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星期二

一五一十部落头条

来自"一五一十部落头条"的最新文章,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此邮件,请退订;如果您需要更换其它邮箱接收邮件,请点击这里

如果中国失信,美元将会崩溃

Tue, 05 May 2009 11:33:00 +0800

作者:謝國忠 | 评论(6) | 标签:中国, 美元, 经济, 谢国忠

If China loses faith the dollar will collapse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专栏 五月四号

Emerging economies such as China and Russia are calling for alternatives to the dollar as a reserve currency. The trigger is the Federal Reserve's liberal policy of expanding the money supply to prop up America's banking system and its over-indebted households. Because the magnitude of the bad assets within the banking system and the excess leverage of its households are potentially huge, the Fed may be forced into printing dollars massively, which would eventually trigger high inflation or even hyper-inflation and cause great damage to countries that hold dollar assets in their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e chatter over alternatives to the dollar mainly reflects the unhappiness with US monetary policy among the emerging economies that have amassed nearly $10,000bn (€7,552bn, £6,721bn)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mostly in dollar assets. Any other country with America's problems would need the Paris Club of creditor nations to negotiate with its lenders on its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to protect their interests. But the US situation is unique: it borrows in its own currency, and the dollar is the world's dominant reserve currency. The US can disregard its creditors' concerns for the time being without worrying about a dollar collapse.

The faith of the Chinese in America's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etrodollar holdings of the gulf countries that depend on US military protection, are the twin props for the dollar's global status. Ethnic Chinese, including those in the mainland, Hong Kong, Taiwan and overseas, may account for half of the foreign holdings of dollar assets. You have to check the asset allocations of wealthy ethnic Chinese to understand the dollar's unique status.

The Chinese love affair with the dollar began in the 1940s when it held its value while the Chinese currency depreciated massively. Memory is long when it comes to currency credibility. The Chinese renminbi remains a closed currency and is not yet a credible vehicle for wealth storage. Also, wealthy ethnic Chinese tend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the US for education. They treat the dollar as their primary currency.

The US could repair its balance sheet through asset sales and fiscal transfers instead of just printing money. The $2,000bn fiscal deficit, for example, could have gone to over-indebted households for paying down debts rather than on dubious spending to prop up the economy. When property and stock prices decline sufficiently, foreign demand, especially from ethnic Chinese, will come in volume. The country's vast and unexplored natural resource holdings could be auctioned off. Americans may view these ideas as unthinkable. It is hard to imagine that a superpower needs to sell the family silver to stay solvent. Hence, printing money seems a less painful way out.

The global environment is extremely negative for savers. The prices of property and shares, though having declined substantially, are not good value yet and may decline further. Interest rates are near zero. The Fed is printing money, which will eventually inflate away the value of dollar holdings. Other currencies are not safe havens either. As the Fed expands the money supply, it puts pressure on other currencies to appreciate. This will force other central banks to expand their own money supplies to depress their currencies. Hence, major currencies may take turns devaluing. The end result is inflation and negative real interest rates everywhere. Central banks are punishing savers to redeem the sins of debtors and speculators. Unfortunately, ethnic Chinese are the biggest savers.

Diluting Chinese savings to bail out America's failing banks and bankrupt households, though highly beneficial to the US national interest in the short term, will destroy the dollar's global status. Ethnic Chinese demand for the dollar has been waning already. China's bulging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reflect the lack of private demand for dollars, which was driven by the renminbi's appreciation. Though this was speculative in nature, it shows the renminbi's rising credibility and its potential to replace the dollar as the main vehicle of wealth storage for ethnic Chinese.

America's policy is pushing China towards developing an alternative financial system. Fo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s entry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rested on making cheap labour available to multi-nationals and pegging the renminbi to the dollar. The dollar peg allowed China to leverage the US financial system for its international needs, while domestic finance remained state-controlled to redistribute prosperity from the coast to interior provinces. This dual approach has worked remarkably well. China could have its cake and eat it too. Of course, the global credit bubble was what allowed China's dual approach to be effective; its inefficiency was masked by bubble-generated global demand.

China is aware that it must become independent from the dollar at some point. Its recent decision to turn Shanghai into a financial centre by 2020 reflects China's anxiety over relying on the dollar system. The year 2020 seems remote, and the US will not pay attention to something so distant. However, if global stagflation takes hold, as I expect it to, it will force China to accelerate its reforms to float its currency and create a single, independent and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 When that happens, the dollar will collapse.

謝國忠的最新更新:
  • 熊猫经济 / 2009-05-04 11:04 / 评论数(3)
  • 对2010年的再思考 / 2009-04-13 12:43 / 评论数(4)
  • 熊市的扭曲 / 2009-04-01 10:37 / 评论数(2)
  • 美联储印钞的乐观反应 / 2009-03-30 10:26 / 评论数(1)
  • 要改革,流动性不是出路 / 2009-03-16 11:12 / 评论数(11)
  • 返回顶部

    也该给汤唯一个辩解的机会

    Tue, 05 May 2009 11:30:00 +0800

    作者:郭宇宽 | 评论(7) | 标签:色戒, 李安, 汤唯

    我一直有一个不被很多朋友认同的观念,觉得《色戒》是一部烂片,它和《卧虎藏龙》一样故弄玄虚,却剧情逻辑不能让人信服,我的导演朋友李杨说得很准确,这部电影"有色没戒",不过我身边有很多迷恋张爱玲的朋友,爱屋及乌觉得《色戒》也非常了不起,这是品味问题,谁都不能强求别人。

    不过通过这部电影,我认识了一个很有表演才能,并且有敬业精神的演员,那就是汤唯。一个美国朋友在纽约看了足版的《色戒》,从表演学的角度跟我讲,这个演员Wei Tang真是很了不起,因为床上戏是最难演的。这个讲法我觉得很有道理,看过三级片的人就常常会觉得无趣,因为演得太假了.连光着身子都演得逼真,是表演的最高境界,相反穿着衣服演比较容易,比如表现领导作报告是最容易演的,反正银幕上和银幕下都是在演戏。

    这样总结起来,《色戒》至少在我看来是一部烂片,但汤唯是一个好演员,而《色戒》之所以烂,百分之九十九要由导演李安来负责。后来我得知不仅我不喜欢《色戒》,主管电影的领导也不喜欢,但他们的不喜欢却并不把矛头对准国际著名导演李安,却把汤唯给"禁止炒作"了,最近连金像奖典礼上她的镜头都给剪掉。后来广电局领导接受采访,给出的解释是害怕"一脱成名"的汤唯出风头,误导社会风气。

    电影局领导关注世道人心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禁止炒作"汤唯的处理方法,实在有欠妥当。首先汤唯作为一个演员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把她的成功称作"一脱成名",我觉得很不公平,是一种偏见和侮辱。现在娱乐杂志报道的那些娱乐圈潜规则,众所周知,某某女星对导演投怀送抱了,某某女星出道前被大款保养了,这种行为被曝光,称作"一脱成名",还差不多,虽然在戏里没脱,但私下脱的更不光彩。汤唯光明正大地被导演李安发掘,通过在戏里的表现得到观众和圈内的认可,那是值得尊敬的事情。再者就算这部戏里有多少主旋律的问题,和汉奸上床有违民族大义。也要搞清楚,首先艺术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宣传品,非黑即白,其次一个演员扮演的角色不能和其自身的品德划等号,一个演员在戏中按照情节的要求裸露了,不能她� �当成淫妇,否则以此类推所有的反派角色都该被封杀。

    退一万步,就算这部戏再不好,怎么追究责任也追究不到汤唯身上,她只是按照导演的要求认真的完成自己在戏中的角色。就算要处罚,首先得罚李安,他策划了这么道德败坏的电影,虽然他是美国国籍,有关部门不是一样可以封杀他么,可以宣布他是境外敌对势力,蓄意丑化中国人民形象,我们可以不许他在央视露脸,不许他以后在国内拍片;其次可以处罚梁朝伟,他在片子里,下流至极,强暴爱国女青年,而且也是全裸上阵,就这样一个道德败坏的汉奸形象,居然在国内还有不少粉丝,这岂不是更败坏社会风气么?在大陆也完全可以"禁止炒作"梁朝伟。一个美国导演,一个香港影星这两个人在大陆继续招摇过市,照上中央电视台,吃香喝辣,还是各种活动的座上宾,却唯独修理一个汤唯这样一个大陆女演员,好像这样就净化社会风气了,� �能说得过去么?大陆人怎么就这么没地位呢?

    我以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汤唯作为一个北漂个体户,没有找到自己的组织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她成了沉默的羔羊。这方面最应该替汤唯讨说法的,是我们大陆的工会,汤唯是个劳动者,因为工作而受到了后来的遭遇,人家国外演员有工会,我们大陆更有工会来维护劳动者正当劳动的权益,没有人规定中国的女演员就不能演裸露戏,这部电影在很大一部分在大陆拍,剧本也通过电影局审查了,早干嘛了?为什么事后还要封杀;另外妇联也应该替汤唯说几句话,汤唯这样一个女同志是中国7亿劳动妇女的一员,在演艺圈受到男性强权的欺压,男演员脱了,皮毛无损,女演员一脱,好像就见不得人了,这不是明摆着歧视妇女么。这些组织都干嘛去了?

    总之,我特别提汤唯感到委屈,希望在中国大陆有个给她评评理的地方,也祝愿她能早日走出这段阴影。

    郭宇宽的最新更新:
  • "三轮车博士"不该是新闻,"官员博士"才是 / 2009-05-01 09:43 / 评论数(5)
  • 从思想启蒙到逻辑启蒙 / 2009-04-25 14:22 / 评论数(15)
  • 买人"该当何罪? / 2009-04-01 10:35 / 评论数(3)
  • 和台北的哥聊管制 / 2009-03-20 22:30 / 评论数(16)
  • 为什么孙大午不懂管理学 / 2009-03-09 22:23 / 评论数(8)
  • 返回顶部

    "快乐女声"还能想唱就唱吗?

    Tue, 05 May 2009 10:31:00 +0800

    作者:魏英杰 | 评论(5) | 标签:快乐女声

    拿到批文后,近日湖南卫视迅速复活了沉寂两年有余的"超级女声"。除更名"快乐女声"外,这一选秀节目连标志性LOGO都没有重新设计。看来湖南卫视并不想掩饰"快女"和"超女"之间的继承关系,同时或也表露出天娱公司急于重返选秀舞台的心情。

    湖南卫视是天娱公司的娘家(母公司),而天娱公司负责运营的明星经纪业务,近年来多次遭遇旗下艺人出走的尴尬。从张靓颖到陈楚生,天娱一再失去支柱力量,体制之困且不去说,失血过多显然是摆在眼前的难题。重启"快女"选秀,不仅湖南卫视有望拿回被迫放弃的王牌节目,还可为天娱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这大概是湖南卫视的如意算盘。

    "超女"开选秀节目风气之先,并且一度让全国人民 ��之疯狂,这都不假。但在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形式层出不穷的竞争态势下,"快女"想重现"超女"的昔日辉煌,恐怕不那么容易。一方面是如今让少男少女露脸的节目和机会不少,势必分流部分资源;另一方面,"快女"模式注重于选拔具有一定唱功的准明星,明显比"我爱记歌词"等模仿秀节目要专业得多,这也是"快女"可能遭遇的一个瓶颈。据称,五一率先启动报名的长沙分赛区,报名人数并不像以往那般火爆。这也许能够说明点什么。

    近年来选秀节目风生水起,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娱乐化和大众参与。这也是"超女"口号"想唱就唱"的内涵所在。复活后的"快女"却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她的前身所追求的目标。据报道,组织者进一步规范了签约机制,要求进入全国准决赛二十强必须与天娱签约,而此前"超女"要求分赛区 ��十强就要签约。表面上看,这似乎放松了对参与选手的要求,实质却提高了签约的标准。天娱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兵贵精而不在多。但这也透露出,"快女"已经彻底成为天娱选拔明星的考试平台。而明确以选拔明星为目标的"快女",显然不再是人人"想唱就唱"的秀场了。

    为了强化天娱的造星目标,"快女"还调整了比赛规则,加入台下评价体系,将选手的人品作为签约的重要参考意见。不说这一道德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从中或可看出,天娱及其资本方并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情:明星频繁出走和人品高低并无必然关联。作为国有明星经纪公司的天娱更该反思的是自身运作方式可能存在的弊端,至少要从完善协议上来解决问题。何况,把板子打在明星的人品上,还可能暴露出资本方的强势思维。因为在类似"超女"这样的 ��星流水线上,明星的地位一直是比较被动的,天娱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优势,将可能为以后埋下更大的隐患。说的明白一些,和韩国明星经纪模式不无相似的天娱等国内娱乐公司,应该从韩国发生的多起自杀事件中汲取教训。

    "超女"固然也有签约制,但这在那时候并没有严重损害到"超女"的草根特色,许多非专业歌手的表现同样为观众带来快乐。组织者也有意展现这些场面,以显示节目的平民性。这也许是因为,当时湖南卫视和天娱公司对"超女"的价值定位并不十分明确。而现在的"快女",显然比"超女"时代更加成熟,少了几分理想化而多了几分趋利性。然而,当选秀节目不可避免地由娱乐化走向"娱乐商业化",甚至忽视大众参与这一选秀节目的成功秘诀,"快女"的命运和前途也就不得不让人担忧了。

    2009年5� 4日

    魏英杰的最新更新:
  • 蔡伟一大步,招生改革一小步 / 2009-05-01 14:34 / 评论数(4)
  • 谁在为开发商"变脸"提供舞台 / 2009-04-29 11:40 / 评论数(7)
  • 中国专家更有办法对付"猪流感"吗 / 2009-04-28 10:21 / 评论数(20)
  • 奥数的存在证明人性教育已落败 / 2009-04-23 12:53 / 评论数(11)
  • 伪装的常识与"历史的革命" / 2009-04-19 05:55 / 评论数(12)
  • 返回顶部

    南周评论档案一:别了,布什

    Tue, 05 May 2009 10:08:00 +0800

    作者:drunkpiano | 评论(4) | 标签:所见所闻

    因为有半年左右没有更新博客,很多《南周》上的专栏都没有及时转帖上来,虽然有些因为有时效性意义已经不大了,不过由于"档案完整强迫症",我还是都贴上来吧。这个星期贴一批,下个星期再贴一批,要不然太集中了。

    ---------------

    历史是无情的,它总是以标签化的方式来记忆人物。尼克松虽然为东西阵营关系缓和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大多人想起他时,无非是想起个水门事件。克林顿虽然在外交内政上硕果累累,但若干年后人们提起他,恐怕最先想起的还是莱温斯基那条蓝裙子。即将离任的小布什,历史又会给他贴上一个什么标签呢?

    那还用问吗?伊战。如果一定要给这个词语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失败的"。

    说伊战是失败的� 也许为时过早,至少伊战推翻了萨达姆的专制政权,至少它为一个自由民主的伊拉克打开了可能性,但代价是几十万条生命加一万亿美元加布什一落千丈的支持率加一代伊拉克人的和平加美国国际声望的陨落而且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由还遥遥无期……合算吗?反正如果我是美国总统,我会觉得这笔买卖挺亏本的。

    然而这个失败仅仅是布什个人或者布什政府的失败吗?别忘了,发动伊战不仅仅是布什政府的"杰作":不但美国国会批准了伊战,而且伊战发动之后,布什的支持率曾一度从50%蹿到了75%---就是说,75%的美国民众当时都支持那场战争。你可以说伊战的发动是美国民主失败的表现,但却不能说它是布什总统专制的表现。

    当然大家都可以跳出来撇清关系:"我被政府给误导了"——这正是希拉里等人"见风使舵"的做法— ��"我还以为伊拉克真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呢"。但是,问题不在于伊拉克是否有大规模性武器,而在于即使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否美国就应该发动这场战争?要知道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集权国家不少,美国要是挨个去打的话,地球恐怕早就乱套了。

    就是说,在2003年的时候,有75%的美国民众认为:如果一个集权国家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就有权利去对它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如果说这个理念是所谓"新保守主义"的核心要素的话,那么,2003年时75%的美国民众都是外交上的"新保守主义者"。

    让我们在"新保守主义"这个词语上停留一下。据说布什政府是一届新保守主义的政府,一小撮与人民为敌的新保守主义鹰派关在一个小黑屋子里秘密谋划了伊战。所谓新保守主义,照我粗糙的理解,就是自由� 主的原教旨主义,即,美国可以不惜以武力去传播它的政治理念,而传播它的政治理念也正是维护其安全利益的最佳渠道。小布什时代出现这种新保守主义思潮并不奇怪:冷战的结束、西方的胜利导致人们对自由民主理念的信念高涨,政治乐观主义情绪弥漫在千禧之交,911事件则给这种思潮转化为军事行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时机——直到美国在伊拉克深陷泥沼骑虎难下;直到人们渐渐意识到将自由民主移植落后国家,就像将人体器官移植到他人身上,可能引起排异反应;直到布什站在伊拉克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双臭鞋子朝他扔了过来,还伴随着一句恐怕令他心碎的控诉:"你这个杀人犯!"

    但是我宁愿将小布什看成一个失败的探险家,而不是一个道德败坏的混蛋。冷战结束之后,人类一度出现"历史已经终结"的幻觉,似乎政治已经� 制度想象力问题转化成了技术问题,拔掉专制政权就象抹去一滴污渍一样轻而易举。这也是为什么伊战之初,美国国防部只准备了打一场速战速决的"震慑"之战的原因。一个网民写道:"如果伊战成功了,布什很可能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载入史册,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也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模式。"可惜,至少到目前为止,伊战并不成功——美军既没有发现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还没有建成一个稳定富强的伊拉克,民主制度到达伊拉克之后非常地水土不服。但是失败的并不等于是无意义的。正如一个成功的科学实验往往是建立在无数个失败的实验基础之上,伊战至少标识了政治的一个限度,一个暗礁,以让后来者小心绕过。

    据说罗素曾经说过:"我是不会为自己的信念去死的,因为� 不能肯定自己是对的"。以前我认为需要反复诵读领会这句话含义的,只是那些左翼革命家们,现在我觉得即使是自由民主的信徒们,也需要咀嚼回味这句话——因为当自由需要用暴力手段进行传播时,这本身似乎正是对自由的背离。失去了自我怀疑精神的自由主义,就象失去了颜色的花朵一样没有光彩。当然对于政治家们来说,这句话应该读作:"我是不会让别人为我的信念去死的,因为我不能肯定自己是对的。"

    drunkpiano的最新更新:
  • 超越那一天 / 2009-05-03 22:15 / 评论数(5)
  • A piece of coal with patience / 2009-04-27 11:22 / 评论数(21)
  • 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 / 2009-04-22 10:25 / 评论数(10)
  • 爱是 / 2009-04-19 11:18 / 评论数(4)
  • 当民主缺失中产阶级 / 2009-04-15 10:46 / 评论数(9)
  • 返回顶部

    作为欢宴背景的映秀母亲们 (转)

    Tue, 05 May 2009 10:02:00 +0800

    作者:无中生噎 | 评论(5) | 标签:无中生有, 天理

    注:想加一些按语,发现居然只能用那个字:操。

    算了,看正文吧。

    =============正文的分界线==============

    一个穿上"民族盛装"的一个年轻女子,开始致辞:"现在是2009年5月12日晚上11点58分……今夜无眠,祝四川更美好!中国更美好!"

    这是2009年4月19日夜里10时许。废墟上,那些作为背景的乡民们早已散去。没有人会记得他们,记得他们的悲哀、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没有人会记得。仿佛他们只是幕布和背景,从来就不曾也不会发出声音。

    作为欢宴背景的映秀母亲们

    这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夜晚。

    是在映秀。傍晚时分,板房区的小饭馆里开始飘出腊肉的香,人们互相问着:"去不去看节目啊!""去,忙完了就去!"

    此前,一张大红纸贴在了漩口中学门前以及板房区的一些地方。大致意思是重庆电视台等单位"为了纪念512一周年,将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映秀作为主要的会场,将和几十位华人明星互动,欢迎乡亲们前来参加。"

    就在两天前,被推平的镇中心废墟上,竖起了四五百根胳膊粗的树干,上面架上了一口口铁锅,据说到时要装了油,晚会上点起火来的。连着几天,夜里都有雨,在桥头的小茶馆里,有人调侃说:"油锅里估计全是水了!"

    还好,这天天晴了。晚上,雨也再没有下。

    天快黑了,人们开始三三两两往河对面走。我看见了32岁的尚兴萍,地震中她失去了在映秀小学就读的两个儿子,又怀孕了,预产期就在6月。她紧紧地抓着丈夫的手,和姐姐、侄子一起走在人群中,还给我打着招呼。

    快8点多了,并没有看见想象中的明星。人们盲目地聚集在一起,互相打听着会有什么节目。"为什么没见明星?听说成龙要来的!"一个小女孩说。

    明星始终没有来。只知道拍摄开始了,镇上的几个孩子被推上去吹奏葫芦丝,曲子是"明天会更好",轮椅上的孩子排在最前面。一个大胡子模样的人举着手抑扬顿挫地指挥着。这是当晚唯一的一个节目。而除了拍摄者,簇拥的人群没有几个能看清。

    火把突然点燃了。一层层从里边向外边传,火把的传递显然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人群一片混乱,向后退去。"真是危险!"我捏了一把汗,随着众人跌跌撞撞地在废墟上向后退去。

    "乡亲们!举高一些!"导演喊着。乡民们重新把火把举起来,油锅里的火也点燃了,那些熊熊的火光看上去颇为壮观。摄像机掠过,显然在拍摄这些"壮丽"的镜头。过了一会儿,人们撑不住了,火把也慢慢被放了下来,聚到一起,堆放着。

    "这火把是干什么的?是你们羌族的风俗吗?"不知道啊。谁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可能是在拍电影吧!"人们议论着。

    没有节目,也没有明星,人们多少带着一些失望,慢慢散开了,我也终于挤到了木桩所在的中心地段。那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写了几个字:"民族记忆 512汶川地震周年祭"。石头下面放着几个小花圈,看来,这些都是拍摄的道具。

    然而,它们终究不能只是道具。火光里,我看见,围绕着石头站立的,是七八位母亲。她们沉默地站立着,没有眼泪,没有悲痛欲绝,只是紧紧地握着手里的照片。照片上,是他们的孩子。有穿着漂亮的演出服的女孩,有靠着小汽车微笑的男孩……

    火光里的母亲,是一个个侧影。一位失去孩子后又怀孕的母亲,把头轻轻地靠在丈夫的肩上。

    这是沉静下来的悲哀。没有语言也没有泪水。

    但也许是因为更多的人只听说这是一个"晚会",围绕在这里的母亲们并不多。

    "来吧,找几个母亲讲讲他们的故事!"突然,一位电视台编导模样的人大声地说。母亲们都在后退,表示不愿意。电视台一个年轻的女孩拉住了一位退缩的母亲:"来吧!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坚强!"

    这位穿黑衣的母亲嗫嚅着,不情愿地被拉上去。镜头对准她,灯光刺眼,我看见她,一次次微微地闭上眼睛,好像在把心里的痛压下去。年轻的女主持人开始提问了,我听不见这位母亲的声音,但看见她终于忍不住流泪了。

    终于拍完了。"下一个!"导演喊着。没有人再注意到那位母亲。她一个人走进旁边的阴影里,呆呆地伫立着。

    这时,大石头前,穿上"民族盛装"的一个年轻女子,开始致辞:"现在是2009年5月12日晚上11点58分……今夜无眠,祝四川更美好!中国更美好!"

    这是2009年4月19日夜里10时许。废墟上,那些作为背景的乡民们早已散去。没有人会记得他们,记得他们的悲哀、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没有人会记得。仿佛他们只是幕布和背景,从来就不曾也不会发出声音。 (江雪)

    原帖地址:http://user.qzone.qq.com/693659065/blog/1240907091

    无中生噎的最新更新:
  • 操,我看行 / 2009-05-02 10:59 / 评论数(8)
  • 灵岩宣示-林昭遇害四十一年祭(转) / 2009-05-01 23:09 / 评论数(4)
  • / 2009-04-27 22:54 / 评论数(7)
  • / 2009-04-20 22:15 / 评论数(3)
  • 寒冷的夏天 / 2009-04-07 22:31 / 评论数(10)
  • 返回顶部

    《终局》:学会与你的敌人谈判

    Tue, 05 May 2009 08:16:00 +0800

    作者:newlight | 评论(1) | 标签:南非, 种族隔离, 谈判

    《终局》(Endgame)是一部基于事实的政治悬疑剧,有着强烈的真实感,在对各个角色的参与进行了高度提炼之后,已不仅仅是记录当时历史,还是充满戏剧张力。拍摄这种"现代历史剧",是英国电视的强项。

    片中所说的故事,不过发生在20年多年前。曼德拉仍在狱中,但南非白人政权实施的种族隔离制度,正在把国家带向崩溃。非洲人国民大会(ANC)总部流亡在赞比亚。南非政府内阁中的部份人士,和ANC之间,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都有相互接触的愿望。然而促成谈判的,却是英国的矿产公司。出于维护其在南非的长期利益,它们希望能够为南非的种族冲突找到政治解决方案。剧中的主角 Michael Young,第一次出场时是混入黑人隔离区,看上去是个记者,但他其实是一家英国矿产公司的代表。

    Michael Young 的活动,代表的是资本集团的利益,但如果没有他本人对于种族歧视的反感,和对社会公义的认同,他也不可能如此深入地介入谈判中。他找到的代表南非白人 (Afrikaner)的Willie Esterhuyse 本身是一个倾向自由主义的大学教授,但在背后支持他的却是南非安全部门的头目(Niel Barnard),他支持教授去谈判,是既想利用谈判分化ANC,又意识到改变种族隔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ANC方面,参加谈判的 Thabo Mbeki 既要说服ANC首脑谈判的必要性,还同时面对ANC内部主张武装斗争的强硬派的不满。参与谈判的双方同时感到自己的生命遭受威胁,还不清楚威胁来自何方。与此同时,狱中的曼德拉,也在被政府拉拢,试图用来分化ANC。

    剧中涉及的谈判其实进行了好几年,参与双方最初是相互仇恨、充满怀疑和藐视,慢慢地产生个人层面的信任,促使谈判一直继续下去。最终让南非政局出现转机的,是新总统德克勒克的上任。在多年接触打下的基础上,1990年南非政府终于释放了曼德拉,并开始和ANC正式开始谈判。

    这部电视剧的出色之处,是能够把参与谈判各方的背景、动机、个人理念、利益冲突,叙述得十分清楚,既没有把道德立场简单化,又给予各方立场的出发点给以足够的理解。政治是复杂的、谈判总是反复拉锯的,这部片子虽然以"� "为主,但在反映政治交锋时,却能保持戏剧张力。

    这段并不遥远的谈判历史,给予现实的启示是多方面。当时的ANC,被南非政府定为恐怖组织,而ANC也确实组织了不少恐怖活动。然而事实证明,与"恐怖份子"接触,进行谈判,是实现政治解决的重要步骤。

    南非的经验,后来也被用在北爱尔兰问题上,当爱尔兰共和军(IRA)仍然在北爱和英格兰制造恐怖事件的同时,英国政府就已经开始与IRA的政治分支新芬党接触和谈判了。北爱问题的和平解决,是多年来反复谈判的结果――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拍成电影。

    http://taohuawu.net/2009/03/09/northern-ireland-shooting/

    目前的伊斯兰恐怖活动,也需要西方国家与代表这些恐怖组织的政治集团进行谈判,才能和平解决。片尾字幕向观众解释ANC不仅曾向IRA介绍谈判经验,而且现在还在� �导目前仍被定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Hamas)如何进行谈判。

    这部片子同时反映出来的,是英国政府在对待各国"流亡人士"的态度。传统上,英国容忍和接纳持各种政治理念的人士,其中有些就是其它国家的"恐怖份子"和"异见人士",这是当年大英帝国时期留下的传统――只要不在英国制造麻烦,政府就对这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1980年代南非政府与ANC代表能在英国举行谈判,与这种政策不无关系。近年来在伊斯兰恐怖活动剧增的情况下,这种政策被指责为姑息眼皮底下的恐怖主义活动。

    但其实不管是多么势不两立的敌人,只要能表述清楚其政治诉求,没有谁是不能谈判的。

    《终局》Endgame (2009)

    Channel 4 5月4日首播

    导演:Pete Travis

    编剧:Paula Milne

    主演:Jonny Lee Miller、William Hurt、Chiwetel Ejiofor、Mark Strong

    原文链接: http://taohuawu.net/2009/05/05/endgame-2009/

    newlight的最新更新:
  • 御用诗人 / 2009-05-03 02:21 / 评论数(1)
  • 病毒全球化传染 也须全球化抵御 / 2009-05-01 07:44 / 评论数(0)
  • 2009 年特纳奖提名公布 / 2009-04-30 06:50 / 评论数(0)
  • 猪流感疫情已到"转折点" / 2009-04-29 08:44 / 评论数(5)
  • 奥威尔奖与奥威尔日记 / 2009-04-26 07:46 / 评论数(1)
  • 返回顶部

    姚晶告急!

    Tue, 05 May 2009 01:28:00 +0800

    作者:老虎庙 | 评论(11) | 标签:姚晶, 公民, 暴徒

      接到许志永电话,我立刻携带简单摄录器材赶往同仁医院。路上给评女士去了个电话,希望借助更专业的器材。评女士正在798做学术活动,二话没说,只20分钟驱车急行赶往崇文门,我和她几乎只在前后脚。

      周六的医院很安静。赶到急诊观察室,许志永已到多时,我和评女士踏进门槛立刻打开机器拍摄……

      看到许志永撰文"关于姚晶被打致伤严重",已经是二号上午11时。下午便接到许的告急电话。我因二号当晚为要出差省外,仓促拍摄如下视频,在途中车上开始编辑制作,直到机器断电……

      这两日身在外地,却时时关注姚晶伤情。至4号深夜,接到王荔蕻电话:为姚晶募捐活动已经在街头展开。遂加快视频制作速度,直至5日凌晨生成。现在献给大家一� ,以助微薄之力,遥祝姚晶平安!

      临沂暴徒对弱势女性公民公然施暴一事,足以让更多公民从中觉醒——现在可以拯救自己的还有什么呢?

      2号拍摄于同仁医院的视频http://24hour.blogbus.com/logs/38934840.html

      参看许志永博文:让我们共同坚守良心的底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8956f0100d2f6.html

      【募捐提示】

      许志永:中国银行,帐号 601 3820 10000 3721712

      支付宝:gongmeng@gongmeng.cn

    老虎庙的最新更新:
  • 和杨母聚餐时分…… / 2009-05-03 16:53 / 评论数(7)
  • 祝流民节日快乐! / 2009-05-02 05:10 / 评论数(11)
  • 汾阳庶民百姓:敦促!【图集】 / 2009-05-01 10:02 / 评论数(11)
  • 汾阳暴力拆迁 呈准战争状态 / 2009-04-30 10:12 / 评论数(10)
  • 许志永:相信一个政治文明的未来 / 2009-04-29 19:15 / 评论数(5)
  • 返回顶部

    韩寒加油

    Mon, 04 May 2009 23:43:00 +0800

    作者:半岛peninsula | 评论(12) | 标签:时事观点

    "八零后作家"是一个集体名词,和所有的集体名词一样,虽然拥有不同的个性,却往往被人视为一个整体。不过我敢说,"八零后作家"内部的个性差异其实不大,绝大部分人都可以被归为一类,比如郭敬明、张悦然、颜歌、孙睿等等,虽然风格不同,走的却都是纯文字路线。唯一的一个例外,恐怕就是韩寒。

    韩寒的文字有多好,大家见仁见智,看法不一,这里只阐述我个人的观点。在湖南卫视的某电视节目里,他和陈丹青说"小说最重要的是文笔",并且质疑巴金、冰心、老舍等人的文笔不佳,让人读不下去。或许真的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韩寒忘了自己也是个写过小说的人。他的《三重门》我没有坚持看完,《像少年啦飞驰》更是彻底让我断绝了 ��续购买阅读韩寒小说的心。龙应台在杂文集《人在欧洲》中质疑西方对中国异议作家的态度,质问他们究竟看重的是作家本身的才华还是他们的政治立场。她认为西方对他们的推崇更多来源于政治上的考量。我认为韩寒的崛起有着相类似的过程,他的《三重门》从文学价值上来说很一般,但从社会意义上来看就不同了:一个孤傲的退学少年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一部小说,等于狠狠抽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耳光,激发了整个社会对教育制度的批判。人们把他看成了一个反对教育制度的斗士,而不是一个写小说的天才作家。这或许就注定了,韩寒要走的道路和他将要接受的命运,将和郭敬明、孙睿之流截然不同。

    韩寒自己或许也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他没有像郭敬明那样办《最小说》这种纯文学杂志,也没有加入作协,成为体制的一员。相反的, ��去开了赛车,成为一名风光的车手,以写小说吸引眼球的他成功转型。

    但与此同时他的"斗士"身份依然没有变,只是斗争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制度,而是把枪口对准了整个体制。他博客上的杂文成为了人们认识他的新标志,读者赞叹他文笔的犀利、喜爱他文章的锋芒、欣赏他桀骜不驯的性格。

    其实这才是韩寒才华的真正体现。似乎大家已经渐渐淡忘,韩寒真正崭露头角的标志不是《三重门》而是杂文《杯中窥人》。五岳散人在天涯上发帖说"有些人的文字让人看见就有绝望的感觉",说的就是韩寒的杂文。写杂文的人很多,有些人是纯愤青,有些人是不痛不痒地挠靴子,还有些人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都不靠谱。我觉得韩寒杂文最大的好处是杀人于无形的冷色幽默,这也是老作家峻青对他的评语。中国公认写杂文最好� �人是鲁迅,他能做到不动声色的幽默与讽刺。而看韩寒的杂文,我能依稀看到鲁迅的文字风格:那种幽默不是肥皂剧装矫情,不是二人转演员抖包袱,而是骨子里的那份冷峻,是与生俱来的才能,是不需要添油加醋的。

    和菜头曾经写文章说"韩寒需要痛苦的转型"。因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会不再年轻,当年的那个叛逆少年不会存在太久。郭敬明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早早办杂志,入体制,成为一个不问世事一心赚钱的商人。韩寒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赛车,写博客,把文字当成消遣,而不是赖以生存的工具。在这一点上,他比郭敬明纯粹太多了。

    目前来看,韩寒的转型是成功的。虽然他还会出小说,但人们越来越通过博客上的杂文去认可他。最近他好像得了一个"公民责任奖"(记不得了,大概是这个意思),足以� 明人们不再把他当成一个叛逆的天才少年,而愿意在他身上添加更多的符号。其他的八零后作家赚钱的赚钱,出国的出国,唯有韩寒依靠文字做着最单纯但极高尚的工作,他是八零后作家里面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个。因此我才说,韩寒是唯一的例外。

    不过正如韩寒在领奖时所说"他做的还很不够"一样,他不满足于他博客杂文的成功。这出戏唱得再好,也只有他一个主角。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和他一样在这个社会发声呐喊,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所以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帖,为自己的杂志征稿。他声明,无论是否有名,一经录用就会给予全中国最高的稿费。这对于全中国所有热爱写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首先各个杂志社的专栏铺天盖地,新人很难有插足的机会;其次各个媒体发放稿费的时间和数额又极为 ��忽不定,这让很多对写作怀有一腔热情的人不得不务实地考虑自己的吃饭问题。与此同时,他的杂志接受各种"稿件、小说、杂文、时评、散文、人物、新闻、记事、诗歌等等",五岳散人说"这大概是最好的人写最好的稿子,最后是个文字的狂欢之地"。我真的很期待这样一本杂志的出现,毕竟这简单的两句话,目前大陆无人能做到。

    可以想象,尽管柳斌杰同志早就强调了新闻改革的重要性,也承诺"逐步放开民间办报",但自从我读了何清涟先生撰写的对中国传媒制度的研究报告以后,不禁冷汗直冒:韩寒的办刊之路绝对不会是一片坦途,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刁难与障碍。不过他能有勇气作出这样的努力,就证明他正在继续努力转型,继续推动社会的转型。任何事情,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也是令人欣慰的。回到那句著名的话, ��们可以十年不将军,但无一日不拱卒。

    韩寒,加油。

    半岛peninsula的最新更新:
  • 文艺青年的自白 / 2009-05-03 11:14 / 评论数(6)
  • 让艺术成为艺术吧! / 2009-04-29 10:49 / 评论数(0)
  • 放宽读书的视界,回归文学的本身 / 2009-04-24 22:48 / 评论数(1)
  • 谨防环保成为时尚 / 2009-03-29 13:54 / 评论数(0)
  • 北外人说北外事----警惕网络一边倒 / 2009-03-19 10:45 / 评论数(14)
  • 返回顶部

    我的《潜伏》我做主——驳重庆某报文章

    Mon, 04 May 2009 23:43:00 +0800

    作者:陆琪 | 评论(2) | 标签:潜伏, 厚黑学

    重庆某报发了一篇短文,题目是《<潜伏>成职场攻略 "办公室政治"引热议》,文中大段引用我的文章《潜伏在办公室——余则成教你职场生存》。(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3d6b77fcc00fa6f7)

    重庆某报文中,以专家口吻斥责我所写的乃是"厚黑学",是教人丢掉信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本来是篇娱人自娱的文章,却被道德家们扣上各种帽子,何其无辜。

    《潜伏在办公室》一文,确实说了很多职场生存术,其中血淋淋的真实,残酷的规则,让道德家们很不满,觉得污秽了社会,染墨了人心。

    道德家是怎样一个群体呢?他们似是生活在象牙塔内,并不晓得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们自以为世界应该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完全按照道德标准在运转。

    我们都希望世界按照道德标准运转,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生活的是一� �很现实的社会,充满了利益和各种规则。约束我们这个社会的,早就不是道德,而是法律。

    道德是一种好东西,但它在几千年的历史里没有成为控制社会的主流,至今也没有,这是残酷而冷峻的世界,不管道德家们怎么跳脚,都改变不了这现实。

    重庆某报文中,指责我写的文章使得信仰迷失,这更是乱扣帽子。

    且问道德家们,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不是经济问题,不是道德问题,而是信仰迷失的问题。

    这本来就是一个信仰迷失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这时代里迷失了信仰的一分子。这同样是残酷的现实,并非某本电视剧,某篇文章,某个人可以改变。

    如果这个时代是一堵墙,那我们就是墙边脆弱的蛋。是这个时代令我们迷失信仰,又怎么能让我们来承担责任?这个时代中的� 何一个人,都不该去承担一个时代的责任。

    恰恰相反的是,我在文章中用两节内容提到要建立起自己的志向和信仰。但重庆某报断章取义,故意忽略,反而将一个巨大的社会命题转嫁在我的文章上。

    《潜伏》是一部非常好的电视剧作品,而一个作品的创作,不止是拍摄者,还有之后的观众和评论者,所有的感怀,想法,都应该做为这作品的一部分。

    而每一个人,都有资格从《潜伏》里看出些东西,谁可以用道德标准去衡量人们对现实的考虑呢?

    让道德家们悲哀的是,这个社会太现实,太过残酷。用道德标准办事完全无法生存,所以道德家为之跳脚骂人,他们不切实际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和他们一样沉溺于空谈,沉溺在无端的妄想里面。

    然后我们这社会需要的是什么?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需要生存,这是最现实不过的问题,我们需要吃饭,我们生存了才能为自己的信仰奋斗,也同样保证了生存,才能把这个国家建设的更好。

    也许有道德家会说,一个用勾心斗角方法办事的人,又怎么能建设国家呢?

    错了,大错特错,任何人都可以为这时代,为国家做事情,只要他们有这个冤枉。

    譬如明朝时的徐阶,他做过多少违背良心的事情,为严嵩大唱赞歌,替严嵩打压忠良。可最后呢?他扳倒了史上第一奸臣严嵩。

    按道德家的眼光来看,徐阶该是十恶不赦才对,但他成功了,为国除害。

    再譬如徐阶的学生张居正,他拔擢亲信,为办事不择手段,甚至连父亲去世都没有丁忧三年(这在明朝不止是个道德问题,简直就是禽兽不如的行为),按道德家来看,张居正是个完全丧失信仰的� 。

    但恰恰是这个人,办成了万历新政,使得民富国强。

    历史上有太多太多的例子显示,只有做实事的人才能够办成事情,才能够让这个国家更加好。张居正把这些人称之为"循吏"。

    而道德家们,则被称之为清谈。

    清谈误国,历来如此。

    本人的文章,只是授人以生存之术,绝没有任何厚黑成分。反倒是这个世界上,很多厚黑人现实的存在着,并掌握着许多职场新人们的命运。

    你要教这些新人道德,自然很好,但他们还可以在职场生存么?难不成要让一批又一批人倒下,让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才合了道德家的心意?

    授人以道德,看起来是善,但人们无法生存,实质是恶。

    把这个世界的真实写出来,把这个时代的痛写出来,把人们之间争斗的手段写出来,让职场新 ��们了解明白其中的残酷。

    看着是恶,实际却是善。

    我只是在写一部"职场现形记"而已,何来"厚黑"?

    陆琪作品,转载注明

    平媒刊用请与我联系:luqi888888@gmail.com

    陆琪的最新更新:
  • 《警报!猪来袭》——我们都有病 / 2009-05-04 10:41 / 评论数(3)
  • 谁的青春我做主——80后提前的中年危机 / 2009-05-01 11:45 / 评论数(6)
  • 陆琪:诗家不幸江山幸——梁文道《常识》 / 2009-04-24 11:01 / 评论数(6)
  • 八零后的价值观叫自私 / 2009-04-21 13:07 / 评论数(13)
  • 《潜伏》在办公室——余则成教你职场生存 / 2009-04-20 10:18 / 评论数(4)
  • 返回顶部

    此邮件由系统自动发送,请不要直接回复该邮件,该服务由Feedsky提供技术支持,祝您使用愉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