一票,等等事情。

    "北韩核试世界不安"一文中的结论就是朝鲜的核爆试验将会随着六方会谈的延续而延续,只到朝鲜得到想要的好处。作者认为如果要在这个延续上加一个期限,那么这个动作便是在结论之后最后亮出来的那一句话:

    君不见"同志加兄弟"的越南,和我们也打过一场。

    作者立场中没有谈到的是,中国既然也可以与其他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和平相处,那么和朝鲜也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但这样的相处又确实尴尬。

    – ‐‐——– ‐‐——– ‐‐——– ‐‐——– ‐‐——– ‐‐——

    [2]清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连根拔起5.12中的豆腐渣工程

    《东方日报》今天评论版的一片文章,以"中国人什么都敢做"讽刺了大地震中的豆腐渣工程以及中国世界工厂盛名之下的"粗制滥造"风格。

    文章开头便引用了最近新出炉的由清华等多家大学震害调查组的论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数据,显示了汶川学校建筑高于政府建筑四倍多的严重被毁率,明了的揭示了政府与校舍在总体坚固度上的差别。而直到现在,川政府仍然不承认大地震中豆腐渣工程的存在性,可见当年这些搞豆腐渣工程的人,真是敢作敢为却不敢当,非得说校舍的倒塌是属于"一场不可避免的天灾"。作者之后又举出例子,

    同样是校舍,一间学校坍塌严重,而附近的一所希望小学却只出现轻微裂痕。

    更过分的是,在川,因豆腐渣校舍遇难的孩子们的家长在当地还有被受到打压。以小见大,作者认为,地方官员和城建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出现这样的类似行为和现象也不足为奇。最后作者将这样的问题,上升到了整个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都有粗制滥造的现象。并举例最近一位在中国多年的外国人出版的《中国的粗制滥造》一书,引用书中原话"中国人什么都能做"作为了结尾。

    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不可否定,但经过经济优先的起跑过程,目前社会上滞后的道德风气确实需要被否定,才有提高的空间。那么我们特有的勤劳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 ‐‐——– ‐‐——– ‐‐——– ‐‐——– ‐‐——– ‐‐——

    □ 每天一班港媒直通车,带你了解中国更多。专注有思想的时事评论,和原创有新意的文化评论

    □ 全文链接:http://www.v2en.com/2009/05/north-korea-earthquake-school/

    港媒直通车的最新更新:
  • 中国崛起的先后次序[港媒直通车:第30次] / 2009-05-27 01:59 / 评论数(1)
  • 国际金融中心的立体摇滚[港媒直通车:第29次] / 2009-05-26 21:36 / 评论数(0)
  • 中国失去世界工厂王座[港媒直通车:第28次] / 2009-05-23 02:18 / 评论数(2)
  • 《南京!南京!》观众的信心如何被摧毁! / 2009-05-21 12:16 / 评论数(7)
  • 财富存储流向房地产[港媒直通车:第27次] / 2009-05-21 02:02 / 评论数(3)
  • 返回顶部

    梦回宋朝之三个男人一台戏(上)

    Wed, 27 May 2009 22:56:00 +0800

    作者:何仁勇 | 评论(3) | 标签:梦回宋朝

    片名:王安石变法。

    主演:王安石,司马光,苏轼。

    导演:宋神宗。

    时间:公元1070年—1086年。

    观众:我,你们,不在场的他们。

    第一幕

    1037,当苏轼在四川眉州呱呱坠地的时候,司马光和王安石都已经是翩翩少年了。王安石跟着父亲来到了南京;而司马光已经19岁了,正在河南老家寒窗苦读,因为再过一年,他就要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了。

    29岁才得了一个大胖小子,苏洵真有一种过年的心情。人生,不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吗?不过苏洵的老婆看得要长远一些。

    一晚,苏洵准备洗洗睡了,老婆拦住他,说:"亲爱的,你这辈子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了?"

    苏洵一楞:"那又咋的?这不挺幸福吗?"

    老婆说:"其实人生可短暂了,跟睡觉是一样一样地。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当年你追我的时候不是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你的理想呢?你的抱负呢?你太让我失望了!"

    老婆有些生气,苏洵有些紧张。� 晚无话。第二天大早,苏洵就捧了一本《梦回宋朝》在阳台上读书了。

    第二幕

    苏洵曾经参加几次高考,每次都高兴而去,失望而归,算是高考制度的弃儿吧。此路不通走后门,1056年,苏洵就带领苏轼、苏辙到首都,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看能不能遇到一个伯乐。

    这一年,苏轼19岁,在首都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未中。再看看其他两个主角在干嘛。

    王安石在20岁高考金榜题名之后,作为一名前途远大的青年干部一直在地方磨练。这一年他在浙江宁波做县长,大兴水利,在著名的东湖修建水闸,用于调节湖泊水位和泄洪。

    司马光的仕途很顺利,在欧阳修的大力培养下,最初在中央做谏议大夫,后来又跟随庞籍到了山西并州做地方官。波澜不惊。

    再来看苏洵进京的成绩。

    苏洵的运气很不错。欧阳修一看见他的文章就赞个不停,甚至还把他与贾谊、刘向两位前朝大牛相提并论。欧阳修把苏洵的� 章推荐到朝廷——作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推荐对苏洵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朝廷里的干部掀起了一股阅读、学习苏洵文章的小高潮。很快苏洵就成了文坛里的当红辣子鸡。

    第三幕

    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了一篇万言书。主题只有四个字:"托古改制"。他强烈呼吁宋仁宗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推进全面的体制改革。王安石的观点非常明确:宋朝面临的危险,"患在不知法度",因此改革就应该"变革天下之弊法",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法治国。

    宋仁宗认识王安石。

    1042年,王安石参加高考。当他华丽丽的考卷呈现在主考官面前的时候,主考官顿生一种触电的感觉。他没有更多犹豫就将之批为状元卷子。

    不过,卷子送到宋仁宗那里发生了一点意外。

    卷子里有一句"孺子其朋",周公训成王的话,"你这年轻的小孩啊,自今以后要和群臣融洽相处"。宋仁宗读来很不舒服,暗想:"你丫也太狂了吧?"朱笔一挥,打为第四名。

    宋仁宗翻开万言书� 文风还是一以贯之的锐利、冷峻。宋仁宗虽然不太喜欢,也不得不诚承认:王安石说的太有道理了。但是人到中年的宋仁宗,此刻考虑得更多的是继承人的事情——宋仁宗没有儿子,整天被包拯追着问,烦都烦死了。

    他叹了一口气,把万言书放一边去了。

    王安石没有等到回复。他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没有选对时间司马光呢,被调回首都开封做了一名负责审判的干部(推官)。

    秋天,前宰相王旦的儿子王素到成都做一把手,青年苏轼去拜会他,写了《上知府王龙图书》,跟他讨论四川的交通问题。

    第四幕

    1060年,王安石来到群牧司,与先一年来到这儿的司马光成了同事,同在群牧使包拯手下工作。

    最初,这两个年纪相若的年轻人可谓惺惺惜惺惺,关系好得不得了——就连租房子,王安石也愿意与司马光做邻居。他们与吕公着、韩维来往甚为密切,一起唱K搓麻洗桑拿,被称为"嘉祐四友"。

    有一天,群牧司衙门里的牡丹花盛开,包拯心情甚好,在花园摆下火锅,请大伙儿喝酒、赏花。老包这人没别的爱好,就爱喝点小酒,耍点小资情调。他不但自己爱喝,还动员其他人也参与进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老包提着酒壶走到司马光面前。司马光不喜欢喝酒,但还是乖乖的把酒杯伸出去。巧的是,王安石也对喝酒不感兴趣,把杯子藏在怀里,死活不肯给老包。

    老包急了,破口骂道:"丫的你再不交出酒杯,俺把你给开 ��了。"

    王安石冷冷的说:"你拿虎头铡也没用。"始终滴酒不沾。老包也拿他没有办法。总不能真抬一幅虎头铡放旁边吧?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做法,由此可以看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处事风格。司马光做事比较成熟稳重,善于隐忍。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改革,风头正劲,他虽然持反对意见,但也极少与王安石做正面交锋,往往避其锋芒。王安石则刚强执拗,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

    苏轼呢?他跟父亲苏洵、兄弟苏辙正在从四川往京城而去的旅途。他们沿长江而下,一路上游山玩水,写诗做词,不亦远乎。

    第五幕

    经过一年时间的长途旅行,三苏终于到达首都了。1061年,25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参加制科考试,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蔡襄等人出任考官。主考应考的阵容都很强大。更重要的是,本出戏的三个主人公终于到齐了。

    苏轼在考卷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王安石——他许多观点正好与王安石两年前轰动一时的万言书截然相反。比如,王安石说要"依法治国",苏轼就提出"以德治国"。王安石说改革势在必行,苏轼则说只要用人得当,不改革也可以。

    结果可想而知,司马光等人都欣赏东坡的"文义灿然",唯独王安石却斥责苏轼的文章"全类战国文章"。

    主考官们发生了内讧,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好请宋仁宗出马。宋仁宗一笔定江山:苏轼以第三等录取,苏辙以第四等录取。鉴于第一和第二等纯属摆设, ��百年也不录取一个,因此这第三等也是相当高的待遇,因此后来苏轼老是把这段经历拿来显摆。

    宋仁宗下班了对一众大小老婆乐呵呵地说:"嘿,劳资今天为儿孙们捡了两个宰相。"

    当然,宋仁宗做梦都没想到,苏轼一辈子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苏辙那老小子也是在要退休了才捡一个副宰相当。

    何仁勇的最新更新:
  • 梦回宋朝之千古奇才沈括 / 2009-05-26 23:31 / 评论数(6)
  • 梦回宋朝之从奴隶到国防部长 / 2009-05-25 23:11 / 评论数(5)
  • 梦回宋朝之风流才子欧阳修 / 2009-05-24 22:41 / 评论数(2)
  • 梦回宋朝之开封有个包青天 / 2009-05-24 11:04 / 评论数(2)
  • 梦回宋朝之柳永和他的女人们 / 2009-05-22 23:14 / 评论数(6)
  • 返回顶部

    卢武铉的悲剧,是制度还是文化?

    Wed, 27 May 2009 22:29:00 +0800

    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6) | 标签:卢武铉, 贪腐, 韩国, 司法, 台湾, 陈水扁

    卢武铉的死,不少人和媒体用"明志"来形容,这样从道义上已经为这个正在接受调查的韩国前总统盖棺定论,"他是清白的"。不管是否清白,因为他的死,有关的调查在目前的民情面前不得不停顿下来,是否还会继续,则要看李明博政府的判断和魄力。

    选择自杀的方式,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是个人自由,但是到底是因为懦弱还是坚强,则见仁见智。也因为这样,对于卢武铉,有的人更加敬重,认为他用生命来为自己的错误做出承担;有的人则更加相信,连死都不怕,那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他一定是清白的,于是要追究到底是谁要为他的死而负责;也有人看到,因为他的死,使得他那些弊案缠身的家人,可能获得一个安宁,他也留个清白;也有人看到,韩国的司法 ��系,还有李明博政府,正在面对一个卢武铉留下的天大难题,弊案还要不要追下去。

    二战之后的韩国总统,下台一个,被调查一个,但是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生命,还是第一次。加上卢武铉对于韩国人来说,他代表着韩国人的高道德标准的期待,是韩国走向真正民主国家的象征。他的死,让不少人开始思考,韩国政治如何才能够脱离这样的一个怪圈,那就是为何在总统任职期间,没有足够的约束和监督?为何司法调查,不会在任期间内进行,总是在卸任之后开始,从而导致民众认为,检察机关是用来对付政敌的政治工具,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司法机构?怎样才能让民众相信,没有人能够超越司法,法律面前真正是人人平等?

    不管是司法还是总统权力,都是需要一个制衡的机制。很多人指责,由于韩国检察机关权力过大,因此� �为现任政府来打击政敌的工具。而在一个有制约的架构下,检察机关依然会进行调查的工作,但是他的权力会被警方,还有调查机关来打破独占侦查的生态。

    至于政治献金,通过投票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在竞选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当然是竞选经费,这些支持者,当中不少是抱着自己的目的,期待在被支持者当选之后,能够有所回报。这样的情况,在西方社会同样存在。美国对政治捐款有详细的法律规定,包括捐款的上限和方式,竞选捐款的财务细目,都必须接受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的监督。秘密的政治献金一旦发现,作弊者就可能被绳之以法。在这一点上,由美国的媒体指出,虽然韩国模仿了美国的选举方式,但是在法律的监管方面,并没有跟上。不过这一点并不属实,韩国也有"政治献金法"和"反贪腐法",只是,大宗个案被揭� �出来,往往是在下一任政府的手上。

    这就使得韩国人本身不相信司法是公正的,既然每一届总统都有问题,而且问题都是在任内或者之前,为何总是在下台之后才被发现?很多人已经预期,如果韩国的政治生态不改变,李明博下台,等待他的,同样也是司法调查。这里面所暴露的,其实还有总统权力过大,加上韩国的经济资源集中在几个大企业身上,形成政府和大企业之间相互绑架的恶性文化。解决的办法,除了制约总统权力,当然还有让那些所谓的私营大企业,摆脱国有的影子。

    有人说,企业家喜欢向总统身边的人下手,这是和东方人看中血缘关系的文化有关,不管是台湾的陈水扁,还是泰国的他信,他们的家人,都被卷入了弊案当中。其实说到底还是制度问题,西方社会同样存在人脉和血缘亲情的关系,如果法律对于� 治人物的利益冲突的定义以及执行是详细而严格的,文化就不会成为存在的借口。

    说到陈水扁,他说了,不会像卢武铉,要好好活着出去,看着害他的人得到报应。阿扁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如果自杀,只会被人说成"畏罪",弊案也不会因此而停止追查,再加上,阿扁已经没有任何道德压力,也没有儒家爱面子的传统。不过,话说回来,阿扁这样坚持到底,倒是正好给大家示范,用司法来处理一个前领导人的贪腐指控的程序。

    闾丘露薇的最新更新:
  • 邓玉娇事件簿 / 2009-05-25 20:10 / 评论数(96)
  • 那些刻在墙上的名字 / 2009-05-23 05:56 / 评论数(9)
  • 务实的中国,务虚的欧盟? / 2009-05-21 06:14 / 评论数(7)
  • 布拉格的第一天 / 2009-05-20 06:38 / 评论数(7)
  • 希望他们安好 / 2009-05-17 16:54 / 评论数(39)
  • 返回顶部

    国人的交通逻辑

    Wed, 27 May 2009 20:47:00 +0800

    作者:苗蛮子 | 评论(8) | 标签:交通意识, 交通逻辑

    按:一个国家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升,不仅仅看重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是外表的东西。支撑起这艘华丽威武的东方航空母舰,还需内部的构件,这个构件就是由国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构成的。这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国人的交通意识就是这个软实力的部件之一。说起交通规则,已经是个老得掉牙的问题了,所以,当我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寻思着,这样老掉牙的问题还需要你在这里饶舌么?可仔细一想,套用政治年代里政治宣传"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方法,仍不免对此问题聒噪几句让人耳朵起茧的话,权当无聊打发时间。

    一、斑马线上的敢死队

    先来看看笔者亲眼所见的两组镜头,地点:广州天河棠下村。

    镜头一:棠下十字路口处,路口东西两侧都修了通往南北的地下通道。每天要从西北向西南方向去的人,按规则来说,是要从地下通道再过一侧的过道。可有的人就是嫌麻烦,径直跟着机动车的屁股从西北往西南方向走去。一时,本来,侧向行使(次要通道)的绿灯时间本来就少,机动车、加上浩浩荡荡的自行车过完的时间已经到了红灯亮了还有一大串的地步。这下,再加上这一小戳懒得出奇的人的"凑热闹",马路上就更加拥挤了。两端的交警劝说、甚至拉都拉不住,个别家伙可能还自以为摆脱了交警的"捕获"暗自得意呢!

    镜头二:也是在中山大道这条八车道的大路上。本来,作为八车道的大路可想而知车流量之多,而且上行和下行还用厚厚的、高高的水泥墩作护栏隔开。可我就想不明白,国人在其他方面的英勇行为对我这类孤陋寡闻、不幸运的人来说,是罕见的事儿。可这条路上,不,应该讲得宽泛一点,在宽阔的马路上我倒是大饱眼福了。红绿灯就在公交站的大约20米处,可有的飞虎队员就是不愿意再往回走那20米,愣是从公交站直接过对面。于是乎,这些人一脸毫不惧色的穿梭于滚滚的车流中,车身从他们的身边呼啸而过,还真有点像《铁道游击队》中的英雄们,飞身上车;或者像美国大片里的那些特技演员,在车流里左冲右突……这些镜头,让我这类平凡的人感慨,在这里让人看了一场免费的让人想笑又郁闷的特技短片!

    在这些横过马路的"英雄们"当中,有个别的让我感到有点奇怪。有一回,我看到一位着装入时、身段婀娜的佳丽,竟然沿着路中间的护栏逆向朝红绿灯处款款而行。不知是由于已经过了一半感受到了心惊肉跳的刺激半途退缩了,还是觉得跨不过护栏的缘故,于是这位佳丽只好做如此下策。小车从她的耳际呼啸而过,她的那一头长发零乱地随风起舞……时髦的装束与佳人,再加之滚滚的车流与飘飞的秀发,很让我怀疑这是在拍摄某部惊心动魄的动作片。

    有时我就想,难道这些人就真的不怕死么?但转念一想,又马上否定了这种想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凡夫俗子,有谁不怕死呢?可在车流滚滚的的路中行走,他们就不觉得有危险么?这是肯定的,正如每个人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每个司机也热爱自己的车子和票子,遇到人还是体现以人为本,避免撞上这些不要命的"英雄"们,虽然撞上不是他们的主观故意。对于像我这等把命看得过重的人来说,横穿马路这件事绝对是最不划算了,从这个角度看来似乎没有和什么遵守交通规则相联系了。再者,作为人来说,只要还活着,大抵是有羞耻心的。如果说面目黧黑的农民工兄弟,交通意识差些,一时麻木跟着大伙闹哄哄地一哄而过,还算"情有可原",而我所见的许多"英雄"们着装却是非常时髦:男的,夹着公文包,系着领带,脚上的皮鞋擦� �锃亮,一脸的帅气;女的,皮肤白皙,一披新潮的卷发和一身靓丽的着装,以及挎上一个高雅的皮包。这些人,也许就是那些坐在柔软的沙发椅上吹着空调的白领,因为据我看到的这些人多半往天河软件园方向走去。每每看到这类人,他们的美和帅气在我心里面就大打折扣。我就想,当他们走在马路中间时,脸上是否发热?或者当遇到别人投来的眼光时是否感到像是做错了事而感到忐忑不安?

    上面的这些人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而那些放着人行道不走偏沿着马路边走的人可就不是一两个了。这些人,有时还真的让我迷糊,不知是哪根筋出了什么问题。好端端的人行道不走,偏走马路边,难道在那里走的感觉不一样么?如果说像前面两例中的人,嫌麻烦,或者想玩刺激,这又有什么麻烦和刺激的呢?总不至于像看《故事会》里的某些凶杀案件中买了多份保险之后来个舍身取巨款?如果硬要套上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之乐"还是"吾之乐"的论辩,那就是我等人不知他们之乐了。

    二、国人的交通逻辑

    遵守交通规则,这原本是一件不需要劳驾太多智商的普通行为,为什么在中国却执行起来是这么难?这原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意识,为什么在中国却显得如此的难以具备?当我们一提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有人站出来说:因为中国人太多了! 于是,"人多"就成了我们如今只要碰到一个无法面对的问题时就会拿出来使用的一张挡箭牌。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东京、香港、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人都很多,都是全球大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但为什么别人就能遵守交通规则?况且很多还都是中国人。

    其实原因很简单:全民良好的交通意识及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是维持一个城市交通良好状况的首要因素。否则,再多再畅通的路也会事故频发。但我们中国人似乎不这么看,我们强调的永远是道路太少,我们强调的永远是车太多。于是我们就向国家要钱修路,路越修越多但车却越来越堵。而且我们的专家似乎永远也算不准一条路它究竟能承载多长时间的车流量。于是,在我们国家就看到了这样一种繁荣景象:一条条旧路被重修,由四车道到六车道、八车道、十车道……一座座天桥如彩虹般架于城市的上空,地铁线路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的铺开去。这似乎可以看作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经济 实力的有力体现,似乎在一条条舒适快捷宽阔的路交通网络铺开后,交通堵塞应该有所缓减。

    但实际上,纵观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大城市的交通并没有多少缓减。有人这样形容北京和广州的交通:北京堵得慌,广州乱作一团。一到上下班,在这些城市的上班族们就要再一次地饱尝交通堵塞之苦。于是乎,等不及的,有小车的就抢位、越线,结果来不及开到车道中间去,后面的车也想越线,这样就大车加小车,歪歪扭扭的卡在了一起;而那些自行车呢,就见缝插针,东插西拐,全然无视有车没车了;行人呢,尤其在十字路口,四面的人一群群地涌向路中间呈包围状,真是"农村包围城市"啊!这时的车子只能在群众的包围之中如挤牙膏似的"爬着"突围了。这样,本来一分钟的绿灯,还没过几辆车,有的车还开在中间或是刚越出斑马线,绿灯又跳到红灯了。而另一边的车呢,绿灯了过马路是他们的正当权利啊,就这样,十字� �口就搅成了一锅粥。……路修好了,宽阔了,路线多了,可为什么这种乱象依然还有增无减呢?

    中国人喜欢讲究灵活变通,在交通上似乎也可作为一个生动地注脚。见缝插针,能过则过,这就是一般人的交通哲学。达于目的就是最直接地、最根本的利益,其他的则一概不管。上了车,或是迈开了双腿,就是为了向着目标匀速甚至变速以更快地前进,中间除非实在是万不得已哪能停下来呢,所以,遇到红灯时,愣是绕着迎面来的车也要过……

    这样想时,又回想起那些看起来很体面的俊男靓女们横穿马路时脸上是否发热的问题上来。试想想,我们能有让他们脸上发热的环境和氛围吗?当大家看惯了人们在红绿灯区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之后,也就变成一种习惯了,一种近乎麻木的行为习惯了。这种习惯,也就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无意识。再加之国人"只扫自家门前雪,莫问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能管好自己就行了,何必给别人过意不去呢,就算是一个谴责的眼神都不可,这样的事儿由交通部门去管吧。所以,我们的民众也就有了在斑马线上堂而皇之、横冲直闯的心理支持者——麻木的、世故的心理"屏蔽门"。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 中国媒介交通宣传忽略的细节 / 2009-05-27 22:58 / 评论数(0)
  • 不为书蠹,只为书痴 / 2009-05-26 17:52 / 评论数(0)
  • 景区失落的碎片 / 2009-05-25 18:17 / 评论数(0)
  • 城市农夫 / 2009-05-25 18:17 / 评论数(0)
  • 我们应该追求一种怎样的时评 / 2009-05-24 17:32 / 评论数(1)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