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商报评论员)
“堵了一个记者的口,堵不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不了互联网上网民的口。”对这句话,吉林处理千人中毒事件的官员这几天应该感触颇深。
吉林千人中毒事件是近日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最早被发现中毒病例并收治的时间是4月20日,但除了4月30日吉林日报所属《城市晚报》报道外,当地媒体再无下文。有媒体称,他们得到了市有关部门不许报道的指示。
在吉林千人中毒事件里,吉林的官员封锁消息,结果呢:
1.激化矛盾——5月7日,重症患者家属和化纤厂职工集体上访无果,又于当天11时拥进附近火车站,阻断铁路两个多小时。2.加重怀疑——一直没有明确信息,这让他们更加猜疑和恐惧。3.也没堵住——5月10日开始,新浪、天涯、凤凰、网易等各大网络论坛,出现了此事件的详细信息,并有大量“中毒”图片。
也就是说,吉林对媒体封锁消息,不仅没有封锁住,反而还激化了矛盾、加重了人们的怀疑,最终让政府在处理千人中毒事件上处于被动地位。由于此前政府刻意隐瞒千人中毒事件真相的印象已经形成,所以,当地政府再通报事件进展,甚至相关专家给出“心因性疾病”的结论时,即使这些通报和结论都是正确的,也不容易赢得公众的信任。
国务院新闻办把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概括为“四讲”,即:尽早讲,政府要尽快抢占信息发布制高点,第一时间表明对事件的态度及应对措施;持续讲,向公众不断披露事件进展情况;准确讲,发布信息真实全面,争取公众的认可;反复讲,采取各种方式对公众进行答疑解惑。以此对照,吉林在处理千人中毒这一突发事件上,显然是违背了“四讲”原则。
而吉林封锁消息、禁止媒体报道更是犯了互联网时代的大忌。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开放程度极高,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舆论渠道。一方面,中国网民表现出一贯强烈的社会关怀,另一方面,网民倾向于主动设置议题,自发地形成热点舆论。而中央和地方对网络舆情的高度重视、积极回应,也让互联网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一些地方政府面对公共事件打官腔、拖延、瞒报的习惯性动作,心存侥幸地希望通过“拖、压、捂、盖”等方式瞒天过海,都已经不会像过去那样容易得逞。
互联网时代,封锁消息是封锁不住的。从山西临汾矿难到河北石家庄三鹿事件,无不是明证。如今,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大的吉林千人中毒事件,面对当地官员的封锁,通过互联网最终在20天后得以曝光,导致在处理这事件上处于被动地位,对吉林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
Posted By GFW Blog to GFW Blog at 5/22/2009 01:20:00 AM
--~--~---------~--~----~------------~-------~--~----~
GFW Blog又被封了,您可以通过以下网址翻墙访问:
https://meme2028.appspot.com/chinagfw.org/
https://soproxy.appspot.com/chinagfw.org/
https://proxytea.appspot.com/chinagfw.org/
https://quick-proxy.appspot.com/chinagfw.org/
https://free4internet.appspot.com/chinagfw.org/ 。 您也可以使用Google Reader订阅我们,订阅地址:http://chinagfw.org/feeds/posts/default。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gfw-blog+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gfw-blog?hl=zh-CN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